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祥建

作品数:17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腺炎
  • 2篇血管
  • 2篇直肠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重症
  • 2篇综合征
  • 2篇系膜
  • 2篇细胞
  • 2篇结直肠
  • 2篇L-精氨酸
  • 2篇肠癌
  • 2篇肠系膜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失调
  • 1篇胆肠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7篇陈祥建
  • 5篇阮小蛟
  • 4篇蔡华杰
  • 4篇郑晓风
  • 3篇蒋飞照
  • 3篇张启瑜
  • 2篇陈必成
  • 2篇王明
  • 2篇王海波
  • 2篇尤和谊
  • 2篇曾其强
  • 2篇张培趁
  • 1篇王玉明
  • 1篇程骏
  • 1篇虞冠锋
  • 1篇暨玲
  • 1篇余作黔
  • 1篇郑志海
  • 1篇倪海真
  • 1篇陈哲京

传媒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应用L-精氨酸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L 精氨酸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大鼠胰胆管注射牛磺酸钠制备AHNP模型 ,分别静注L 精氨酸、生理盐水、山莨菪碱 ;观察血清淀粉酶、白介素 6 (IL 6 )、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改变及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 :应用L 精氨酸后 ,能升高血NO浓度 ,清除氧自由基 ,降低血清IL 6水平 ,降低血清淀粉酶 ,改善胰腺病变 ,其作用优于山莨菪碱。结论 :早期应用一定剂量的L
陈祥建张启瑜陈必成
关键词:L-精氨酸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一氧化氮氧自由基
胰腺癌伴十二指肠类癌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54岁,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络活喜1片qd,血压控制良好。因“中上腹饱胀感10d,皮肤眼白发黄5d”于2011年12月27日入住我科。病程中无颜面潮红,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血便,无胸闷气喘。
阮小蛟王明陈祥建蔡华杰郑晓风
关键词:胰腺癌十二指肠类癌个案报告
自我管理教育对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教育对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女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管理组(对照组)和自我管理教育组(观察组),各56例。观察术前2 d、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围手术期疲劳测评量表(ICFS)]、心理弹性[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差异;观察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生命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V3.0)]的差异。结果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ICF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RISC评分则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3年,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内两组患者EORTC QLQ-V3.0评分均逐年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我教育管理能有效减轻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癌因性疲乏,增加患者心理弹性;远期观察能降低患者3年内疾病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命质量。
周洁琼陈祥建
关键词:自我管理女性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生命质量
奥曲肽对大肠癌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奥曲肽作用下,大肠癌LOVO细胞株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情况。[结果]奥曲肽作用48h后,LOVO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高达72.36%,增加了21.35%。S期和G2/M期的细胞减少,其中S期的细胞比例降至25.49%,减少了16.14%;G2/M期的细胞比例降至2.15%,减少了5.21%。[结论]奥曲肽能够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使进入S期的细胞数减少,抑制细胞增殖。
陈祥建章圣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LOVO细胞生长抑素奥曲肽
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的362份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整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362份胆汁标本共检测到23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63.3%;革兰阴性杆菌占68.8%,革兰阳性球菌占26.0%,真菌占2.2%;引起胆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占29.0%、粪肠球菌占15.2%、肺炎克雷伯菌占10.8%、阴沟肠杆菌占9.5%、鲍氏不动杆菌占7.8%;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0.6%、6.9%,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4.3%、头孢唑林为71.7%、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51.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其次呋喃妥因为1.7%、利奈唑胺为3.3%,真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胆道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谱构成有所变迁,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增多,病原菌耐药性增强,需加强对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有针对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陈祥建蔡华杰阮小蛟尤和谊
关键词:胆道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p14^(ARF)、p53抑癌基因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4 ARF、p5 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胰腺癌细胞株PC 3转染p14 ARF基因前后的生长状况 ,探讨它们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0例正常胰腺组织、4 2例胰腺癌组织中p14 ARF蛋白、p5 3蛋白的表达。将外源性p14 ARFcDNA重组质粒pCI neo p14 ARF和空载体质粒pCI neo分别转染入胰腺癌PC 3细胞中 ,观察转染后胰腺癌PC 3细胞株的生长状况。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中p14 ARF的表达率为 90 % ,胰腺癌组织中为 35 .7% ;正常胰腺组织中p5 3的表达率为 0 ,胰腺癌组织中为 4 5 .2 %。胰腺癌PC 3细胞的p14 ARF基因呈缺失变异。外源性野生型p14 ARF基因和空载体质粒pCI neo成功转染入PC 3细胞 ,转染p14 ARF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株第 1天生长抑制率为 2 2 % ,第 5天为 2 6 %。结论 :抑癌基因p14 ARF蛋白在胰腺癌中低表达 ,突变型p5 3蛋白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 ;转染p14 ARF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株生长受到抑制 ;抑癌基因p14 ARF、p5 3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产生影响。
