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文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甲状腺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4篇淋巴结转移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转移率
  • 3篇淋巴结转移率
  • 3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转归
  • 2篇临床转归
  • 2篇分化
  • 2篇分化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抗体
  • 1篇低危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远处转移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林岩松
  • 5篇赵腾
  • 5篇高文
  • 3篇梁军
  • 2篇王宸
  • 1篇李欣
  • 1篇李慧
  • 1篇李娇
  • 1篇李欣
  • 1篇张腾
  • 1篇李小毅

传媒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N_(1a)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与临床转归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颈部中央区。该研究旨在探讨转移淋巴结数小于等于5枚的p N1a 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与^(131)Ⅰ"清甲"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存在1~5枚淋巴结转移的p N1a 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经过^(131)Ⅰ"清甲"治疗后中位随访26个月,将患者的临床转归根据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2015年发布的《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分为: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血清学反应欠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计算不同淋巴结清扫数对应的累计ER率(以ERn表示,n为淋巴结清扫数,ERn为清扫数小于等于n枚淋巴结后达到ER的患者数占清扫数小于等于n枚淋巴结的总人数的百分比),分析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与ERn的关系。结果:随着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增多,ERn总体呈上升趋势,ER1、ER5、ER10和ER30分别为25.0%、66.7%、74.7%和79.1%,且n由1至10时ERn升高明显。n大于等于10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n小于1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 7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大于等于10枚(OR=2.720,95%CI:1.052~7.033,P=0.039)、^(131)Ⅰ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 Tg)水平(OR=0.955,95%CI:0.926~0.984,P=0.003)是影响ER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随着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的增多,p N1a PTC患者^(131)Ⅰ"清甲"治疗后更易达到ER;对于淋巴结转移数小于等于5枚的p N1a 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大于等于10枚有助于其^(131)Ⅰ"清甲"治疗后达到ER。
赵腾高文梁军李欣林岩松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临床转归淋巴结转移
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TSH变化与疗效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索中低危DTC患者131I治疗前TSH变化情况与131I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低危DTC患者120例[男38例,女82例,年龄(40.8±10.9)岁],分别监测停用甲状腺激素当天及131I治疗当天TSH水平(分别记作TSH1和TSH2),获得TSH变化值,并计算TSH变化速率(V).依据ATA指南将疗效分为满意(ER)、不确切(IDR)、血清学反应欠佳(BIR)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IR).依据TSH2水平(mU/L)(30≤TSH2< 60、60≤TSH2< 90、90≤TSH2< 120、120≤TSH2<150、TSH2≥150)将患者分成G1~G5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停药时间、TSH变化速率、残余甲状腺、治疗剂量、随访时间等参数.依据TSH变化速率,将患者分成3组:V1组(V≤2.5)、V2组(2.5<V≤5.0)、V3组(V>5.0),比较3组间治疗疗效.最后依据疗效将患者分为R1组(ER和IDR)及R2组(BIR和SIR),观察2组间TSH变化速率、停药时间、131I剂量、随访时间、残余甲状腺等有无差异.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SH及停药时间是否可作为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因素.结果 男性(x2=11.863)、年轻(F=4.975)、TSH变化速率快(H=44.911)及残余甲状腺少的患者(H=18.159)TSH2水平较高(均P<0.05);G3组的ER率最高(83.8%,31/37).不同TSH变化速率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07.5,P>0.05),但V2组患者取得较好预后的比例(92.4%,61/66)高于V1组(85.7%,18/21)和V3组(5/7).TSH2(OR=0.835)及Tg水平(OR=1.196)是治疗反应欠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中低危DTC患者TSH的停药后升高速度并不影响131I治疗效果,而131I治疗当日的TSH水平影响其疗效,90~ 120 mU/L的TSH水平有助于获得最佳131I治疗疗效.
李欣赵腾高文李慧王宸林岩松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碘放射性同位素
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及^(131)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转阴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及^(131)I治疗后阳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转阴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131)I治疗前TgAb阳性(≥115 IU/m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经过^(131)I"清甲"治疗后中位随访21个月,根据TgAb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n=83)和未转阴组(n=1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率、淋巴结分期、^(131)I治疗剂量等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TgAb转阴的预测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影响TgAb转阴因素的预测价值及最佳界值点。结果未转阴组N1a及N1b比例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转阴组(Mann-Whitney U,Z=-3.498,P=0.000),且未转阴组中无N0患者(Fisher's Exact Test,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gAb转阴界值点为24%,对应的灵敏度为71.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TgAb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3,P=0.038)。结论淋巴结侵犯及转移率影响TgAb的转阴,淋巴结分期是TgAb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以24%作为淋巴结转移率的最佳界值点,对预测TgAb转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张腾宋丽萍赵腾高文林岩松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淋巴结分期淋巴结转移率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与^(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伴淋巴结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LR,即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与经^(131)I清甲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访PTC患者143例,根据LR将其分为Ⅰ组(0~10%,n=22)、Ⅱ组(10%~25%,n=51)、Ⅲ组(25%~50%,n=52)和Ⅳ组(>50%,n=18),经过^(131)I清甲治疗后20.7个月的中位随访,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的治疗反应将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和反应欠佳[血清学反映欠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临床转归;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LR在预测ER的价值及最佳界值点,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估LR是否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结果:4组患者的性别、肿瘤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3组(F=6.114,P=0.001)。随LR增高,临床转归达到ER者呈下降趋势,同时BIR及SIR者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Ⅳ组的治疗反应ER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27.8%),而更易呈现为BIR(27.8%)和SIR(11.1%)(H=18.816,P=0.000)。LR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OR=10.011,P=0.000),当其为52.27%时对预测ER具有较高特异性(95.09%),ROC曲线下面积为0.668(P=0.002)。结论:随LR增高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更易出现较差的临床转归,LR为52.27%的界值点可作为预测临床转归的独立特异性指标。
高文梁军赵腾李娇林岩松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率131I治疗临床转归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背景与目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淋巴结转移率(the rate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R)与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DM)的关系,及其对DM的预测价值。方法:随访162例PTC患者,将其分为DM组(M_1组)41例和非DM组(M_0组)121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LR在预测DM的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LR及淋巴结转移数目(the number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Ns)对DM的预测价值,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LR及LNs发生DM的累积风险,使用Log-rank法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多灶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χ~2=13.039,P=0.000)、腺外侵犯(χ~2=2.941,P=0.000)、病灶大小(t=-4.485,P=0.000)方面存在显著差异。LR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OR=1.133,P=0.000)。随着LR的增高,LNs大于等于15组患者的DM风险显著高于LNs小于15组(P=0.0002)。结论:LR可作为DM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与LNs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DM的发生风险。
高文梁军李小毅赵腾王宸林岩松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