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尚丹早二叠世灰泥丘沉积特征和成因
- 灰泥丘是一种具有正地形、以灰泥或似球粒占主导、不具有生物骨架结构的碳酸盐建造。国际上灰泥丘的研究比较深入,多集中在灰泥来源、灰泥丘形成的控制因素等方面,认为灰泥丘发育多受构造作用、气候条件、局部地形以及上升流等因素控制。...
- 闫振刘建波孙元林王海峰黄宝琦
- 关键词:可容纳空间早二叠世
- 文献传递
- 华北山东九龙山剖面中寒武世凝块石的多级结构关系和形成机制
- 凝块石的多级结构特征(微观结构、中型结构、宏观结构和巨型结构)一般受环境和微生物活动控制,然而对凝块石多级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环境与微生物活动对凝块石发育的控制过程的理解没有深入研究。华北山东九龙山剖面中寒武世的凝块石提...
- 闫振刘建波Yoichi EzakiNatsuko Adachi杜胜贤
- 关键词:微生物活动
- 华北山东九龙山剖面中寒武世凝块石的多级结构关系和形成机制
- 凝块石的多级结构特征(微观结构、中型结构、宏观结构和巨型结构)一般受环境和微生物活动控制,然而对凝块石多级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环境与微生物活动对凝块石发育的控制过程的理解没有深入研究。华北山东九龙山剖面中寒武世的凝块石提...
- 闫振刘建波Yoichi EzakiNatsuko Adachi杜胜贤
- 关键词:微生物活动
- 文献传递
- 华南下扬子区下奥陶统仑山组:岩石学、地层学和古地理学被引量:4
- 2016年
- 华南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为奥陶系最底部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其以大套白云岩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下扬子区。通过对安徽池州洪家剖面仑山组的系统分析,并结合下扬子区多个相关剖面的资料,进一步确定仑山组岩性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夹有部分亮晶颗粒灰岩和亮泥晶颗粒灰岩。整体上以亮晶生屑灰岩或泥晶生屑灰岩的出现作为仑山组顶界,在下扬子区内部、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以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出现为其底界,而在下扬子区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则以白云岩化出现为其底界。整个仑山组所含生物化石种类和数量较少,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牙形石带,分别是Monocostatus sevierensis带、Acanthodus lineatus-A.costatus带、Scolopodus?pseudoplanus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和Paltodus deltifer-Tripodus proteus带,推测其时代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早期。仑山组主要形成于浅潮下带至深潮下带环境中,其地层总厚度和其中的白云岩厚度受到古地理因素的控制。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推断仑山组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条件下的多种白云岩化作用叠加中等埋藏条件下的白云岩化形成。
- 李家腾刘建波孙永超闫振吴荣昌詹仁斌
- 关键词:地层学古地理学白云岩下奥陶统下扬子区
- 灰泥丘研究综述:基于内蒙古石炭纪—二叠纪灰泥丘的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国外很多学者对灰泥丘的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我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程度较低。目前灰泥丘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灰泥的无机成因和微生物成因争论、客观分类方法的缺乏以及灰泥丘时空分布的研究精度低等。灰泥丘是以灰泥为主要成分的、正凸起的碳酸盐岩建造,可含有碳酸盐颗粒和平底晶洞构造等,但不具有格架构造。根据灰泥丘的成分分类方法,灰泥丘被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生物碎屑灰泥丘、微生物灰泥丘、生物碎屑—微生物灰泥丘和纯灰泥丘。石炭纪—二叠纪灰泥丘的时空分布具有规律性,表现为石炭纪晚杜内期到早维宪期的Waulsortian丘或似Waulsortian丘、晚维宪期到谢尔普霍夫期的生物碎屑—微生物灰泥丘和石炭纪巴什基尔期到二叠纪萨克马尔期的藻灰泥丘。异地来源的灰泥通过无机堆积等物理作用形成正地形;微生物在灰泥丘的形成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灰泥,而且起到重要的粘结巩固作用。
- 闫振刘建波
- 关键词:岩石地层石炭纪二叠纪
- 利用风暴沉积类型恢复海平面变化:以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纪中晚期风暴沉积为例被引量:16
- 2015年
- 华北地区寒武系中发育有大量的风暴沉积,对于此类沉积物的成因前人意见趋于统一,但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在野外细致观察、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沉积学描述和分析,在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和芙蓉统内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并根据沉积环境将其归入3种相组合,分别形成于浅海碳酸盐缓坡潮下带、深潮下带和页岩盆地环境。在研究地层内,共识别出了49层风暴沉积,基于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这些风暴沉积层可归入4个风暴沉积大类(原地未破碎风暴沉积、原地破碎风暴沉积、近源风暴沉积、远源风暴沉积)和12个亚类,这些风暴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的环境。根据风暴沉积亚类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环境类型,恢复了北京西山寒武纪中晚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通过与用不同方法恢复的北京西山和鲁西地区同时期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利用风暴沉积类型所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使用正常沉积类型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风暴沉积类型可以用于恢复长时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趋势。
- 景宇轩刘建波闫振孙永超许振清
-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寒武系芙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