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色谱
  • 5篇提取物
  • 5篇降脂
  • 4篇色谱法
  • 4篇抗炎
  • 3篇滴丸
  • 3篇毒性
  • 3篇毒性试验
  • 3篇苡仁
  • 3篇薏苡
  • 3篇薏苡仁
  • 3篇相色谱
  • 3篇黄酮
  • 3篇急性毒性
  • 3篇急性毒性试验
  • 3篇薄层
  • 3篇薄层色谱
  • 3篇橙皮
  • 3篇橙皮苷
  • 2篇等效性

机构

  • 20篇福建中医药大...
  • 4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宁化县益珍农...

作者

  • 20篇陈丹
  • 20篇谢平
  • 15篇黄娇
  • 9篇马国萍
  • 3篇连赟芳
  • 3篇黄群
  • 2篇蔡韦炜
  • 2篇郑利
  • 2篇范世明
  • 2篇刘永静
  • 2篇陈红
  • 2篇陈红
  • 1篇黄庆德
  • 1篇张金海

传媒

  • 6篇福建中医药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产薏苡种皮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优化闽产薏苡种皮油正己烷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薏苡种皮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考察原料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薏苡种皮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料粉碎度60目,料液比1∶8,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温度65℃。经验证,3批薏苡种皮油的提取率分别为14.27%、14.67%、13.40%。结论闽产薏苡种皮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简便可行,结果稳定。
黄娇陈丹谢平马国萍朱仙慕陈桂香
关键词:提取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MTD)试验法,取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给药组及空白组;给药组以0.76 g/mL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最大给药浓度药液按小鼠灌胃最大给药体积40 mL/kg给药;空白组灌服40 mL/kg蒸馏水,连续观察14 d,观察2组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2组小鼠累计死亡数、脏器指数及体质量变化。结果无法得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实验观察期间给药组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后10~15 min,给药组小鼠行动减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给药25~30 min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及饮食饮水;给药组给药14 d后解剖肉眼未见脏器异常。比较2组的脏器指数及小鼠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大于最大给药量30.4 g/(kg·d),相当于是临床按60 kg体重计算每公斤体质量日用量的121.6倍以上;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可靠。
谢平余文静陈丹洪丽婷刘秀棉熊朝栋黄心平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小鼠
叶下珠薄层色谱鉴别及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含量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建立闽产叶下珠的薄层色谱鉴别法,考察比较叶下珠中总多酚含量测定法,优化测定条件。方法:采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选取叶下珠主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和芦丁为对照品,以冰醋酸-乙醇-乙酸乙酯-甲酸(8∶6∶2∶0.5)为展开剂,取出,晾干,喷以5%氯化铁乙醇溶液、晾干、显色。以峰形、灵敏度、显色稳定性以及准确度等为评价指标,考察普鲁士蓝法(PB法)与福林酚法(FC法)测定叶下珠中总多酚含量的方法适宜性,选定采用FC法作为叶下珠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L_9(3~4)正交试验,优化福林酚试剂的用量、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显色时间和显色温度。结果:主成分斑点分离良好,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测定叶下珠中总多酚含量的FC法最佳测定条件为1.0 m L样品提取液中加2.0 m L福林酚试剂,放置5 min,加3.0m L10%碳酸钠溶液,加水稀释至10 m L,摇匀,25℃显色1 h,76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论:所建立的聚酰胺薄层色谱法及优选的总多酚含量测定福林酚法稳定可靠,可作为闽产叶下珠药材品质评价的方法。
朱仙慕陈丹马国萍谢平黄娇尹小刚
关键词:叶下珠薄层色谱鉴别总多酚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化学等量性及抗炎等效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探究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间的相关性和等量性,评价二者的抗炎药理等效性。方法建立三叶青藤叶饮片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基于特征图谱与主要效应组分含量,建立等效比数学模型,计算迁移率,综合分析比较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间的共有特征组分群的相似性及其含量的等量关联性。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炎症模型的抗炎抑制作用的药效实验,考察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等同药效相关性。结果基于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辨识归属特征共有峰10个,汤剂与配方颗粒的相似度>0.900;由饮片煎煮对照汤剂各组分平均迁移率仅14.97%~23.89%,由饮片经优化工艺制得配方颗粒各组分平均迁移率为54.61%~92.30%。3批次配方颗粒与饮片平均等量等效比为3.72,以平均值的80%计,配方颗粒与饮片的等效比是2.98倍,提示1 g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3 g。与模型组相比,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均能显著减少大鼠肉芽肿的质量(P<0.05),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组织增生的抑制率,低、高剂量组的配方颗粒分别为15.70%,37.27%,饮片汤剂分别为14.59%,35.73%,二者均具有抗炎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二者对肉芽肿炎症抑制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1∶3)之间具有等同的药效相关性。结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共有药效组分群相似,配方颗粒与饮片的量效关联性为1∶3,以此量效比例用药,二者具有等同的药效相关性。
谢平陈丹陈丹陈红熊朝栋黄庆德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抗炎等效性
玳玳果降脂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取40只体质量24~29 g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给药组与空白组各20只,雌雄各半,选用最大耐受量(MTD)法试验。给药组按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可以灌胃的最大浓度(0.8 018 g/m L)及小鼠可承受的最大体积(0.4 m L/10 g)一次性口服灌胃,空白组蒸馏水(0.4 m L/10 g)灌胃。灌胃给药1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无法得出玳玳果降脂提取物LD50;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14 d后解剖小鼠,肉眼未见脏器异常;脏器指数评价,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32.07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285.07倍,提示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
陈红马国萍陈丹黄娇谢平朱仙慕
关键词:最大耐受量急性毒性试验
