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6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在胃部疾病初筛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比值、胃泌素17(Gastrin-17,G-17)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IgG抗体检测在临床胃部疾病初筛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因胃部疾病于我院消化科住院行胃镜检查者30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胃溃疡组,并抽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G-17水平及Hp-IgG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血清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组(10.42±4.63)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0.54±4.36)中均低于对照组(12.07±6.80),血清G-17水平在胃癌组[(13.85±27.68)pmmol/L]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63±10.82)pmmol/L]中均高于对照组[(6.02±7.30)pmmol/L],血清PGⅠ水平在胃癌组[(123.53±35.45)μg/L]中低于对照组[(148.24±83.85)μg/L]及慢性浅表胃炎组[(141.95±81.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IgG抗体阳性率在胃癌组(50.75%)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0.00%)中均高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G-17及Hp-IgG抗体检测可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以便发现胃癌高危人群,为进一步筛查胃癌提供可靠参考。 李娜娜 齐涛 朱黎明关键词:胃蛋白酶原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的阳性预测值在消化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在体检人群中的胃肠道肿瘤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因体检发现CEA、CA72-4、CA19-9任意一项或多项升高而就诊的患者219例,通过胃肠镜检查判断有无胃肠道肿瘤,计算分析CEA、CA72-4、CA19-9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CEA、CA19-9、CA72-4在胃肠道肿瘤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7%,3.23%和0.00%。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升高的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升高(P=0.002)。且肿瘤标志物的阳性预测值与年龄及临床症状有关。结论 CEA、CA72-4、CA19-9在体检人群中的胃肠道肿瘤阳性预测值不高,但对于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升高,年龄>40岁及合并临床症状的患者需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 蔡懿婷 许慈 朱黎明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阳性预测值 结肠肿瘤 靶向抑制KIAA1199基因的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KIAA1199基因的表达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RNA干扰(shRNA)技术构建携带靶向抑制KIAA1199分子的慢病毒载体LV3-KIAA1199-shRNA并感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为实验组(shKIAA1199),携带无义序列的对照慢病毒载体LV3-NC-shRNA为阴性对照组(shNC),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MOCK)。7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的感染效率,RT-PCR法验证慢病毒感染后KIAA1199 mRNA在MOCK、shNC和shKIAA1199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用嘌呤霉素筛选KIAA1199静默和阴性对照的稳转细胞。用MTT法检测MOCK、shNC和shKIAA1199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三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携带靶向干扰KIAA1199基因的慢病毒感染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后,能有效下调KIAA1199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并成功筛选KIAA1199静默的SW620稳转细胞;与MOCK和shNC组比较,shKIAA1199组细胞活力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处于细胞周期中G1期的细胞数量比例明显下降(P<0.05),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下调KIAA1199基因的表达可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促进该细胞的凋亡,使该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受到阻滞。 董晴晴 许慈 蔡懿婷 王碧君 戴强 朱黎明关键词:RNA干扰 结肠肿瘤 凋亡 京都胃炎评分及其改良预测模型在胃镜下判断中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价值 2023年 目的: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内镜下判断中国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态的应用价值,并构建改良预测模型以提高对Hp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749例患者资料。根据组织学活检或13C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依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患者各项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包括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增宽、弥漫性发红、结节、规则排列的集合小静脉丛(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RAC)、脊状发红等18项表现,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判断Hp感染的诊断价值。将单因素分析提示差异有显著性的黏膜表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根据回归系数构建改良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改良预测模型判断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患者Hp感染率为54.47%。各项内镜下黏膜表现中,肠上皮化生、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和白浊黏液是Hp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而RAC、脊状发红和多发白色扁平隆起是Hp未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京都胃炎评分≥2分判断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1(95%CI为0.835~0.887),准确率为7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65.1%。本研究将点状发红、白浊黏液、RAC等黏膜表现纳入改良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改良预测模型判断Hp感染的特异度(85.9%)、阳性预测值(88.2%)、阴性预测值(85.4%)和AUC[0.929(95%CI为0.910~0.947)]均高于京都胃炎评分[分别为65.1%、75.2%、82.5%和0.861(95%CI为0.835~0.887)]。结论:京都胃炎评分预测Hp在中国人群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本研究建立的改良预测模型对中国人群Hp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 钱丹烨 孟祥军 朱黎明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不同抗生素组合的含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抗生素组合的含铋四联疗法的疗效,为优化根除幽门螺杆菌(Hp)经验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96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的根除Hp治疗方案,在雷贝拉唑联合铋剂的基础上,根据抗生素组合的不同分为A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C组(克拉霉素+甲硝唑)和D组(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所有方案的疗程均为14 d,患者停药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Hp是否成功。结果基于意向治疗(ITT)分析,A组、B组、C组和D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9.37%、77.05%、59.65%和62.81%;基于符合方案集(PP)分析,A组、B组、C组和D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75%、80.57%、63.91%和68.78%;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的Hp根除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海宝山地区行根除Hp治疗应首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阿莫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的铋剂四联方案的Hp根除率较高,可用于补救治疗;克拉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铋剂四联方案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备选方案之一;不宜选用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的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一线疗法。 齐涛 钱丹烨 朱黎明关键词: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疗效分析 上海市宝山地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地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探究国内大肠癌筛查模式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6月至2019年06月上海市宝山地区按照社区大肠癌筛查流程完成筛查且评定为初筛阳性,并至我院完成全结肠镜诊断性检查且获取检查结果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769例。根据肠镜结果,分成病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病变组根据肠镜病理结果,分析大肠癌组、异型增生组、腺瘤组、良性息肉组性别、年龄以及病变大小、数目、位置的差异,并分析危险度评估、FOBT及两者并联筛查的效益。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9例,正常组393例,病变组376例,总病变检出率48.8%。病变组中大肠癌12例,检出率1.6%;异型增生组31例,检出率4.0%;腺瘤组247例,检出率32.1%;良性息肉组66例,检出率8.6%;肠炎和其他诊断20例。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之间良性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大肠癌在病变大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直径均≥1 cm。247例腺瘤在大小、位置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以左半结肠直径小于1 cm为主。66例良性息肉在大小、数目、位置分布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以左半结肠多发、直径<1 cm为主。以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初筛判定的灵敏度为87.9%,高于FOBT的79.2%,且假阴性率(12.0%)较低,低于FOBT的20.8%。结论:国内现阶段实行的社区大肠癌筛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大肠癌可干预的阶段进行二级预防,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李娜娜 倪湘云 孟祥军 朱黎明关键词:大肠癌 癌前病变 靶向抑制XIAP的表达增强TRAIL诱导肝脏肿瘤凋亡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蔡懿婷 朱黎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优化方案 被引量:6 2020年 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疾病诊治的金标准,在结直肠癌筛查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准备质量是决定结肠镜检查成功与否的前提。老年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和肠道准备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应仔细、全面考虑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风险-获益平衡。本文就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优化方案作一综述。 程芃 柏愚 朱黎明 孟祥军 李兆申关键词:老年人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转移相关基因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MTA1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在101例结肠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MTA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结论: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相对高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可影响患者预后,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邹慧敏 张莉莉 蔡懿婷 王碧君 许慈 朱黎明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预后 KIAA1199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9年 KIAA1199基因是HUGE数据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表观遗传学等机制参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转导,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迁移等活动。近年研究发现,KIAA1199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人类多种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均异常升高,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迁移等作用。本文就KIAA1199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董晴晴 邹慧敏 朱黎明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