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登革2型病毒NS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构建登革2型病毒(DENV2)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筛选与NS1相互作用的蛋白以及研究机体抵抗登革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DENV2感染THP1细胞的c D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扩增具有Flag标签的NS1全长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 SG5质粒中,构建p SG5-NS1-Flag真核表达载体。筛选阳性克隆,分别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A54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S1蛋白表达。结果扩增后具有Flag标签的NS1全长基因片段大小为1 089 bp,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载体和目的基因NS1都含1个ECORⅠ位点,单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463、4 722 bp,NS1扩增片段和p SG5质粒的双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1 089、4 100 bp;6个阳性克隆中,5、6号克隆酶切片段符合预期大小,并经序列鉴定证实。293T细胞和A549细胞转染空载体后,NS1融合蛋白表达极低,转染真核表达载体后均有NS1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 SG5-NS1-Flag真核表达载体,为与NS1相互作用的免疫调控蛋白、NS1蛋白翻译后修饰以及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登革病毒感染机制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何莉易小芳罗春华
- 关键词:NS1真核表达
- 电阻抗法、光学法和荧光法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以血小板显微镜法(PLT-M)为参照,比较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及荧光法(PLT-F)计数异常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低值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和小红细胞组各收集50例标本,分别采用PLT-I、PLT-O、PLT-F和PLT-M计数血小板,且以PLT-M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PLT-I、PLT-O、PLT-M方法相比,PLT-F法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最高;在低值血小板和大血小板组,PLT-I、PLT-O、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小,各种方法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均P<0.05);而在小红细胞组中,PLT-I、PLT-O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均较大,R值均小于0.98(均P>0.05),PLT-F与PLT-M的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较小,R值大于0.99(P<0.05)。结论:临床常规标本血小板计数可以采用PLT-I和PLT-O方法检测,但当出现小红细胞时,有必要采用PLT-F方法进行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 张庆勇余良芳向贵洲易小芳郑家芬何莉刘绍伟李苑博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电阻抗法荧光法显微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