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腰骶
  • 1篇腰骶部
  • 1篇诊疗分析
  • 1篇手术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治疗
  • 1篇椎体
  • 1篇椎体切除
  • 1篇纵裂
  • 1篇骶部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显微外科
  • 1篇显微外科手术
  • 1篇后路
  • 1篇畸形
  • 1篇脊髓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2篇牛学强
  • 2篇刘福云
  • 2篇夏冰
  • 2篇李新伟
  • 2篇刘沛
  • 2篇胡伟明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儿童脊髓纵裂畸形225例诊疗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诊治的225例脊髓纵裂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7例,女148例;年龄3 d~16岁,平均(5.8±3.1)岁;就诊年龄3 d~1个月(含1个月)14例,1个月~1岁(含1岁)65例,1~16岁146例;纵裂部位位于颈段3例,胸段105例,腰段117例,胸段及腰段5例,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纵裂1例。Ⅰ型172例,Ⅱ型47例,复合型6例。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双下肢肌力变化,对手术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25例均行脊髓纵裂间隔切除脊髓栓系松解术,同期或分期行脊柱畸形矫正术。随访1~11年,疗效:优(痊愈)47例,良(显效)71例,可(有效)96例,差(无效或加重)1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并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其中Ⅰ型纵裂、Ⅱ型纵裂、复合型纵裂患儿的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26.7±18.2)ml、(18.2±7.9)ml与(59.9±33.6)ml和术前(59.4±47.2)ml、(46.6±27.3)ml和(103.9±54.6)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胫后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诱发电位波幅(7.23±4.52)mV、神经传导速度(51.34±6.33) m/s及潜伏期电位(3.81±0.59) ms均较术前[(4.71±3.81)mV、(38.59±5.39)m/s和(7.73±0.54)ms]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脊髓纵裂畸形临床少见,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畸形,背部皮肤改变、双下肢发育异常及脊柱畸形有利于早期诊断,显微外科手术对于阻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发展、改善已有症状疗效显著。
胡伟明刘沛刘福云刘军伟赵裕丰张宇牛学强夏冰李新伟
关键词:脊髓纵裂电生理检查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腰骶部半椎体早期后路切除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诊治的18例腰骶部半椎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查体及病历资料分析,评估其发病特点、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弯后凸Cobb角变化和躯干偏移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18例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5.1岁,8例患儿合并其他部位1~3个半椎体,14例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等脊髓畸形。所有患儿均行一期经后路切除半椎体,4例无内固定,14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63个月。术前半椎体节段Cobb角平均25.9°,术后平均11.3°,末次随访时平均10.4°,术后平均即刻矫正率为56.4%,末次随访时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9.8%。手术前近端代偿弯Cobb角平均20.8°,术后平均12.6°,末次随访平均12.0°,术后平均即刻矫正率为40.O%,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3.3%。矢状面无后凸畸形,躯干偏移较前改善。术后1例因凸侧髂骨钉断钉导致侧弯矫正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功能障碍,随访时1例较前好转,1例完全恢复,其余无椎弓根钉切割、断钉棒、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腰骶部半椎体容易合并脊髓畸形,早期行脊髓畸形手术同时可以后路切除半椎体不用内固定。早期后路腰骶部半椎体切除使用内固定能有效治疗脊柱畸形,避免局部严重畸形和防止继发代偿畸形,避免出现长节段的固定融合。
韦良魁刘沛刘福云胡伟明夏冰牛学强李新伟
关键词:儿童半椎体切除后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