薏苡仁油的质量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薏苡仁油的总酯量测定和薄层色谱鉴别以及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容量滴定法测定薏苡仁油的总酯量;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薏苡仁油中的特征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经油酸和亚油酸经衍生化处理,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按内标法计算油酸及亚油酸含量。结果薏苡仁油中总酯量以甘油三酯计,均不低于95%;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油酸甲酯在0.054 4-1.087 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24%,n=6),亚油酸甲酯在0.041 5-1.050 8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2.23%,n=6),3批薏苡仁油中油酸含量分别为59.59%,58.29%和58.67%,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17%,24.31%和24.77%。结论建立的薏苡仁油总酯量测定法、薄层色谱鉴别法及气相色谱(内标法)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有效用于薏苡仁油的质量控制。
郑利陈丹范世明廖淑彬黄娇谢平
关键词:薏苡属甘油三酯类油酸亚油酸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5个效应组分的UPLC-MS定量分析方法,比较配方颗粒与汤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及生物等效性。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UPLC-MS/MS)法,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5个主要效应组分新绿原酸、绿原酸、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大鼠血浆血药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大鼠分别口服给药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汤剂后的血药浓度、口服生物利用度和主要药动学参数,及其药动学特性,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5个主要效应组分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新绿原酸:配方颗粒(39.08±0.85)ng·m L^-1、汤剂(37.68±0.46)ng·m L^-1,绿原酸:配方颗粒(67.13±0.59)ng·m L^-1、汤剂(65.65±1.02)ng·m L^-1,荭草苷:配方颗粒(51.92±0.27)ng·m L^-1、汤剂(51.90±0.26)ng·m L^-1,异荭草苷:配方颗粒(12.89±0.05)ng·m L^-1、汤剂(12.67±0.12)ng·m L^-1,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配方颗粒(119.45±0.81)ng·m L^-1、汤剂(117.70±0.53)ng·m L^-1;AUC(0-∞)新绿原酸:配方颗粒(523.95±5.47)ng·h·L^-1、汤剂(492.82±89.41)ng·h·L^-1,绿原酸:配方颗粒(400.19±57.48)ng·h·L^-1、汤剂(390.83±6.56)ng·h·L^-1,荭草苷:配方颗粒(553.67±9.175)ng·h·L^-1、汤剂(591.72±482)ng·h·L^-1,异荭草苷:配方颗粒(564.50±23.24)ng·h·L^-1、汤剂(493.08±33.67)ng·h·L^-1,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配方颗粒(665.78±10.41)ng·h·L^-1、汤剂(651.06±2.14)ng·h·L^-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配方颗粒与汤剂比较,5个效应组分的药动学参数Cmax及AUC(0-∞)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单侧检验法在90%的置信度下检验,配方颗粒与汤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表征无显著性差异,两剂型具有生物等效性,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替代饮片汤剂提供了临床应用实验基础。
谢平余文静陈丹刘秀棉洪丽婷熊朝栋
关键词:汤剂等效性试验绿原酸荭草苷
UPLC-MS法研究薏苡仁油纳米粒离体肠吸收机制及特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薏苡仁油纳米粒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探讨薏苡仁油纳米粒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莪术醇为内标,薏苡仁油纳米粒药效特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为评价指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测定大鼠肠吸收液中甘油三油酸酯的浓度,并比较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薏苡仁油原料、薏苡仁油纳米粒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下大鼠空肠的吸收情况,探讨薏苡仁油纳米粒的吸收机制。结果:薏苡仁油纳米粒中特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在不同肠段中90 min时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下降,除回肠与结肠两者之间以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中、低3种不同给药剂量条件下,在空肠段的吸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肠囊内甘油三油酸酯浓度的对数值lnC对取样时间t做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大于0.990,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吸收速率常数(K_a)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剂量下,薏苡仁油纳米粒特征成分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薏苡仁油原料的1.1倍。结论:大鼠小肠上中段是薏苡仁油纳米粒的最佳吸收部位,为被动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与薏苡仁油原料相比,薏苡仁油纳米粒可明显改善薏苡仁油甘油三油酸酯的肠吸收。
郑利陈丹廖淑彬谢平黄娇
关键词:薏苡仁油肠吸收
玳玳果降脂提取物中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检测玳玳果降脂提取物中大孔吸附树脂6种有机残留物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采用DB-WAX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不分流进样建立玳玳果降脂提取物中大孔吸附树脂6种有机残留物苯、甲苯、二甲苯、二乙烯苯、苯乙烯、正己烷含量测定法。结果建立的玳玳果降脂提取物中大孔吸附树脂6种有机残留物顶空气相色谱法,峰面积与浓度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 3~0.998 8),平均回收率及各组分检出量均符合规定。结论建立的玳玳果降脂提取物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残留量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能实现同时测定苯、甲苯、二甲苯、二乙烯苯、苯乙烯、正己烷6种有机残留物含量,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重复性好。
马国萍陈丹黄群谢平朱仙慕黄娇查珍珍
关键词:橙皮苷色谱法
闽产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闽产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取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各给药组及空白组;给药组按0.3mL/10g最大给药体积,以0.75g/mL闽产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THAA)的最大浓度药液、0.67g/mL闽产三叶青粗提物(粗提物)的最大浓度药液分组给药;空白组灌服0.3mL/10g蒸馏水。24h内灌胃给药3次,间隔8h,一次性口服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d,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小鼠累计死亡数及小鼠体质量变化。结果 THAA、粗提物均无法得出半数致死量。观察期间各组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14d后解剖肉眼未见脏器异常;空白组与各给药组间的脏器指数评价及小鼠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A及粗提物的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分别为90.0,80.4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60kg人每公斤体质量日用量的360.0倍及321.6倍。THAA及THAA粗提物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可靠。
陈红廖淑彬陈丹谢平黄娇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