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哲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心脏
  • 10篇手术
  • 9篇先天
  • 9篇先天性
  • 8篇心脏病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动脉
  • 7篇静脉
  • 6篇缺损
  • 5篇血栓
  • 5篇深静脉
  • 5篇深静脉血栓
  • 5篇下肢深静脉
  • 5篇下肢深静脉血...
  • 5篇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
  • 4篇主动脉
  • 4篇间隔缺损
  • 3篇血栓形成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陈哲
  • 14篇刘迎龙
  • 10篇苏俊武
  • 8篇杨学勇
  • 8篇范祥明
  • 8篇景小勇
  • 7篇吴永涛
  • 7篇李磊
  • 5篇董瑶
  • 5篇宋玲
  • 5篇朱耀斌
  • 5篇程沛
  • 5篇刘芬
  • 4篇张晶
  • 4篇李志强
  • 3篇侯琳
  • 3篇罗琦
  • 2篇杨树鹏
  • 2篇周玉杰
  • 2篇李论

传媒

  • 7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第八届北京五...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心底部畸形的室间隔缺损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心底部畸形的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经右侧剖胸入路矫治合并简单心底部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和/或永存左上腔静脉)的VSD 16例(R组),同期经右侧剖胸入路矫治不合并心底部畸形的VSD 144例(C组),R组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游离结扎动脉导管或游离阻断左上腔静脉。通过对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监护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处理简单心底部畸形对手术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体外循环时间[(65.31±17.10)vs.(55.02±15.97)min P<0.05]明显延长,但主动脉阻断时间[(33.44±8.02)vs.(31.40±10.12)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25 hvs.13.08 h、术后引流量88.44 mL vs.89.83 mL、监护室时间2.38 d vs.1.95 d、术后住院时间[(7.88±1.82)vs.(7.88±2.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C组有8例患儿术后血痰,1例肺部感染;R组2例血痰。结论: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入路矫治合并简单心底部畸形的VSD安全可行。
范祥明陈哲李磊吴永涛刘迎龙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修补
2~6个月婴儿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体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2~6个月婴儿经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的结果,探讨小切口手术在婴儿手术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技术关键点。方法:2011年1月至9月完成2~6个月小婴儿经右侧开胸VSD修补手术108例,男性6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6个月(2~6个月),平均体质量6.37 kg(3.8~9 kg)。VSD分型,膜周部81例,嵴下型8例,干下型19例,心内膜垫型1例,多发VSD 1例。与同期同年龄段经正中开胸40例,7~12个月右侧开胸78例室缺修补手术过程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右侧开胸可以在多数2~6个月婴儿室缺修补术中应用。少数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病例,可以选择传统的正中开胸方式。
李磊范祥明吴永涛朱耀斌陈哲李志强张辉李玲张晶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
Autar 量表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2
2014年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utar量表对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94例手术患者于术前1 d进行DVT风险评估,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术后4d为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组别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低危组50例患者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0%;中危组37例患者中3例发生 DVT,发生率为8.11%;高危组7例患者中4例发生 DVT,发生率为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92,P<0.01)。 Autar量表评分的结果与术后DVT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0.373,P<0.05)。结论 Autar量表对手术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预测性,应用Autar量表对术前患者进行深静脉风险评估,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中、高危风险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围术期DVT的发生。
董瑶宋玲刘芬陈哲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评估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次体肺分流术的体会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两次或者多次体肺分流术的病例不断增多,而相关报道比较少,本文总结了我院这方面的手术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施行两次及两次以上体肺分流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5例进行手术方法、肺血管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患儿发绀均改善,血氧饱和度显著增加。住院期间死亡1例(1.5%),为术后房室瓣反流加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肝衰竭所致。术后早期并发症18例(27.7%)。存活患儿每3~6个月来我院随访,随访期间McGoon指数显著升高,部分患儿得到根治。结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再次行体肺分流术时操作困难,风险大。但如果方法得当,则总体风险可控,可促进肺血管发育、改善发绀、增加根治手术的机会。
杨学勇景小勇陈哲李论范祥明苏俊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再次手术
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4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的体肺动脉分流术,其中升主动脉-主肺动脉38例,升主动脉-左肺动脉4例,升主动脉-右肺动脉2例。男、女各22例;〈1岁23例,1~3岁14例,〉3岁7例;体质量(9.24-3.6)kg。肺动脉闭锁32例(3例室间隔完整,29例伴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10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各1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早期狭窄,1例因早期分流堵塞再次行中心分流术,1例分流过多。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由0.67±0.10增加至0.81±0.07。术后动脉压增加0~25mmHg(1mmHg=0.133kPa),中位值6.5mmHg。所有患儿随访12~23个月。2例出院后第1、3个月因误吸死亡;2例人工血管狭窄;2例人工血管闭塞,其中1例术后14个月再次行体肺动脉分流术;7例肺动脉发育良好者行进-步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根治手术,3例行Glenn手术。余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0.82±0.05,超声心动图示分流血管通畅,血流束与人工血管口径-致。结论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的体肺动脉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人工血管堵塞率低,可以推广应用。
吴永涛李磊范祥明朱耀斌陈哲李志强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关键词:心脏缺损心脏外科手术
术中腿部按摩对预防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术中腿部按摩对预防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组48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实施腿部按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08%(1/48),对照组为15.22%(7/46),两组比较,χ2=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防前移,在术中对患者实施腿部按摩,能有效地降低血管外科患者DVT的发生。
宋玲董瑶罗琦侯琳刘芬陈哲陈忠
关键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动力学改变预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通过监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预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状况,为提高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分为渗漏组和非渗漏组,各22例。采用Mostcare监测仪监测并记录切开皮肤后(T_0)、切开心包后(T_1)、拔除主动脉插管后(T_2)、术后离室前(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筛选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较为敏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渗漏组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明显长于非渗漏组[(70±15)min比(62±10)min、(96±15)min比(86±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渗漏组T_2时点舒张压、T_3时点外周血管阻力、T_2时点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非渗漏组,T3时点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T_2及T_3时点左心室-动脉偶联明显低于非渗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循环时间、T_2时点舒张压和T_2时点每搏输出量为预测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优化后的预测方程为:P=1/[1+e^(-(-15.437+0.075x_1+0.085x_2+0.483x_3))],其中x_1至x_3分别表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T_2时点舒张压、T_2时点每搏输出量,优化后方程整体预测准确率为77.3%。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儿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能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陈哲张汀州杨学勇景小勇刘迎龙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血流动力学
11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右外侧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其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平均58.7个月(6~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6.6kg(4.8~69kg)。20例合并心脏畸形如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结果:术后2例出现早期血痰,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引流偏多。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无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无胸廓畸形。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恢复快及美观效果强。
吴永涛李磊范祥明朱耀斌陈哲李志强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右外侧小切口
Autar量表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Autar量表对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患者中的69例手术患者于术前一天进行DVT风险评估,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
董瑶宋玲刘芬陈哲翟艳春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前评估
19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体会。方法1998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1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上腔静脉引流人左心房患儿,男10例,女9例,年龄0.5—12.0岁;体重6~28kg。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左上肢声学造影及心导管心室造影、CT等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直接结扎或切断缝合、自体心包左心房内隧道、房间隔重建、双向Glenn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恢复过程平稳。术后随访,最长者已11年,情况良好。结论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术前确诊较难,加深对其特性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检出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李磊范祥明吴永涛朱耀斌陈哲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左上腔静脉左心房心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