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端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腔内
  • 6篇主动脉
  • 4篇腔内治疗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夹层
  • 3篇手术
  • 3篇主动脉瘤
  • 2篇胸腹
  • 2篇胸腹主动脉
  • 2篇胸腹主动脉瘤
  • 2篇杂交手术
  • 2篇腔内修复
  • 2篇开放手术
  • 2篇腹主动脉
  • 2篇腹主动脉瘤
  • 2篇B型主动脉夹...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支架
  • 1篇修复术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8篇王端
  • 7篇戴向晨
  • 4篇罗宇东
  • 4篇范海伦
  • 4篇朱杰昌
  • 4篇冯舟
  • 4篇张益伟
  • 2篇胡凡果
  • 1篇董海伟
  • 1篇杨晓惠
  • 1篇谢方涛

传媒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55.0±13.2)岁。腔内手术11例、开放手术8例、杂交手术3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内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和杂交手术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1)、62.5%(5/8)和66.7%(2/3)(P=0.028)。出院随访发现,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及假性动脉瘤1例(27.27%);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12.5%);杂交手术组Ⅱ型内漏1例(33.33%)。结论腔内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成为TAAA首选治疗方法。
冯舟王端胡凡果张益伟罗宇东范海伦朱杰昌戴向晨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开放手术杂交手术
阴道超声鉴别宫内妊娠及CSP的简便方法探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究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und, TVS)鉴别宫内妊娠(intrauterine pregnancy, IUP)及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简便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IUP及术后病理证实为CSP的TVS存档图像120例,分为IUP组和CSP组,每组各60例。每例图像均进行以下测量:宫颈外口至宫底部距离、子宫的中点轴位置,妊娠囊(gestational sac, GS)最远点至子宫中点轴距离、GS中心至子宫中点轴距离以及GS最近点至子宫中点轴距离。采用Student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的年龄及各项测量值进行比较,并进一步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 两组中图像宫颈外口至宫底部距离、子宫中点轴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最远点至子宫中点轴距离、GS中心至子宫中点轴距离、GS最近点至子宫中点轴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S中心至子宫中点轴距离对诊断CSP的特异性、阳性似然比最佳,GS最近点至子宫中点轴距离对诊断CSP的敏感性、阴性似然比最佳。结论 GS最远点、中心及最近点至子宫中点轴距离均可作为TVS鉴别IUP和CSP的简便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但同时还应结合孕周及其他临床特征加以综合诊断。
杨萌杨晓惠王端董海伟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宫内妊娠阴道超声超声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附19例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19例,平均年龄为(53.0±12.9)岁。开放手术7例,杂交手术3例,腔内手术9例。开放手术组、杂交手术组、腔内手术组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5/7)、66.7%(2/3)、11.1%(1/9)(P=0.028)。出院随访中,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杂交手术组随访过程无并发症发生,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结论目前,3种治疗方式呈共存状态。开放手术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的年轻患者。腔内手术具有显著微创优势。随着新器材及方法的不断出现,腔内手术有成为TAAA首选治疗的趋势。对于不适用单纯腔内手术或完全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杂交手术。
王端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张益伟戴向晨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危险因素和处理方式的回顾性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后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 entry,dSINE)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2015~2021年155例采用TEVAR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远端锚定区预防性处理患者(预防组)和未预防组的治疗情况特别是dSIN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dSIN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04例(67.1%)患者进行了弓上分支重建,53例(34.2%)在术中对支架远端锚定区进行预防性处理。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1.0±23.5)个月,dSINE发生率8.4%(13/155)。其中3例进行了二次TEVAR覆盖新发破口,10例由于破口较小、造影剂外溢较局限而继续动态观察。预防组远端支架放大率明显低于未预防组[(15.2±9.3)%vs(19.5%±15.7)%,P=0.035],支架总长度明显长于未预防组[(259.2±67.7)mm vs(196.3±11.1)mm,P<0.001]。预防组dSINE发生率(3.8%)低于未预防组(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远端锚定区的预防性处理显著降低了假腔的非血栓化率(52.8%vs 71.6%,P=0.022),预防组和未预防组的二次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 2.9%,P=0.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远端放大率过大是TEVAR术后发生dSIN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389,95%CI=5.388~5579.607,P=0.004)。结论支架远端放大率过大是术后发生dSINE的危险因素,发现dSINE后进行覆盖新发破口的远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秘家学王端戴向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结果及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估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的近期结果,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两种支架对主动脉夹层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治疗TBAD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近期治疗结果。基于两组的CT血管造影,各选取1例典型病例构建个性化的三维模型,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流场速度分布、壁面压力和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参数。结果:共纳入55例TBAD病人,其中外分支支架组49例,内分支支架组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外分支支架组41例(83.7%)和内分支支架组6例(100%)单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cal artery, LSA)。外分支支架组5例重建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CCA)联合颈锁动脉搭桥,2例重建LCCA联合LSA栓塞,1例重建LCCA联合LSA开窗。外分支支架组失访4例。两组围术期及随访期主动脉相关死亡率(P=1.000)、分支支架通畅率(P=1.000)及免于靶血管二次干预率(P=0.2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均显著改善夹层病变内流场紊乱,恢复正常主动脉血流形态,降低局部异常增高的WSS。内分支支架对主动脉弓部及分支血流状态的干扰较外分支明显。结论:外分支支架和内分支支架TEVAR重建LSA,治疗TBAD均有较好近期效果。外分支支架相比内分支支架解剖契合度较高,可较大程度恢复主动脉弓部正常血流状态。
秘家学朱恒豪王端刘浩飞戴向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计算流体力学
经皮穿刺与股动脉切开主动脉腔内治疗早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全穿刺技术与股动脉切开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及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共201例,对其中98例采用经皮穿刺术式,另103例采取股动脉切开,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伤口处理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心血管危险因素、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伤口处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经皮穿刺组显著低于股动脉切开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行主动脉腔内治疗,可减低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伤口相关并发症,而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可作为股动脉切开安全有效的替代术式。
谢方涛王端戴向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被引量:4
2016年
Stanford B型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动脉疾病.随着临床分类的细化及诊断方法的改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逐渐降低.治疗上,腔内修复因其微创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对于非复杂性夹层,腔内修复也逐渐取代药物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疗效.开放手术仅适用于不适用腔内修复,修复失败或合并结缔组织病患者.
王端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张益伟戴向晨
关键词:药物疗法外科手术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手术
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单中心近中期结果分析
2020年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近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陈俊航戴向晨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胡凡果张益伟王端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