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志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黏液
  • 7篇黏液瘤
  • 7篇假黏液瘤
  • 7篇腹膜
  • 7篇腹膜假黏液瘤
  • 5篇病理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阑尾
  • 3篇病理分析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积液
  • 2篇复发
  • 2篇病理学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印戒细胞
  • 1篇印戒细胞癌
  • 1篇制片

机构

  • 1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郝志红
  • 10篇卢一艳
  • 10篇李方
  • 10篇侯芳
  • 10篇齐长海
  • 6篇翟喜超
  • 4篇庞少军
  • 1篇于国
  • 1篇柏明见
  • 1篇陈峰
  • 1篇吴晓瑞
  • 1篇马瑞卿

传媒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伴发胸腔积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但EGFR-TKIs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的疾病进展以及药物的更新迭代给临床诊治带来了挑战,需要对存档的胸腔积液细胞样本进行EGFR复检或比对研究。本研究采用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两种制作方法对NSCLC胸腔积液样本的EGFR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种保存方式、保存时间对胸腔积液细胞DNA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条保存细胞学资料及充分利用细胞学档案资料的可靠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21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病理科接收的胸腔积液样本57例,所有样本同时制作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将57例配对的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DNA检测浓度为2 ng/μL,细胞HE涂片与配对细胞蜡块DNA样本并排进行扩增。结果判读按试剂说明书要求,待测样本的8号孔外控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在13~21之间为样本合格,EGFR基因突变Ct值<26时,判断为阳性;26≤Ct值<29为临界阳性,Ct值≥29为阴性。ΔCt值为突变Ct值与外控信号Ct值的差值。比较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检测为阳性的ΔCt值。同时将57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4组:2014—2015年(n=10),2016—2017年(n=20),2018—2019年(n=17),2020—2021年(n=10)。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结果:57例晚期NSCLC患者中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入院者42例,占73.7%;57例中37例发生EGFR突变,突变率64.9%;19del突变和L858R突变为主要的突变类型,分别占37.8%(14/37)和48.6%(18/37);37例突变患者中女性占56.7%(21/37);细胞涂片与配对的
侯芳齐长海卢一艳李方郝志红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胸腔积液
CK7、CK20、Villin、CDX-2、MUC-2、PAX8在卵巢原发性黏液性肿瘤和继发性腹膜假黏液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CK7、CK20、Villin、CDX-2、MUC-2、PAX8在卵巢原发性黏液性肿瘤(OPMN)和卵巢继发性腹膜假黏液瘤(OS-PMP)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收集经组织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OPMN 22例,OS-PMP 31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7、CK20、Villin、CDX-2、MUC-2、PAX8的表达。结果CK7、PAX8在OPMN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OS-PMP(分别为100%vs.9.7%,63.6%vs.0)(P<0.01)。CK20、CDX2、MUC2在OSPMP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OPMN(分别为100%vs.9.1%,100%vs.18.2%,100%vs.9.1%)(P<0.01)。Villin在OS-PMP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OPMN(100%vs.68.2%)(P<0.05)。CK7、CK20、CDX-2、MUC-2在OS-PMP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90.3%、100%、100%、100%)及特异性(分别为100%、90.9%、81.8%、90.9%)。而Villin、PAX8敏感度性(100%),但特异性较低(分别为31.8%、54.5%)。结论CK7、CK20、Villin、CDX-2、MUC-2、PAX8推荐用于任何临床或病理特征提示继发性起源的卵巢黏液性肿瘤。CK7、CK20、CDX-2、MUC-2是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标志物。
李方刘赛娜齐长海柏明见侯芳卢一艳郝志红李珂敏马瑞卿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卵巢黏液性肿瘤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杯状细胞类癌(G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7例手术切除GCC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表型及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例GCC中,女性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54岁,均为弥漫腹腔种植Ⅳ期,但首发症状不典型,3例为常规体检发现腹腔积液就诊。7例局灶均见经典GCC形态:印戒样细胞成巢团样排列浸润阑尾浆膜层,其中3例局灶排列呈不规则片状,核异型性显著。1例无伴发病变,独立引起腹膜假黏液瘤,黏液分布于细胞周围;余6例均伴发其他病变,其中1例伴发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1及血吸虫,另5例均伴有黏液腺癌。免疫组化显示神经内分泌标记均(+),Ki-67阳性率4%~71%,2例p53部分(+)。随访4~18个月,2例因腹膜炎及肠梗阻死亡,5例带瘤生存。结论 GCC是一种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双重特点的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及时行病理确诊。GCC易伴发其他病变,黏液湖的分布方式能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其与印戒细胞癌不易区分。
卢一艳齐长海郝志红李方侯芳于国吴晓瑞翟喜超
关键词:类癌杯状细胞阑尾印戒细胞癌腹膜假黏液瘤
腹膜假黏液瘤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9例腹膜假黏液瘤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涂片及细胞包埋蜡块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包埋蜡块的阳性率高于涂片阳性率。细胞学形态可根据组织学形态标准采取2级分类法,低级别细胞呈单排排列,核偏位、位于基底部,异型性不显著,胞质丰富,一侧胞质见黏液;而高级别细胞,核位置高低不一,异型显著,部分细胞排列成不规则镶嵌状细胞团,核大小不一,染色质粗糙,呈重度异型,个别细胞胞质可见黏液分泌,均可见黏液背景。包埋蜡块免疫组化显示肠源性标记CK7(-),CK20、villin、CDX-2和MUC-2(+),与组织学一致。结论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腹膜假黏液瘤术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除了传统涂片,应尽量制作细胞学蜡块,以明确性质及来源。细胞学形态2级分类法与组织学分级符合率高,能为术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无法手术患者提供诊断。
