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山

作品数:18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
  • 9篇胫骨
  • 9篇截骨
  • 7篇置换术
  • 7篇胫骨高位
  • 7篇胫骨高位截骨
  • 7篇截骨术
  • 7篇关节炎
  • 5篇胫骨高位截骨...
  • 5篇膝关节
  • 5篇疗效
  • 5篇关节置换
  • 4篇骨关节
  • 4篇骨关节炎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置换

机构

  • 18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兴山
  • 13篇黄野
  • 10篇柳剑
  • 6篇周一新
  • 2篇田伟
  • 2篇杜辉
  • 2篇杨德金
  • 2篇张纪
  • 2篇顾建明
  • 1篇徐海军
  • 1篇邵宏翊
  • 1篇吕明
  • 1篇姜旭
  • 1篇张春雨
  • 1篇窦勇
  • 1篇唐杞衡
  • 1篇张金庆
  • 1篇及松洁
  • 1篇李为
  • 1篇黄勇

传媒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xford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后内翻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使用Oxford膝关节单间室假体置换术后出现内翻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施行的660例(767膝)Oxford单间室置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力线X线片分为内翻组(Noyes≥3°)和正常组(Noyes<3°)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屈曲畸形(flexion deformity,FD)、膝关节疼痛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pain score,AKS)和功能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function score,AKS function),测量术前Noyes角、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相交角(joint line converge angle,JLCA),并对以上术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术侧、年龄、BMI、术前ROM、术前膝关节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不是术后力线内翻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内翻的影响因素依次为MPTA<84°(P=0.018,OR=3.712,95%CI:1.250~11.027),术前Noyes>5°(P=0.000,OR=3.105,95%CI:1.835~5.254),术前FD>5°(P=0.001,OR=1.976,95%CI:1.326~3.234)。术前LDFA(P=0.146)和术前JLCA(P=0.709)对术后力线都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影响。结论:术前内翻较重的患者,尤其内翻畸形主要来自胫骨侧的患者,以及术前有屈曲畸形的患者更容易出现Oxford单间室置换术后力线内翻。
及松洁黄野王兴山柳剑窦勇姜旭周一新
关键词:单髁置换下肢力线关节成形术X线片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及其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5年3月11日至2016年6月21日,共100例患者116髋(双侧髋关节16例)进行了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体重指数24.69 kg/m2。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髋关节陈旧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术后股骨头坏死等,其中7例髋关节既往有手术史,3例为股骨头坏死既往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植骨,2例为髋臼发育不良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髋臼加盖术,2例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残留)。所有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其中67例股骨柄为Triloc(美国强生公司),45例Corail(美国强生公司),2例Accolade(美国史赛克医疗器械公司),1例Synergy(美国施乐辉公司),1例Polarstem(美国施乐辉公司)。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切口瘢痕长度平均10 c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3.62。95%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别在3 mm以内。术后平均外展角为38.7°,94.8%髋关节外展角在30°~50°,平均前倾角为14.3°,94.2%髋关节前倾角在5°~25°。共有15例(12.9%)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2例股骨穿孔(由原计划的Triloc柄改为Corail柄处理),3例股骨矩劈裂(采用钢丝环扎固定),4例大转子骨折(2例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2例未移位骨折未处理),1例深部感染(清创处理并保留了假体),1例浅表软组织感染(清创处理),1例血肿和3例伤口愈合不良(清创处理),所有并发症病例至随访时均已痊愈。未见术后脱位和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病例,35例(30.2%)髋关节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结论: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能够更准确地控制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和双下肢肢体长度,降低术后脱位风险,有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吕明张金庆王兴山黄野李为张春雨
关键词:髋关节手术入路
TomoFix 3D打印导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方法被引量:5
2021年
近年来发展的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被证明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特别适合于相对年轻活跃的伴有胫骨内翻的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3]。OWHTO经过胫骨近端内侧完成手术,与闭合截骨比较具有较大优势。OWHTO不用剥离肌肉,不用截断腓骨,避免了腓骨截骨相关的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低。
柳剑李兵王兴山黄野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胫骨高位截骨术胫骨近端FIX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改变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筛选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13例患者(19膝),男性9例(13膝),女性4例(6膝),年龄(39.4±14.4)岁(范围:20~60岁)。患者mFTA由术前(8.1±2.8)°矫正至术后(-1.4±1.6)°(t=14.819,P=0.000);MPTA由术前(81.1±2.4)°矫正至术后(90.4±3.4)°(t=-15.579,P=0.000);PTS术前为(79.6±3.2)°,术后为(76.8±3.1)°(t=9.709,P=0.000),患者术后mFTA、MPTA、PTS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T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1.5)°比(27.3±6.3)°,t=1.925,P=0.070]。术后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间无相关性(r=0.384,P=0.105;r=0.321,P=0.181)。结论尽管术中采取了控制后倾的手术操作,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PTS仍明显增大,而TT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无关。
王兴山黄野柳剑刘刚
关键词:截骨术胫骨
Ilizarov外固定踝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踝关节融合的20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7~77岁,平均(59.05±7.83)岁。评估患者术后功能、融合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合并畸形的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100%。术后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70±1.04)个月。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针道感染,1例出现严重肿胀及张力水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胫骨长轴与距骨关节面的内侧夹角(medialtibialtalarangle,MTTA)由术前的(86.84±6.26)°增加到(89.90±1.37)°,距骨前移距离由(5.50±3.97)mm减小到(2.85±2.72)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也有明显改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的(39.00±8.34)分增加至术后的(80.65±8.86)分(P<0.001)。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踝关节融合术,骨愈合成功率高,可矫正合并的踝关节对位及对线异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王兴山黄野柳剑张纪
