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小气道功能在OSAHS中的研究与评价
- 2022年
- 研究与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小气道功能在OSAH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8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AHI值分为轻度组(5≤AHI≤15次/h,20例)、中度组(1530次/h,30例)。选取同期体检非OSAHS者共3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FeNO、CANO、MEF75实/预计值%、MEF50实/预计值%、MEF25实/预计值%与AHI、LAT、LSa02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人员的FeNO、CANO、AHI、LAT均逐渐升高(P0.05),MEF75实/预计值%、MEF50实/预计值%、MEF25实/预计值%、LSa02均逐渐降低(P0.05)。AHI、LAT与FeNO、CANO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LSa02与FeNO、CANO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AHI、LAT与MEF75实/预计值%、MEF50实/预计值%、MEF25实/预计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LSa02与MEF75实/预计值%、MEF50实/预计值%、MEF25实/预计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OSAHS与FeNO、CANO、小气道功能相关,通过治疗降低FeNO、CANO水平,保护小气道功能。
- 陈光喜杜丹丹周静张敏刘志强
-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小气道功能OSAHS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肺功能及睡眠结构的差异;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O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呼吸科患者200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夜间多导睡眠(PSG)监测。按照PSG及肺功能检查将其分为OS组(COPD合并OSAHS)、COPD组、OSAHS组、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最低脉氧饱和度(LSa02)、平均脉氧饱和度(MSa02)、FEV1%、FEV1/FVC%。对OS组、OSAHS组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肺功能及多导睡眠监测,行CRP、SOD的检测,比较FEV%、FEV/FVC%、AHI、LAT、LSa02、MSa02、CRP、SOD等指标。结果4组患者中,OS组的AHI、LAT、CRP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Sa02、MSa02、FEV1%、FEV1/FVC%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的SO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OS组的AHI、LAT、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Sa02、MSa02、FEV1%、FEV1/FVC%、SO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OS患者的睡眠及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反应。
- 陈光喜杜丹丹刘志强张敏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睡眠呼吸暂停
- AVAPS通气模式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AVAPS通气模式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研究组应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通气模式治疗。比较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乳酸、血气指标、ESS评分、mMRC分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乳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B、pH值、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mMRC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AVAPS通气模式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陈光喜杜丹丹刘志强张敏
-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
- 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对细化和拓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所管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门诊65~80岁的高血压患者400例.根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0例(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PDCA+社区综合干预)和对照组190例(常规社区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TC、TG、LDL-C、HDL-C)、空腹血糖、血压、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PDCA综合干预后,明显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 杜丹丹袁春凤肖传玲
- 关键词:高血压PDCA
- 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分析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治疗组采取硫酸羟氯喹、醋酸泼尼松及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以硫酸羟氯喹治疗及醋酸泼尼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数据差异(<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C3、C4及CRP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3与对照组对比(<0.05),两组间C4及CRP对比(>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肝肾疾病。结论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配以中药方剂治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徐明江敏杜丹丹刘炬李俊
- 关键词:硫酸羟氯喹红斑狼疮
-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生化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55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作为COPD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所有105例老年男性的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血液中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的含量;测定血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COPD组的腰椎L2~L4、左股骨颈、大转子、股骨颈小梁三角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骨形成指标骨钙素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不明显,而β-CTx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TX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密度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在COPD患者中IL-6、TNF-α等促进破骨细胞性因子增多,骨吸收增加,从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陈光喜杜丹丹李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细胞因子
- 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按照是否同时患有OSAHS分为重叠综合征组55例(COPD合并OSAHS),单纯COPD组65例,询问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病等,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分析2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FVC、FEV1%)。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功能、体重指数、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在重叠综合征组和单纯COPD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是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肥胖是影响COPD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光喜杜丹丹刘志强张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肺癌的患者纳入COPD合并肺癌组,选择同一时段入院的60例COPD患者纳入COPD组,30例肺癌患者纳入肺癌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微环境免疫细胞T细胞[CD4^(+)、CD8^(+)、CD4^(+)/CD8^(+)、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三组咯血、肺不张、肺气肿、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肺癌组咳嗽、咳痰、胸闷、咯血、肺气肿、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肺癌组,COPD合并肺癌组咯血、肺不张、肺气肿、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纹理改变、“毛刺”征、“分叶”征、肺叶透亮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细胞、B细胞、NK细胞、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肺癌组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CD4^(+)、CD4^(+)/CD8^(+)均低于肺癌组,CD8^(+)高于肺癌组,且NK细胞、CD4^(+)/CD8^(+)均低于COPD组,CD8^(+)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NK细胞、CD4^(+)/CD8^(+)均低于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肺癌与单纯COPD患者临床症状存在重叠性,COPD合并肺癌存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特征。
- 朱少群陈光喜杜丹丹邓建华刘志强张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