卢一艳齐长海李方侯芳郝志红庞少军翟喜超陈峰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
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伴腹膜假黏液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HAMN)及相关性腹膜假黏液瘤(P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6间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9例HAMN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切片进行CK7、CK20、villin、CDX2、MUC-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55~66岁,平均年龄61岁。随访6~81个月,4例死亡,4例生存,1例失访。形态学上,HAMN内衬绒毛状/乳头状/波浪状、单层平坦、筛状黏液性上皮,部分区域上皮可脱失,7例局灶见高级别异型增生,2例内衬上皮几乎均呈高级别异型增生,均未见侵袭性浸润。9例均伴有PMP,其中6例为高级别PMP,1例为低级别PMP,2例为无细胞性黏液池。9例免疫组化结果:CK20、villin、CDX2和MUC-2均(+),CK7(-)。结论 HAMN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并常伴有高级别PMP,生物学行为较LAMN更具侵袭性,在诊断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将具有局灶性高级别异型增生的AMN报告为HAMN,以提示临床预后。
李方齐长海卢一艳侯芳郝志红翟喜超庞少军
关键词:病理学
非阑尾起源的腹膜假黏液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非阑尾起源的腹膜假黏液瘤(PM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8例明确非阑尾起源的PMP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切片进行CK7、CK20、villin、CDX2和MUC-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8例非阑尾起源的PMP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为52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痛、纳差、腹围增大、腹腔积液。8例PMP的原发肿瘤,3例为结肠黏液腺癌,3例为畸胎瘤(2例腹膜后畸胎瘤,1例卵巢畸胎瘤),1例起源于脐尿管黏液腺癌,1例起源于肠重复的低级别黏液性肿瘤。3例结肠及1例脐尿管黏液腺癌、1例腹膜后畸胎瘤所发生的腹膜种植播散为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1例腹膜后畸胎瘤及1例肠重复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所发生的腹膜种植播散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1例卵巢畸胎瘤伴发的腹膜病变为无细胞性黏液池。除1例既往有腹膜后畸胎瘤病史,其余病例免疫组化均为CK7(-)/CK20(+)、villin和MUC-2(+)。结论非阑尾起源的PMP较为罕见,诊断需多取材以除外阑尾黏液性肿瘤,并结合临床所见综合分析。原发部位为结直肠及脐尿管的腹膜假黏液瘤通常为高级别,伴有黏液性肿瘤成分的性腺及性腺外畸胎瘤可发生低级别或高级别PMP,大多数情况取决于畸胎瘤中黏液性肿瘤的性质。PMP原发病变还应与肠重复畸形的黏液性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腹膜假黏液瘤的起源没有特别的帮助。
李方齐长海卢一艳侯芳郝志红翟喜超庞少军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畸胎瘤脐尿管癌肠重复
离心沉降式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非妇科细胞学的改良应用
通过半年来的实践应用,发现液基细胞学改良技术最大限度保持细胞量多和显示细胞结构,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提升了各类细胞标本的病理学鉴别诊断能力,显示出了细胞病理学的应用范围和诊断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器官系统肿瘤的治疗...
郝志红
关键词:肿瘤诊断
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PMP)病理级别的变化,分析复发前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74例复发手术并行病理检查≥2次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0年WHO标准,分别分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及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观察复发前、后级别变化情况,并分析复发前次手术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74例复发病例中,复发前后级别不变,提高、降低的病例分别为65例,6例,3例。复发前低级别、高级别病变P53阳性率分别为9.58%±15.02%及47.46%±34.18%,相关系数为0.521(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P53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53阳性率高,而低级别PMPP53阳性率低。结论腹膜假黏液瘤自然病程长,复发率高,复发前病理级别可作为复发后选择术中治疗方案的参考;P53指标可作为评价级别的指标之一。
卢一艳齐亚云郝志红齐长海李方侯芳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复发P53
离心沉降式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非妇科细胞学的改良应用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是指薄层制片自动装置制备细胞学涂片的技术,近年来不仅应用于妇科官颈细胞学的癌前晒查,而且广泛应用于非妇科的细胞学检测,但由于其原理通过细胞密度仪测定样本浓度,由机内微电脑控制调整取样量制片,制片面积小、细...
郝志红
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5例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中,6例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其余9例为前驱病变,包括8例锯齿状病变及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病变为6例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及2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14例以"急性阑尾炎"起病,1例以"慢性阑尾炎"起病。SSA/P镜下见锯齿状结构、隐窝扩张呈L或倒T形;TSA见显著的锯齿状轮廓和异位隐窝,具有细胞异型性;锯齿状病变的黏膜肌层完整。LAMN内衬轻度异性的黏液性上皮,管壁纤维化或破裂,管壁内及浆膜见无细胞性黏液池。9例获得随访包括5例前驱病变及4例LAMN,随访时间1.0~81.5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阑尾锯齿状病变及LAMN均可因急性阑尾炎起病,锯齿状病变大多数为镜下偶然发现。外科医生应提高对这些病变的认识,以避免医源性穿孔导致的腹膜假黏液瘤。病理医生应将该类阑尾病变标本全部取材以便于鉴别诊断,报告阑尾切缘情况。
李方齐长海卢一艳侯芳郝志红翟喜超庞少军安鲁彪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