关键词:外固定架融合术
髌腱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髌腱保护装置,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一固定部固定髌腱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压紧部和连接部,固定部固定连接于人体髌腱止点周围的胫骨,压紧部套设于固定部上,并通过连接部和固定部保持固定。固定后,压紧部压住髌腱,...
王兴山田伟周一新
文献传递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比较术前计划力线和术后力线的差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22例平均手术时间(40.1±12.8)min,术中平均透视(13.3±4.5)次。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由术前(83.0±1.8)°矫正至术后(90.1±2.3)°,P<0.001。下肢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WBLR)由术前的(22.6±9.7)%调整至术后的(52.9±3.8)%,P<0.001。术后MPTA(90.1±2.3)°,与术前计划MPTA(90.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WBLR为(52.9±3.8)%,与术前目标WBLR(54.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差值(1.5±3.1)%。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平均为(10.2±3.3)°,与术前PTS(10.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合页骨折2例,其中TakeuchiⅠ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移位及矫正力线丢失。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矫正精确,可有效维持胫骨平台后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王兴山黄野柳剑崔雅南刘刚万叶彪
关键词:3D打印导板胫骨截骨术
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收集了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接受治疗的46例膝内翻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年轻患者,男性17例,女性29例。手术方法为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位置选择在胫骨结节远端1/3,内固定选择Tomofix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板。术前及术后测量股胫角(FTA)、疼痛缓解,髌骨高度及胫骨后倾角等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的FTA、胫骨后倾及髌骨高度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46例患者75膝,年龄14—43岁,平均(27±6)岁。术后随访42—83个月,平均(55±8)个月。术后FTA为(173.30±2.00)°,比术前的(186.20±5.10)°矫正(12.4±4.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1,P〈0.01).术后胫骨后倾角为(2.80±1.90)°,比术前(5.90±2.40)°减小(3.0±2.3)°,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9,P〈0.01)。术后髌骨高度无明显改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1.00±0.60)分,比术前(2.40±1.60)分降低,提示疼痛缓解。所有患者术后截骨均愈合。4膝术后出现延迟愈合,5膝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运动麻痹或感觉异常。2膝出现术后感染。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除1例残留拇长伸肌麻痹外,其余并发症均治愈。结论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是矫正年轻患者膝内翻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王兴山柳剑顾建明黄野
关键词:胫骨截骨术膝关节骨关节炎
改良双平面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技术要点及疗效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估应用改良股骨远端外侧双平面开放截骨结合异体骨植骨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就诊的23例外翻膝畸形患者,应用股骨远端开放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所有患者均为外翻畸形伴肢短,排除炎症性关节病,采用改良股骨远端双平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技术。平均随访时间(59±7)个月,随访评估的内容包括:截骨矫正的角度,截骨端愈合的时间,下肢长度的变化,股骨机械轴长度的变化,并发症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膝关节损伤及骨关节炎评分(KOOS评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手术前后上述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的股骨胫骨角(FTA)是(162±4)°,术后的FTA(173±2)°比术前有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6,P<0.01),术后随访无任何角度丢失。开放楔平均愈合的时间为12个月,没有不愈合的情况发生。术前与术后双下肢股骨机械轴的长度差分别为(17±9)mm与(12±9)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4,P>0.05)。术前及术后的双下肢长度差分别为(23±12)mm和(14±10)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8,P<0.01)。手术后的KOOS各项评分均比术前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双平面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截骨方法。不会增加骨端不愈合或固定失效角度丢失的风险。
柳剑黄野王兴山
关键词:膝外翻股骨截骨肢体长度
股骨内侧双平面闭合截骨治疗膝外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股骨内侧双平面闭合截骨治疗膝外翻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截骨的膝外翻患者25例37膝。纳入标准:(1)膝外翻畸形患者;(2)外翻畸形位于股骨远端,即机械轴上股骨远端外侧角小于87°;(3)胫骨无明确畸形,即机械轴上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在87°~90°内;(4)膝关节无关节炎表现。排除标准:膝外翻畸形在股骨以外(关节内,或者胫骨)或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访患者术后骨愈合和并发症的情况,测量手术前后机械轴(股骨头-踝关节中心连线)在膝关节上的交点的位置和胫股角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的机械轴力线在膝关节经过点及胫股角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入组患者25例37膝,其中男性2例,女性23例;左侧6例,右侧7例,双侧12例;年龄15~53岁,平均(35±11)岁;平均随访时间4~40(19±10)个月。术前机械轴平均落在膝关节(86±15)%处,术后纠正到(43±8)%处,手术后比手术前改善3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P〈0.001)。没有矫正不足的案例(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上交点超过55%为矫正不足);2例矫正过度(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上交点小于35%),到最近随访时没有临床症状。胫股角术前(171.2±3.1)°,术后为(181.2±2.4)°,术后比术前改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P〈0.001)。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生畸形矫正丢失、深静脉栓塞和感染。23例膝(62%)患肢有前内侧软组织刺激不适,在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股骨内侧双平面截骨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顾建明王兴山杜辉黄野
关键词:膝外翻截骨术股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