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越

作品数:24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损伤
  • 8篇手术
  • 6篇肿瘤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网膜
  • 6篇下腔出血
  • 6篇膜下
  • 6篇出血
  • 5篇蛋白
  • 5篇载脂蛋白
  • 5篇脂蛋白
  • 5篇听神经
  • 5篇外科
  • 5篇创伤
  • 5篇创伤性
  • 4篇载脂蛋白E
  • 4篇早期脑损伤

机构

  • 24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2篇重庆市生物化...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吴越
  • 19篇孙晓川
  • 12篇钟东
  • 12篇夏海坚
  • 8篇程崇杰
  • 6篇黄志坚
  • 6篇杨佳
  • 4篇唐文渊
  • 3篇蒋涛
  • 3篇曹芳
  • 3篇蒋理
  • 2篇柴伟娜
  • 2篇江涌
  • 2篇郐莉
  • 2篇石爽
  • 2篇郭宗铎
  • 1篇钟建军
  • 1篇朱继
  • 1篇张晓冬
  • 1篇董劲虎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载脂蛋白E拟肽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拟肽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元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生理盐水组、TBI+低剂量COG1410组和TBI+高剂量c0G1410组,每组10只。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CI)法建立中度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进行撞击。造模后30minTBI+低剂量COG1410组和TBI+高剂量COG1410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G1410溶液(剂量分别为1mg/kg、2mg/kg),另外2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d后用转棒实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4组小鼠的神经功能:采用TUNEL、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小鼠损伤灶周围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和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伤侧大脑半球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Ⅰ、LC3-Ⅱ的表达以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mTOR)、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的mTOR(p-mTOR)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生理盐水组小鼠转棒时间明显缩短,mNSS评分增加,脑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TUNEL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Beclin-1和LC3-Ⅱ蛋白的表达、LC3阳性神经元数量、p-Akt和p-mTOR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生理盐水组比较,TBI+低剂量COGl410组和TBI+高剂量COGl410组小鼠转棒时间增加,mNSS评分降低,脑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TUNEL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LC3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减少,p-Akt和p-mTOR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低剂量COG1410组比较,TBI+高剂量COG1410组转棒时间较高、mNSS评分较低、脑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TUNEL染色阳性�
庞金伟陈义天杨萍郐莉彭建华吴越刘亮陈礼刚孙晓川江涌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细胞自噬载脂蛋白E
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大脑皮层环状RNA的表达谱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分析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脑皮层环状RNA (circRNA)及mRNA的表达谱,探讨circRNA在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 18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及SAH组(n=9),后者采用颈动脉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AH后24 h提取小鼠大脑皮层总RNA,构建cDNA文库,采用HiSeqTM 2500 User Guide测序;将所有转录本比对到小鼠基因组,分别得到circRNA及mRNA的表达谱;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及mRNA,进行GO富集、KEGG通路分析及circRNA靶微小RNA(miRNA)预测;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在小鼠SAH后早期大脑皮层中,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26种,其中6种上调,20种下调;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804种,其中396种上调,408种下调.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提示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涉及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炎症与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部分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结合不同的miRNA.随机挑选的4条circRNA(circFoxj3、circ Setbp1、circArpp21、circ2010111I01Rik)的变化趋势经RT-qPCR技术验证与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 小鼠SAH后早期大脑皮层circRNA的表达谱已发生变化,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广泛参与调控SAH后EBI的病理过程,其或许可成为SAH诊治及预后判断的新靶点.
李勇陈义天彭建华庞金伟吴越黎新慎周牮古龙李明航陈礼刚孙晓川江涌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查找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和单纯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运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1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相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的肿瘤全切率更高[OR=1.952,95%CI(1.364,2.793),P<0.05];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更优[OR=3.711,95%CI(2.418,5.696),P<0.05];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保护率更佳[OR=4.022,95%CI(2.597,6.228),P<0.05];术后面瘫症状明显改善[OR=8.785,95%CI(4.685,16.747),P<0.05]。结论:与单纯显微手术相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在听神经瘤术中肿瘤全切率更高、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更高、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率更高,且术后面瘫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更好。
武有涛钟东杜伟夏海坚吴越杨佳董康蒋宏杨瑞
关键词:听神经瘤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面神经META分析
