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角膜
  • 7篇激光
  • 6篇飞秒激光
  • 5篇原位
  • 5篇飞秒
  • 4篇透镜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自适应光学
  • 4篇磨镶术
  • 4篇激光原位
  • 4篇光学
  • 4篇分子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像差
  • 3篇基质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角膜基质
  • 2篇远视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刘倩
  • 11篇郑燕
  • 11篇周跃华
  • 9篇张晶
  • 6篇王宁利
  • 5篇李婧
  • 5篇李仕明
  • 5篇熊瑛
  • 4篇王玥
  • 4篇张秋露
  • 4篇胡雅斌
  • 4篇李颖
  • 3篇柳静
  • 3篇姜文汉
  • 3篇戴云
  • 3篇薛丽霞
  • 2篇崔蕊
  • 2篇王子杨
  • 2篇魏文斌
  • 2篇沈琳

传媒

  • 3篇眼科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适应光学矫正眼波前像差对视锐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不同波前像差矫正策略下的人眼视锐度变化,探索个性化的波前像差矫正模式。方法在暗室内,对4位受试者(4眼)予以5g·L-1新福林充分散瞳后,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6.0mm瞳孔光路下波前像差的检测和矫正。先通过光学镜片对其低阶像差进行充分初矫,再进行不同矫正策略下波前像差的矫正,对矫正波前像差前后100%对比度下的视锐度值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4位受试者在各种像差矫正策略下的视锐度值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在-3.50D左右的屈光度下,高阶像差所占相对百分比较大者(1号和4号受试者)在矫正高阶像差后也相应获得较大幅度的视锐度值提高。全矫像差未发现类似趋势。结论利用自适应光学矫正波前像差在4位受试者均获得了视锐度值的提高,在一定屈光度下,高阶像差在总像差中所占相对百分比较大者,其矫正高阶像差后视锐度的提高程度也较大。
李仕明王宁利李婧熊瑛薛丽霞戴云刘倩姜文汉
关键词:自适应光学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探讨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4例128眼,患者分为LASIK组(37例74眼)和LASIK—CXL组(27例54眼),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LASIK—CXL组患者在LASIK术后立即用质量分数0.1%核黄素滴至角膜基质床持续90s,平衡盐溶液(BSS)行瓣下冲洗后用紫外线交联加固仪照射进行角膜交联。2个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对2个组术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OCT(AS—OCT)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49±2.41)D和(-6.97±2.41)D,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至(-0.68±0.88)D和(-0,75±0.94)D;2个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分别为1.18±0.28和1.05±0.38,术后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0.06±0.09和-0.03±0.18;术前AveK值分别为(44.37±1.46)D和(44.47±1.50)D,术后6个月时分别减少至(39.30±2.06)D和(38.66±1.80)D;术前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25±0.21和0.24±0.22,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加为0.29±0.24和0.28±0.24,术前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分别为0.36±0.16和0.39±0.15,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至0.57±0.31和0.75±0.37,且LASIK—CXL组术后SAI值明显大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P=0
郑燕周跃华张晶刘倩柳静胡雅斌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光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背景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3—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46眼,采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测定术眼的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术眼手术前后的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有效性。对随访期间术眼的刺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未发现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感染。术眼术后1d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均于术后3d缓解或消失。术眼术后1个月及以后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降低,但手术前后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2,P=0.614);术眼术后12个月术眼柱镜度(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4)。术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值均接近于术前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6、0.465、0.981,均P〉0.05)。术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467.86±52.92)和(468.51±52.96)μm,高于术前的(453.91±45.78)μ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6、0.469,均P〉0.05),术眼术后1
张晶郑燕刘倩王玥李颖张秋露徐雯周跃华
关键词:紫外线
高龄腹痛的综合诊治1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性,91岁,因“腹痛5 d”于2017年6月6日至2017年6月27日于我科住院。住院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不适,伴纳差、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伴大便干燥、排便不畅,无腹泻、黏液脓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 d前体位变化时摔倒,伴意识模糊,无肢体抽搐、二便失禁,于我院急诊就诊。急诊血常规:白细胞14.7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5.60%,C-反应蛋白12 mg/L。肝肾功能:尿素氮16.4 mmol/L,肌酐161.4μmol/L,总胆红素13.2μmol/L,直接胆红素2.4μmol/L,丙氨酸转移酶46 U/L,天冬氨酸转移酶79 U/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正常。
刘倩刘谦刘琦秦明照
关键词:腹痛胆囊炎肠梗阻肾囊肿高龄
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病例系列研究.对21例(37只眼)远视患者行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术前远视度数为3.25~ 10.00 D,平均(6.84±2.79)D.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的矫治情况,并采用角膜地形图、OCT、眼反应仪等观察手术后角膜形态及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裸眼远近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为(4.89±0.10),明显优于术前的4.64±0.25(F=5.919,P<0.001);3个月裸眼近视力为J1.18,较术前J4.94明显提高(F=4.926,P<0.01),且术后3个月31只眼(83.8%)术后裸眼近视力为J1.术后早期呈轻度过矫状态,术后1个月左右屈光度数稳定;术后3个月,平均残余等效球镜度数为(-0.63±0.94)D,较术前(6.84±2.79)D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未见明显远视回退现象.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治远视早期安全、有效,预测性好,为远视患者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选择.
