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公布了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的定义: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衰弱状态,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进行性和广泛性丧失[1]。2016年,它被列为一种独立疾病;到目前为止关于肌少症与脊柱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0%[2]。随着亚洲、欧洲肌少症工作组等组织共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世界各地对肌少症的发病率、诊断、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病情进展及手术预后与肌少症有关,是脊柱手术术前优化患者的潜在目标,也是术后结果的预测指标,脊柱退变性疾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预后有着的很大的研究潜力,部分文献已经在肌肉减少症和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管狭窄、退变性脊柱畸形等)之间建立了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现有文献总结脊柱退变性疾病及手术患者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高龄患者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Cochranc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7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后期再次手术治疗率及治疗并发症。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英文文献,经改良Jadad评分判定文献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MD值为2.99,95%置信区间[-1.64,7.61],=0.2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后24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MD值为-1.04,95%置信区间[-7.59,5.51],=0.76),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肱骨头坏死、骨不连、骨关节炎、肩峰撞击及关节僵硬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再手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据Meta分析的结果,高龄患者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在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非手术治疗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高龄患者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