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慢性
  • 4篇疗效
  • 3篇衰竭
  • 3篇通气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细胞
  • 3篇哮喘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心病
  • 2篇正压通气
  • 2篇通气治疗
  • 2篇气管
  • 2篇无创正压通气
  • 2篇慢性肺
  • 2篇结核
  • 2篇结核病
  • 2篇呼吸衰竭

机构

  • 13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16篇杨玉梅
  • 9篇王以炳
  • 6篇李玉磊
  • 5篇谢艳丽
  • 5篇刘莉敏
  • 4篇杨炯
  • 4篇李琪
  • 3篇邱宇珍
  • 3篇吴秋枫
  • 3篇朱殿秋
  • 3篇吕静
  • 3篇赵杨
  • 3篇夏蕾
  • 2篇张明洁
  • 2篇李德仁
  • 1篇刘水晶
  • 1篇叶青跃
  • 1篇曾桃英
  • 1篇宗海燕
  • 1篇杨明建

传媒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凝血功能指标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变化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方法:使用仪器法检测68例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DD、FIB及TF-PCA,同时用电镜观察CPHD患者同期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并做正常对照。结果:68例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DD、FIB及TF-PCA测定结果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棘形红细胞明显增多(P<0.01);缓解期DD、FIB、TF-PCA水平及棘形红细胞数量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DD、FIB及TF-PCA水平变化与棘形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棘形红细胞的增多可间接影响凝血功能,加重CPHD的病情。
张明洁韩晓峰杨玉梅叶青跃刘水晶李德仁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棘形红细胞
国内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国内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检索年限从硼替佐米开始在中国临床应用至今(2005~2010年)。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筛选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包括3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与单用MP(马法兰、泼尼松),M2(卡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VAD(马法兰或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比较,其治疗缓解率[RR=1.40,95%CI(1.08,1.81)]和总有效率[RR=1.29,95%CI(1.03,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国内的有限证据表明,与单用MP、M2或VAD方案相比,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能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缓解率,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吕静吕勤朱殿秋吴秋枫邱宇珍杨玉梅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化疗META分析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度 COPD 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第2组吸入噻托溴铵的治疗;第3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分级(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第3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FEV1改善率为(19.11±3.52)%;PaO2显著提高(P <0.05),第3组患者治疗后的 PaO2改善率为(22.35±5.18)%,显著减缓肺功能的恶化情况。另外联合治疗组 mMRC 问卷、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显改善(P <0.05),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要比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噻托溴铵具有更好的疗效。
周铭李玉磊王以炳杨玉梅刘莉敏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这两个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IL-23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且血浆中IL-17的水平随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中与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与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6,P=0.003;r=0.428,P=0.02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IL-17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杨玉梅杨炯赵杨王以炳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
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内皮抑素(ES)、癌胚抗原(CEA)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恶性胸腔积液组40例及良性胸腔积液组38例的胸水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胸水标本中的ES、CEA、TSGF水平。结果 (1)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ES、CEA、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2)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ES、CEA、TSGF的敏感度(92.5%)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ES、CEA和TSGF可能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李琪王以炳杨玉梅谢艳丽李玉磊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内皮抑素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无创正压通气在不气管插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不气管插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开展采用NPPV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有气管插管指征、拒绝气管插管患者疗效的前瞻性观察研究。27例COPD伴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组,13例意识清醒患者为对照组,观察NPPV治疗前、治疗4h及72h后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27例BiPAP无创通气4h后18例(67.7%)好转,无意识障碍患者中92.9%(12/13)BiPAP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结论 NPPV可以有效地逆转选择不插管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杨玉梅王以炳夏蕾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
CD4^+CD25^+Foxp_3^+Treg细胞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杨玉梅赵杨杨炯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TH1/TH2CD25FOXP3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给予高浓度面罩酒精吸氧、常规强心、利尿、扩管、镇静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动脉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射血分数、氧合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小时后,患者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动脉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射血分数、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起效迅速,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减少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副反应少,可作为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谢艳丽李玉磊王以炳刘莉敏杨玉梅夏蕾李琪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
武汉市硚口区2003~2007年肺结核病疫情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硚口区2003~2007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治政策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硚口区2003~2007年的肺结核患者登记资料,并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2003~2007年硚口区共新登记肺结核患者2 502例,5年平均新发新登记率为70.94/10万,并随着年限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新发新登记率比为2.13∶1,登记肺结核中,15~39岁年龄段和无业人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8.1%和79.1%。结论武汉硚口区结核病新登记率处于下降趋势,病人的发现和管理方面应高度重视青壮年和无业人群。
吕静吕勤宗海燕朱殿秋吴秋枫邱宇珍杨玉梅
关键词:肺结核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棘形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棘形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临床确诊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B组,n=44)和常规治疗+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组(C组,n=44);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n=50)。比较三组棘形红细胞计数及RDW。结果 C组患者经常规治疗+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B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C两组患者棘形红细胞计数及RDW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RDW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组棘形红细胞计数及RDW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C组治疗后棘形红细胞计数及RDW降低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效果较单独常治疗好,治疗后棘形红细胞计数及RDW较后者明显降低(P<0.05)。
张明洁杨玉梅李德仁杨明建
关键词:银杏达莫低分子肝素钙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