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玥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诊
  • 4篇输液
  • 3篇髓腔
  • 3篇护理
  • 3篇急诊患者
  • 3篇骨髓
  • 3篇骨髓腔
  • 2篇大型体育赛事
  • 2篇型体
  • 2篇亚运会
  • 2篇严重创伤
  • 2篇严重创伤患者
  • 2篇赛事
  • 2篇伤患者
  • 2篇疼痛
  • 2篇体育
  • 2篇体育赛事
  • 2篇骤停
  • 2篇救治
  • 2篇急诊救治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杭州市第七人...
  • 2篇卫生部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詹玥
  • 8篇杨旻斐
  • 4篇陈芳
  • 3篇金静芬
  • 2篇王钰炜
  • 1篇陈水红
  • 1篇潘建
  • 1篇叶文秀
  • 1篇姚梅琪
  • 1篇方良玉
  • 1篇吴爱青
  • 1篇陈红梅
  • 1篇吕琳

传媒

  • 6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护理与康复
  • 2篇中华急危重症...
  • 1篇护理研究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定点医院医疗急救保障的实践与思考
2023年
目的分析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定点医院建设和运行情况,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医疗急救保障工作,为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医疗保障中定点医院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定点医院的设置原则、要求、保障人员选拔、培训演练等方面,重点对组织体系、定人定岗、专用场所、药品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剖析。结果通过改建亚运医疗保障区域、改造流程、配备设施、加强培训等方式,40家定点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亚运期间救护车转送至定点医院349人次,住院54人,手术19人,自行到定点医院就诊1022人次。结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定点医院建设优质高效、运行平稳有序,建议在亚运医疗保障区域改建中要在"相对独立"上下功夫;要充分考虑自行就诊的患者救治流程;要建立平急结合的应急机制。
戚建江蒋辉权项海青袁轶俊詹玥杨悦潘建朱莉赵泽洋吕琳江新伟姜震黄赣英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急诊救治
急诊老年就诊“常客”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缓解急诊科拥挤已成为医疗政策制定者和急诊医学管理者面临的挑战[1]。急诊患者流量“入口-过程-出口”模型指出,入口导致急诊拥堵的主要成因为急诊科“常客”、老年患者、非急症患者等。相关研究将急诊“常客”定义为急诊造访次数≥4次/年的患者[2-3]。研究显示急诊“常客”发生率可高达28%,占31%急诊医疗成本[4],老年急诊“常客”数可达急诊“常客”总数的43.9%[5]。频繁的急诊使用量成比例升高,导致急诊科过度拥挤,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呈高龄化态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7]。预计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4亿以上[8],随之来而的是急诊需求量逐渐增长。部分国外学者对重复使用急诊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是否转运等[9-11],而我国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急诊老年就诊“常客”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急诊资源合理分配及急诊医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以此减少患者日后重返急诊率,减轻急诊拥堵程度。
姚晓月杨旻斐张兰兰詹玥陈芳陈彬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诊医疗急诊患者急症患者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3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攀升,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权不断落户我国。作为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人员高度集中、政治影响巨大、持续时间有限等特点[1]。继2020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成都大运会后,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以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为核心的相关仪式表演,是亚运赛事的首秀。医疗保障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环节[2]。根据医疗保障总体要求,对仪式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全面部署。本文作者全程参与了仪式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现将相关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詹玥戚建江袁轶俊朱莉江新伟杨悦赵泽洋王理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大运会亚运会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急诊护理进展
2022年
主动脉夹层因其临床表现不一,易出现误诊。通过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疼痛管理、心率血压管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护士分诊准确率,降低患者意外风险,减少在预检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叶文秀金静芬王安理詹玥徐钰威姚梅琪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分诊
非心脏骤停急诊患者骨髓腔输液疼痛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对非心脏骤停急诊患者在骨髓腔输液过程中疼痛的观察,了解其疼痛现状,为进一步探究骨髓腔输液患者疼痛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23例非心脏骤停骨髓腔输液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并分析其在穿刺、冲管、输液三个不同阶段疼痛的变化规律、严重程度。结果123例非心脏骤停急诊患者行骨髓腔穿刺,①穿刺阶段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74例(60.16%),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49例(39.84%);②冲管及开始输液阶段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12例(9.76%),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111例(90.24%);③输液15 min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56例(45.53%),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67例(54.47%);④输液30 min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43例(47.25%),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48例(52.75%);⑤输液60 min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50例(68.49%),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23例(31.51%)。⑥单因素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既往用药史、BMI、是否存在创面、是否使用镇痛药物是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患者疼痛普遍存在,呈规律性变化,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宜采取个性化镇痛方案。
詹玥杨旻斐姚晓月徐钰威金静芬
关键词:骨髓腔输液疼痛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
创伤是指由于机械性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人体的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和突出的问题,创伤救治也成为急诊救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球范围内,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天有近万人,创伤...
王钰炜杨旻斐詹玥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护理干预
终末期病人急诊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从急诊病人实行安宁疗护重要性、安宁疗护认知现状、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安宁疗护需求现状、急诊安宁疗护的服务模式及安宁疗护团队构成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急诊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
姚晓月杨旻斐詹玥陈芳
关键词:急诊安宁疗护
ABC分类法在急诊科外勤服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快捷的就诊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急诊就诊量明显增加.同时,急诊室患者滞留的现象在国内大型医院中存在已久[1],急诊室过度拥挤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医院还有整个卫生系统甚至社会都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2].滞留的和新增加的急诊患者导致急诊室外勤服务业务量增长,与急诊实际有限的医疗资源产生矛盾,增加医疗风险隐患.王立等[3]认为,大型医院对外勤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陈水红曹巧丹吴爱青詹玥方良玉陈红梅
关键词:急诊科集中管理急诊患者集中统一管理
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通路建立时机的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通路的建立时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96例心搏骤停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同步进行外周静脉留置和骨髓腔输液通路置管;对照组先实施外周静脉留置,如外周静脉穿刺失败3次及以上或90 s内穿刺不成功则行骨髓腔输液通路置管.比较两组输液通路的建立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输液通路建立时间为(65.92±24.71)s,较对照组(142.00±29.21)s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液通路首次建立成功率为91.23%,对照组为69.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总次数为(1.56±0.35)次,对照组为(2.09±0.4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静脉留置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骨髓腔输液通路置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进行外周静脉留置和骨髓腔输液通路置管能有效缩短心搏骤停患者输液通路的建立时间,提高首次建立输液通路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詹玥杨旻斐姚晓月陈彬陈芳陆虹如
关键词:骨髓心搏骤停输液通路
基于指南的加温输液输血策略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4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加温输液输血策略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的复温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措施;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作为复温组,在常规复温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加温输液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体核体温、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寒颤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0.5h、1.0h、1.5h及3.0h后的体核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寒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问点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液输血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具有显著复温效果,并且可以改善凝血障碍状况和降低寒颤发生率,为探索临床简单方便的复温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旻斐王钰炜詹玥陈芳陈鹏远张欢欢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复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