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艳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2篇有机肥
  • 2篇耕作
  • 2篇冠层
  • 2篇灌浆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调控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效率
  • 1篇倒伏
  • 1篇滴灌
  • 1篇冬小麦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
  • 1篇培肥
  • 1篇小麦冠层
  • 1篇小麦茎秆

机构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张黛静
  • 5篇李春喜
  • 5篇张艳艳
  • 4篇马建辉
  • 3篇王艳杰
  • 2篇王多多
  • 2篇刘雪晴
  • 1篇王真
  • 1篇李雪梅
  • 1篇马雪
  • 1篇刘安琪
  • 1篇杨逗逗
  • 1篇郭雪妮

传媒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耕层调控与有机肥处理下麦田土壤和小麦冠层结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5
2018年
本研究基于5年的耕作定位试验,设置深耕(DT)、深耕有机肥(DTF)、浅耕(ST)、浅耕有机肥(STF)、免耕(NT)和免耕有机肥(NTF)处理,以期通过改良耕层土壤结构,优化小麦冠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同一耕作处理下,增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20~40 cm土层2~5和0.25~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降低>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与其他处理相比,NTF处理改善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DTF处理降低了40~60 cm土壤容重和>0.25 mm粒级机械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土壤透气性.花后各时期,有机肥处理的叶片角度指数降低,叶面积指数(LAI)和旗叶净光合速率(P _n)提高.STF处理的角度指数最低,DTF处理的P _n最高,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通径分析表明,自变量容重、孔隙度、>0.25 mm粒级团聚体的数量(R_0.25)和MWD对因变量角度指数、LAI和P _n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20 cm土层,MWD值增大有利于P _n和LAI的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可优化叶夹角,提高冠层透光率;40~60 cm土层,高的土壤容重和低的孔隙度限制了LAI和P _n的增加.综上,豫中补灌区增施有机肥下的深耕或浅耕处理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优化冠层结构,提高冠层受光率、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
张黛静张艳艳王艳杰陈倩青杨惠荔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有机肥小麦耕层结构冠层结构
不同耕作与培肥对小麦氮吸收效率、根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解不同耕作与培肥措施对小麦氮素吸收效率、根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在前5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区组设计,设置深耕(DTF_0)、浅耕(STF_0)、免耕(NTF_0)、深耕有机肥(DTF_1)、浅耕有机肥(STF_1)和免耕有机肥(NTF_1)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0~20cm土层,浅耕有机肥处理下,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40~60cm土层,免耕有机肥处理下,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浅耕有机肥处理下叶片和穗部氮素积累量及植株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相比,深耕有机肥处理下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根效率最高,根系呼吸速率最低.浅耕有机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
张黛静王艳杰陈倩青张艳艳刘雪晴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氮素吸收效率
测墒滴灌对氮肥调控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张黛静杨逗逗马建辉王多多张艳艳郭雪妮李春喜
关键词:滴灌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灌浆动态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灌浆中后期小麦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解玉米秸秆还田下耕作方式与增施有机肥对小麦茎秆抗倒特性的调节作用,在前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14-2015和2015-2016小麦生长季,选用百农207为材料,分析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深耕、浅耕、免耕)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后小麦茎秆主要物理特性、抗倒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后小麦灌浆中后期的茎秆重心高度降低,茎秆鲜重、基部第二节间的茎壁粗度及茎壁厚度增加,抗折力增强,倒伏指数降低,抗倒性提高。两个年度的数据显示,小麦茎秆抗倒性均以深耕+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浅耕+有机肥处理次之;同时,深耕+有机肥处理(2014-2015)与浅耕+有机肥处理(2015-2016)产量较高。
张黛静张艳艳王艳杰刘雪晴刘安琪陈倩青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耕作方式有机肥抗倒伏
不同群体下小麦花期干物质转运和冠层光分布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不同群体条件下小麦开花期干物质转运及光分布特性,以半冬性周麦22和弱春性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开花期分层干物质转运、光分布、光能利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个小麦品种群体中,40~60am冠层单株干物质转运量、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优于其他冠层。半冬性周麦22地上部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以及产量三要素都优于弱春性郑麦9023。
张黛静王真李雪梅马雪王多多张艳艳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开花期冠层光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