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林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晋江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LT、HBVDNA和HBe Ag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LT、HBVDNA和HBe Ag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ALT、HBVDNA和HBe Ag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血清ALT、HBVDNA和HBe Ag显著降低,对机体乙肝病毒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能促使肝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陈春林孙晓东王雪微
- 关键词:恩替卡韦干扰素乙型病毒性肝炎
-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例、HBV-肝硬化(LC)25例和HBV-慢加急(或亚急)性肝衰竭(ACLF)26例分别纳入CHB组、HBV-LC组和HBV-ACLF组,健康对照(NC)组35例来自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ICOS在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CD8+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HBV-ACLF预后及并发症的相关性;动态观察HBV-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CD8+T淋巴细胞ICOS表达变化。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ICOS表达比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均高于CHB组、HBV-LC组和NC组(P<0.05)。慢性HBV感染者ICOS的MFI与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63、-0.269、-0.273、-0.302,P=0.003、0.003、0.011、0.004);与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呈正相关(r=0.248、0.208、0.331、0.315,P=0.005、0.020、0.003、0.009);与HBV-DNA、腹水及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过程中,HBV-ACLF患者ICOS的MFI无明显改变。但生存组ICOS的MFI在治疗第1周时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肝脏合成功能、炎症程度及预后相关,治疗早期ICOS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慢性HBV感染者的预后。
- 陈春林张华堂苏密龙郑怡娟苏智军余雪平任岚
-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CD8+T淋巴细胞腹水
- 晋江地区配偶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 2019年
- 目的 研究本地区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率及H. PYlori阳性家庭配偶双阳率及共同治疗有效率,探讨配偶同治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体检科健康人群进行13C-UBT试验调查健康人群H. PYlori感染率;对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H. PYlori患者及其配偶336对调查配偶H. PYlori感染率,将配偶均为H. PYlori阳性家庭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同治组、非同治组,采用铋剂四联抗H. PYlori2周,后进行13C-UBT检查,评价H. PYlori清除率及复发率.结果 本地区健康人群H. PYlori感染率51. 3% ,配偶双方均为阳性234对,双阳率69. 2%;同治组抗H. PYlori治疗结束后1、4、6个月H. PYlori清除阴性病例分别为105 (93. 75% )、102(91. 07% )、98(87. 50% )对;非同治疗治疗结束后1、4、6个月H. PYlori清除阴性病例分别103 (92. 78% )、98(88. 29% )、89(80. 18% )对,清除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χ2 =3,P=0. 204).结论 H. PYlori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配偶间H. PYlori共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在共同感染的配偶中,同治组有效率与非同治组H. PYlori的清除率没有明显差异.
- 陈春林陈曦李龙钦蔡明毅王雪微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