周跃华张晶郑燕刘倩魏文斌王宁利
关键词:远视角膜基质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raction,FLEx)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短期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FLEx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方法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3天、1周、1个月应用Konan FA-3709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心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主要指标单位面积内的CD、CV和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时,FLEx组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S-LASIK组)单位面积内的CD均下降(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单位面积内的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时,FLEx组CV均升高(P分别为=0.007、0.014、0.003、0.069);FS-LASIK组CV均升高(P分别为0.039、0.021、0.001、0.002)。两组间各时间点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FLEx组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均下降(P分别为0.091、0.254、0.007、0.003);FS-LASIK组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均下降(P分别为=0.619、0.166、0.040、0.135)。两组间各时间点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LEx组及FS-LASIK组在术后早期均会出现单位面积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度降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轻度升高,但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的比率基本无变化,且这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影响并无差异。
刘倩周跃华张晶郑燕王永华张秋露胡雅斌
角膜透镜植入矫正远视3年临床观察
周跃华翟长斌齐颖张晶郑燕刘倩
BOPPPS模型在研究生眼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评价BOPPPS模型在研究生眼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教学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就读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人。方法使用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选取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两位眼科专家判定图像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给予图像标签。依据BOPPPS模型进行教学,通过6轮阅片训练。并根据学制将学生分为“5+3”长学制组和全日制组。比较学生基线测试与训练后结业测试的一致性差异。主要指标Kappa值。结果阅片训练后总平均Kappa值由0.61±0.10提高至0.79±0.08,其中CDFI的Kappa值由0.62±0.09提高至0.76±0.08,UBM的Kappa值由0.61±0.11提高至0.83±0.07。“5+3”长学制组和全日制组比较训练前后Kapp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OPPPS模型是研究生眼超声诊断教学中的有效辅助工具。
赵琦杨文利李栋军王子杨陈伟李逸丰崔蕊沈琳刘倩
关键词:眼科教学影像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儿童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儿童眼弓蛔虫病(OT)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确诊的OT患者61例6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5例45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男∶女=2.81∶1);年龄(6.93±2.50)岁。右眼、左眼分别为29、32只眼。患者双眼均行二维超声、CDFI检查。采用二维超声估测患眼及对侧健康眼眼轴长度(AL),其中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或)A型超声测量AL者52例。超声检查后1周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玻璃体内混浊形态、与眼球壁相连情况、是否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脱离。应用血流显像功能观察病理膜上是否存在血流信号,统计不同形态玻璃体混浊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检出率;分析眼内增生性病变所在位置。患眼与对侧健康眼AL比较行配对t检验。对CDFI检查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所见增生性病变位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其中,混浊呈典型"圣诞树样"23只眼(37.7%,23/61);团状及条状回声27只眼(44.3%,27/61);细弱点状及条状回声9只眼(14.8%,9/61);大量致密点状及条状回声2只眼(3.3%,2/61)。存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0只眼(82.0%,50/61),其中条带状回声可探及血流信号46只眼(92.0%,46/50);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只眼(8.0%,4/50)。CDFI、手术中可见眼内增生性病变分布于周边部者分别为5(8.2%,5/61)、4(6.6%,4/61)只眼;后极部者分别为18(29.5%,18/61)、14(23.0%,14/61)只眼;周边部及后极部均存在者分别为38(62.3%,38/61)、43(70.5%,43/61)只眼。CDFI、手术中对增生性病变位置检出的一致性较好(κ=0.832,95%可信区间0.691~0.973,P<0.001)。二维超声测量结果显示,患眼AL小于对侧健康眼者46例(75.4%,46/61)。行AL生物测量的52例,患眼AL较对侧健康眼短(0.63±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陈伟杨文利刘敬花李栋军王子杨赵琦李逸丰崔蕊沈琳刘倩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儿童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比较被引量:21
2016年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的 比较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拟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2例204眼.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各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10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微型角膜刀制瓣组52例104眼行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波前像差仪分析6 mm瞳孔下Zernike系数及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Optec 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5、3.0、6.0、12.0和18.0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裸眼视力达到及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分别占95.1%、94.2%和93.9%,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94.2%、93.8%和93.2%.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37±2.12)、(-0.26±0.45)和(-0.45±0.51)D,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6.25±2.05)、(-0.44±0.64)和(-0.35±0.59)D,术后3个月和1年2个组间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l.194、1.429,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总高阶像差(RMSh)及各项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均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各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
张晶郑燕刘倩周跃华
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飞秒激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