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志祥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2篇胆道
  • 2篇胆道良性狭窄
  • 2篇胆道术
  • 2篇胆道术后
  • 2篇胰腺
  • 2篇肝癌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性发育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邢志祥
  • 8篇沈世强
  • 4篇杨强
  • 4篇秦峰
  • 2篇李蔚
  • 1篇陈晓燕
  • 1篇张爱民
  • 1篇邬善敏
  • 1篇张贯启
  • 1篇陈飞

传媒

  • 4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1月一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2例。联合组患者采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给予治疗,单纯组患者采用单纯肝切除术给予治疗。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为(323.9±93.1)ml,单纯组为(524.5±119.2)ml,P〈0.05。联合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4.2%,单纯组为33.3%,P=0.040。联合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96.5%、67%、51%,单纯组分别为84%、49.5%、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7.7±30.7)min,单纯组为(165.1±29.5)min,P=0.058。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15.5±3.7)d,单纯组为(14.0±4.0)d,P=0.068。联合组和单纯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ALB、TBIL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包括胆瘘、发热、胸腔积液、大出血、腹腔感染及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优于单纯肝切除术。
秦峰沈世强李蔚谭冠黄纯江邢志祥
关键词:肝切除术疗效比较研究肝肿瘤微波消融原发性肝癌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消化道重复畸形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是消化道比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以回肠和回盲部多见,其次是空肠、食管、结肠、胃、十二指肠等。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是消化道最复畸形中的一种,是指因消化道胚胎发育异常而致十二指肠先天性发育畸形,发病率较低,约占消化道重复畸形的5%.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由于其往临床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骶,极易误诊和漏诊。现将1例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秦峰沈世强李蔚谭冠黄纯江邢志祥
关键词: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消化道重复畸形先天性发育畸形胚胎发育异常先天性疾病回盲部
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围手术期的预防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病人70例,其中术后形成PVT组18例,术后未形成PVT组52例,对其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70例病人中18例出现PVT,发生率为25.7%(18/70)。PVT组与非PVT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中,PVT组手术时间为(190.1±37.7)min,明显长于非PVT组的(168.7±32.6)min(P=0.024);PVT组脾静脉直径为(10.4±2.7)mm,明显宽于非PVT组的(9.2±1.9)mm(P=0.043);PVT组门静脉直径为(15.1±1.8)mm,明显宽于非PVT组的(13.4±2.1)mm(P=0.024);PVT组术后3 d的D-二聚体值为(2.47±1.32)mg/L,明显高于非PVT组的(1.83±1.10)mg/L(P=0.047)。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与手术时间、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术后3 d的D-二聚体值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观察来预测术后PVT的形成。
杨强沈世强叶子邢志祥陈对对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门静脉血栓
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胆道术后发生胆道良性狭窄的原因及诊治情况,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病人17例,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人中,11例病人因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术后狭窄,3例病人因T管拔除过早导致术后狭窄,3例病人因其他不明原因导致术后狭窄。其中行支架置入治疗7例,行狭窄部成形治疗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5例,行狭窄部球囊扩张治疗3例。17例病人术后3d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5例病人无任何胆道系统症状;2例病人偶尔有短暂症状,但无需治疗;无病人出现明显与胆道系统有关且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症状,总体效果良好。结论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主要原因为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但仍有部分病人狭窄原因不明,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以胆总管下段和肝门部狭窄为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杨强张爱民陈晓燕叶子邢志祥沈世强
关键词: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
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17例临床分析
杨强沈世强邢志祥
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抑制Kupffer细胞的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Nrf2/HO-1通路的影响和保护肝功能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大鼠平均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氯化钆处理组(SHAM+GdCl3组)、梗阻性黄疸7d组(BDL-7D组)、梗阻性黄疸7d+氯化钆处理组(BDL-7D+GdCl3组)、梗阻性黄疸14d组(BDL-14D)、梗阻性黄疸14d+氯化钆处理组(BDL-14D+GdCl3组)。在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24h后由大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钆(GdCl3,20mg/kg)。在相应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AST、ALP、TBIL三个指标在SHAM组、BDL-7D组、BDL-14D组依次增高(P<0.05),SHAM组与SHAM+GdCl3组未见明显差异;AST、TBIL两个指标在GdCl3干预的梗阻性黄疸组要低于相应的梗阻性黄疸组(P<0.05),但ALP则未见明显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rf2及HO-1的表达在SHAM组、BDL-7D组、BDL-14D组的依次增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Cl3干预的梗阻性黄疸组要高于相应的梗阻性黄疸组(P<0.05),但SHAM+GdCl3组与SHAM组未见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也显示:SHAM组的Nrf2及HO-1蛋白均只有少量阳性表达。BDL组和BDL+GdCl3组阳性表达细胞数均较SHAM组与SHAM+GdCl3组明显增多(P<0.05),而且相对应的用氯化钆干预的大鼠肝脏Nrf2及HO-1表达要高于对照组。肝脏HE染色结果示:SHAM组和SHAM+GdCl3组的肝组织未见异常;BDL-7D组肝细胞水肿,肝血窦扩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BDL-7D+GdCl3组的表现和BDL-7D组的表现相似但程度较轻;BDL-14D组出现片状坏死灶,汇管区明显增生,而BDL-14D+GdCl3组则表现为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水肿
陈飞邬善敏邢志祥张贯启范迪欢
关键词:KUPFFER细胞梗阻性黄疸抗氧化应激
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联合TACE治疗分为单纯组(95例)及联合组(120例)。单纯组采用单纯肝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先行肝切除术,术后1个月给予TACE治疗。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组间生存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67.0%、51.0%,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单纯组分别为84.0%、49.5%、36.5%,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2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0,P=0.018)。联合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均分别为91.7%、62.5%、37.5%,单纯组分别为84.0%、42.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P=0.027)。术前AFP≥400μg/L、TNM分期Ⅲ期、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HBs Ag阳性及发生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则是患者长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肝切除术后行辅助性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HCC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邢志祥沈世强秦峰杨强叶子
关键词:肝切除术预后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胰腺外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胰腺损伤病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40例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14-60岁,平均34岁;损伤的类型:闭合性胰腺损伤30例(75.0%),开放性胰腺损伤10例(25.0%)。按即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损伤10例(25.0%),Ⅱ级损伤11例(27.5%),Ⅰ、Ⅱ级均无主胰管损伤;Ⅱ级损伤12例(30%),Ⅳ级为近侧胰腺横断伤或累及壶腹部的裂伤4例(10.0%),Ⅴ级为胰头毁损伤3例(7.5%)。本组所有病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证实为胰腺损伤。结果39例治愈出院(97.5%),死亡1例(2.5%);因合并脾蒂撕裂致腹腔大出血术中死亡;围术期发生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并发症有胰瘘5例,肠瘘3例,腹腔脓肿及假性胰腺囊肿各1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腺外伤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并且严格掌握损伤控制原则是降低胰腺外伤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邢志祥沈世强秦峰
关键词:胰腺损伤损伤控制性手术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常常引起胰外器官损伤,肝脏是主要受损器官之一,其损害的不断加重可导致胰腺炎病情恶化,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CDS)。肝损伤后主要通过影响毒素代谢、释放大量炎症介质等途径进一步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增加病死率。目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确切结论,开展对Kupffer细胞、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对SAP肝损伤的相关细胞信号调控机制研究,既能发现相应的干预靶点,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文中就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邢志祥沈世强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细胞因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