陈笑雷张启瑜余作黔陈祥建张培趁曾其强
关键词:细胞株
氯硝柳胺下调CLOCK引起胃癌细胞节律紊乱诱发支链氨基酸代谢失调的机制研究
2022年
生物节律是周期性的生命活动现象。肿瘤细胞内普遍存在代谢重编程,有研究表明生物节律与代谢调控密切相关。氯硝柳胺(Niclosamide)是一种传统抗蠕虫药,具有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特性,近年来已步入抗癌药物研究领域。为探究氯硝柳胺抑制胃癌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该研究通过CCK-8增殖、ROS和凋亡等实验发现氯硝柳胺可抑制增殖促进凋亡。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胃癌与癌旁生物节律差异基因Clock、Per、Dbp等,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在药物作用后表达均有明显变化,其中CLOCK变化最为显著,提示药物作用后胞内生物节律紊乱。通过海马能量代谢和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探讨药物作用后细胞代谢特性及其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结果提示细胞内氧化磷酸化整体趋势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下降,同时证实了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延胡索酸在氯硝柳胺抑癌机制中的重要度。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药物作用后支链氨基酸相关蛋白下调,CLOCK敲低与加药联合作用可进一步抑制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综上,该研究认为氯硝柳胺可通过紊乱胃癌细胞节律,诱导支链氨基酸代谢失调从而发挥抑癌效应,有望成为抗癌药物的新星。
陈通钻戴瑞霞金高巍梁琪朱晓晖戴纪辰洪培彬张加骐陈通克方合志陈祥建谢彬涛
关键词:氯硝柳胺生物节律CLOCK
肝胆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肝胆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肝胆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手术操作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 460例肝胆外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0例占19.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次是肥胖(OR=8.89,P<0.01)、切口类型(OR=7.22,P<0.01)、手术时间(OR=6.50,P<0.01)、术中失血量(OR=6.03,P<0.05)、糖尿病(OR=4.12,P<0.01)、患者年龄(OR=3.97,P<0.05)。结论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环境卫生、加强术后切口的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肝胆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陈祥建尤和谊蔡华杰蒋飞照
关键词:肝胆手术切口感染
肌酸激酶及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短期预后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及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血清学检查和CT血管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别行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3)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位置(主干、非主干)以及远端分支显影情况;②间接征象如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合并积液、积气,肠壁积气。(4)治疗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冤±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结果(1)临床特征:2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中,肠缺血6例,部分肠坏死8例,长段肠坏死12例(其中术后短肠综合征5例、全小肠坏死及部分结肠坏死7例)。6例肠缺血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为(1.7±0.8)d。8例部分肠坏死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为(2.1±1.1)d。12例长段肠坏死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为(1.5±0.7)d,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P〉0.05)。(2)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肠缺血、部分肠坏死、长段肠坏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68U/L(50~86U/L)、98U/L(54~244U/L)、300U/L(40~873U/L),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32,P〈0.05)。肠缺血患者与长段肠坏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21,P〈0.05)。部分肠坏死患者分别与肠缺血、长段肠坏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3,2.07,P〉0.05)。(3)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或非主干栓塞、远端分�
吕和平倪海真黄景勇陈祥建虞冠锋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肌酸激酶计算机体层成像
L-精氨酸在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L-精氨酸在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经大鼠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实验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注射L-精氨酸、山莨菪碱、生理盐水。测定肺湿重,血清淀粉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及观察胰、肺病理变化。结果L-精氨酸、山莨菪碱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淀粉酶下降、肺湿重减轻、胰腺和肺的病理变化减轻),L-精氨酸的作用明显强于山莨菪碱。结论L-精氨酸及其生成物NO生物活性广泛,在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实验鼠中应用时,能明显减轻胰、肺的病变,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陈哲京陈祥建陈必成张启瑜
关键词:胰腺炎肺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