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双双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水媒法提取食用油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6年
- 该文提出了水媒法提油技术的概念。水媒法提油技术是指以水为主要媒介的提油技术(水媒法),可辅以或不辅以与水互溶的可食用物质(例如乙醇)、食品级酶、超声波、微波等处理以破坏油料细胞壁和/或破乳的食用油提取方法。水媒法的提油过程主要分为分成破碎、提取、破乳和分离四个阶段。水媒法发展至今60余年,已全面发展了水代法、水酶法和乙醇水提法等多种制油技术。目前水媒法的产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油料的预处理、酶的种类与成本等。但是,水媒法绿色健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工艺设备、分离技术等的发展,该技术将更加完善,成为未来未来取代传统工艺的新主流。该文将水媒法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杨瑞金倪双双张文斌李鹏飞刘军军谢斌
- 关键词:水媒法水代法水酶法
- 乙醇水溶液提取玉米胚芽油的工艺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解决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生产成本高、提取时间长的缺点,该文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提取玉米胚芽油。通过对粒径、料液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p H值和时间等条件对油在油相、水相和渣相中分布的研究发现,物料粒径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高清油得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而提取时间对清油得率的影响最小(P<0.05)。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乙醇水溶液提取玉米胚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细粉4次(此时粒径为49.18μm)、料液比1∶7 g/m L、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30%、p H值9.0、提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清油的得率为94.05%±0.32%,水相含油量为3.49%±0.77%,渣相含油量为2.55%±0.82%。分析乙醇水溶液提取的玉米胚芽毛油酸价、过氧化值和含水率等指标发现,该毛油的质量优于国标规定的玉米原油,并且和压榨一级成品油指标接近,只需要经过简单精炼就可以达到食用油要求。研究结果为乙醇水溶液工业化生产玉米胚芽油提供参考。
- 倪双双杨瑞金张文斌赵伟华霄
- 关键词:油脂玉米胚芽预处理乙醇水溶液
- 不同米蛋白组分与铅的结合规律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探究不同米蛋白组分与重金属铅(Pb^(2+))的结合规律,从动力学、热力学角度对3种水不溶性米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与Pb^(2+)的结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蛋白质与Pb^(2+)的结合均很迅速,30 min即可达到反应平衡;醇溶蛋白对Pb^(2+)的结合能力最强,平衡结合量达20.54 mg/g;米蛋白与Pb^(2+)的结合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80~0.995)要优于Freundlich模型(R^(2)=0.847~0.987),说明两者结合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ΔS°>0、ΔH°>0、ΔG°<0,说明3种米蛋白与Pb^(2+)的结合均为自发、熵驱动的吸热反应。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醇溶蛋白与Pb^(2+)结合后,N1s和S2p的特征峰强度显著降低(P<0.05),说明Pb^(2+)主要与醇溶蛋白中的含氮、含硫基团相结合。扫描电镜(SEM)显示醇溶蛋白与Pb^(2+)结合后,颗粒发生聚集,呈致密团块状结构,进一步验证了Pb^(2+)和醇溶蛋白的结合。
- 冯伟冯伟范大明李克强倪双双王涛倪双双王韧
- 关键词:铅动力学等温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