显微神经外科运用3D-Slicer自主构建脑干纤维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在显微神经外科术前计划中神经外科专科医生通过3D-Slicer软件自主构建脑干纤维束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脑干区域病变住院患者DCIOM格式影像学资料并导入3D-Slicer软件系统由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自主构建纤维束,分别生成二维部分各向异性(FA)图、方向编码彩色(DEC)图及三维纤维束示踪图,构建术前虚拟病理解剖影像系统,了解肿瘤与脑干纤维束的三维病理解剖关系,制定精确的手术入路,术前模拟手术步骤。结果:全部病例均由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自主重建脑干纤维束,利用自主构建的的三维虚拟影像进行手术计划的制定,尽量避开脑干纤维束操作,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神经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所有手术,31例病例均在避免损伤纤维束的前提下达到全切或者次全切肿瘤,术后新发脑干纤维束损伤症状轻微,术后3个月随访31例患者未见明显脑干纤维束损害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31例患者亦未见明显脑干纤维束损害症状。结论:由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自主构建脑干纤维束可精确地、有的放矢地重建脑干纤维束的走形,可更加精确地了解肿瘤与脑干纤维束的三维病理解剖关系,更加合理地制定手术计划,确定"相对安全区"位置,选择最优手术入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伤脑干纤维束达到肿瘤次全或全切除。
杨佳武有涛董康蒋宏杨瑞吴越夏海坚孙晓川钟东
关键词:成像纤维束脑干神经外科医师显微外科手术
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处理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合理处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1例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因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予以排除。以肿瘤切除术前是否于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腰大池引流将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引流1(PLCFD1)组(22例)与无术前腰大池引流1(NPLCFD1)组(45例);再将227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引流2(PLCFD2)组(43例)与无术前腰大池引流2(NPLCFD2)组(18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患者67例,术后脑积水缓解率为94.0%。PLCFD1组患者的术后早期脑积水缓解率(86.4%)明显高于NPLCFD1组患者(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LCFD2组患者的术后颅内感染率(23.3%)明显低于NPLCFD2组患者(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LCFD2组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14(10.75~20.50)d]与NPLCFD2组[17(13.25~22.75)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前除伴明显急性颅内压增高药物治疗无效外,不建议行外科手术处理脑积水;肿瘤切除程度达次全切除及以上的患者中,术后仅很小部分患者的脑积水需进一步外科手术处理。术中、术后妥善地腰大池引流可促进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廓清炎性及血性脑脊液,从而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并且可降低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董康钟东杨佳武有涛蒋宏杨瑞吴越黄志坚程崇杰夏海坚孙晓川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脑积水颅内感染
听神经瘤卒中3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听神经瘤卒中临床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头痛、呕吐、突聋等神经系统恶化症状。本文报道的3例听神经瘤卒中患者,均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术前影像学诊断为听神经瘤卒中,入院后限期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听神经瘤,肿瘤组织内可见扩张破裂的血管内皮。3例患者术后随访至今共30个月,无肿瘤复发,术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Ⅱ级,患者预后良好。
杨瑞钟东尹浩扬辛运董康蒋宏吴越夏海坚
关键词:颅内压增高症面神经功能突聋病理学检查
经颅神经内镜下幕下小脑上旁正中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被引量:1
2022年
松果体区肿瘤主要包括多潜能胚胎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由松果体实质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松果体区囊肿、松果体区脂肪瘤等,而其中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包括来自中脑顶盖、丘脑、第三脑室等部位的胶质瘤。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根据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后部的情况和肿瘤与大脑大静脉复合体的关系可选择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后方入路又分为顶枕开颅枕下幕上入路(Poppen入路)、后纵裂枕下经小脑幕和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以及幕上下联合经小脑幕入路。本文介绍1例经颅神经内镜下幕下小脑上旁正中入路切除中脑顶盖胶质瘤患者,以颅内高压起病,经脑室外引流后行肿瘤次全切除术,术后辅以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放射治疗,术后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已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患者目前情况良好。
石爽杨瑞吴越夏海坚孙晓川钟东
关键词:松果体区肿瘤
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术中内听道的个体化处理
2023年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内听道内的个体化策略,以达到患者利益最大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行神经内镜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长入内听道的程度及身体基础情况,分为内听道磨开组(18例)和掏刮组(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的切除程度、面神经的保留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内听道磨开组中肿瘤完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掏刮组中肿瘤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2组患者的近全及以上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镜下观察所有患者面神经均得到解剖保留。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听道磨开组患者术后3个月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2例;掏刮组患者术后3个月H-BⅠ~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4例,其中内听道磨开组3例,掏刮组1例。结论相对于内听道磨开法,掏刮法的手术耗时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更少。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对合适的患者采用掏刮法处理内听道内肿瘤更利于提高疗效。
尹浩扬辛运蒋涛吴越程崇杰夏海坚张文韬孙晓川唐文渊徐胜生钟东
关键词: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内听道
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正>目的:尿酸(UA)作为血清中的主要抗氧化剂,曾被视为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显示,UA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UA是否能改善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预后,尚未可知。本课题即研究TBI后,尿酸在临床患者和...
刘汉何骏驰钟建军张洪荣张兆斯刘浏黄志坚吴越蒋理郭宗铎徐睿柴伟娜霍钢孙晓川程崇杰
文献传递
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研究
研究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的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导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如何预测和评估DCI发生...
吴越何秋光朱继何朝晖张晓冬郭宗铎徐睿孙晓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白细胞脑血流迟发性脑缺血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