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家腾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岩石
  • 2篇下奥陶统
  • 2篇奥陶统
  • 2篇白云岩
  • 1篇地层学
  • 1篇牙形石
  • 1篇岩石地层
  • 1篇岩石学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石地
  • 1篇下扬子区
  • 1篇古地理
  • 1篇古地理学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2篇刘建波
  • 2篇孙永超
  • 2篇李家腾
  • 1篇詹仁斌
  • 1篇吴荣昌
  • 1篇闫振

传媒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南下扬子区下奥陶统仑山组:岩石学、地层学和古地理学被引量:4
2016年
华南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为奥陶系最底部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其以大套白云岩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下扬子区。通过对安徽池州洪家剖面仑山组的系统分析,并结合下扬子区多个相关剖面的资料,进一步确定仑山组岩性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夹有部分亮晶颗粒灰岩和亮泥晶颗粒灰岩。整体上以亮晶生屑灰岩或泥晶生屑灰岩的出现作为仑山组顶界,在下扬子区内部、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以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出现为其底界,而在下扬子区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则以白云岩化出现为其底界。整个仑山组所含生物化石种类和数量较少,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牙形石带,分别是Monocostatus sevierensis带、Acanthodus lineatus-A.costatus带、Scolopodus?pseudoplanus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和Paltodus deltifer-Tripodus proteus带,推测其时代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早期。仑山组主要形成于浅潮下带至深潮下带环境中,其地层总厚度和其中的白云岩厚度受到古地理因素的控制。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推断仑山组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条件下的多种白云岩化作用叠加中等埋藏条件下的白云岩化形成。
李家腾刘建波孙永超闫振吴荣昌詹仁斌
关键词:地层学古地理学白云岩下奥陶统下扬子区
浅议上扬子区下奥陶统桐梓组被引量:5
2016年
华南上扬子区桐梓组为下奥陶统最底部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通过贵州习水吼滩剖面桐梓组的系统分析,并结合上扬子区多个相关剖面的资料,确定桐梓组以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页岩为主,偶夹薄层生屑灰岩。桐梓组主要形成于浅潮下带至深潮下带环境,其沉积厚度具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白云岩所占比例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通过对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分析,初步得出桐梓组白云岩成因:在台地浅滩附近以混合水白云岩化为主,在台地内部以回流渗透作用为主。整个桐梓组自下而上可以建立5个牙形石带,分别是Cordylodus angulatus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Scolopodus?pseudoplanus带、Paltodus deltifer-Triangulodus prote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us divers带。桐梓组上下界线均为穿时界线,底界由西向东向上穿时,顶界向下穿时。
孙永超刘建波李家腾
关键词: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白云岩牙形石下奥陶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