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丽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产流
  • 2篇产流产沙
  • 2篇产沙
  • 1篇岩溶
  • 1篇岩溶裂隙
  • 1篇养分
  • 1篇养分流
  • 1篇养分流失
  • 1篇石漠化
  • 1篇土层
  • 1篇浅层
  • 1篇人工降雨
  • 1篇裂隙
  • 1篇径流
  • 1篇降雨
  • 1篇赋存
  • 1篇表土
  • 1篇表土剥离

机构

  • 4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戴全厚
  • 4篇靳丽
  • 2篇彭旭东
  • 1篇兰雪
  • 1篇李昌兰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喀斯特裸坡产流产沙过程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运用可调坡度、地下孔(裂)隙度试验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裸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索了喀斯特裸坡产流产沙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度对喀斯特裸坡产流产沙均有明显的影响。(1)在30、50、80mm/h降雨强度下地表产流产沙存在临界降雨强度,临界降雨强度在50—80mm/h之间,地下孔(裂)隙产流量和产沙量均随降雨强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产流量随降雨强度变化顺序为50>30>80mm/h,产沙量随降雨强度大小变化顺序为50>80>30mm/h。(2)随着坡度增大,地下输沙模数减小,其大小随坡度变化的顺序为10°<15°<20°<25°;同一降雨历程内,坡度越小,单位时间内的地下输沙模数减小量越大,其大小随坡度变化的顺序为10°>15°>20°>25°。(3)地下孔(裂)隙度对地下产流产沙影响显著,地下孔(裂)隙度的增大使地下流失量增大。地下产流比重、产沙比重均随地下孔(裂)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大小顺序均为1%<3%<5%。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土壤侵蚀机理,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严友进戴全厚伏文兵彭旭东靳丽
关键词:人工降雨产流产沙
喀斯特坡地裸露心土层产流产沙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通过人工降雨探索表土剥离后喀斯特坡地侵蚀产沙特征及机制,为该地区开展地下水土流失研究及指导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试验采用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地区表土剥离后坡地的"二元结构",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揭示了雨强(30、50、80mm h^(-1))、坡度(10°、15°、20°、25°)和地下孔(裂)隙度(1%、2%、3%、4%、5%)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因子对剥离表土后的坡地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土剥离后地下漏失的隐蔽性增强,小雨强的坡地土壤侵蚀容易被忽视,30、50 mm h^(-1)雨强条件下,仅当坡地坡度≥15°时地表出现径流,坡地侵蚀产沙以地下流失为主,地下产流量、产沙量随雨强先增大后减小。(2)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侵蚀治理不应只重视地表水土流失,更应关注垂直方向上的土壤侵蚀——地下漏失,低坡度(坡度≤15°)条件下,地表近乎无产流产沙,坡地侵蚀产沙集中在地下孔(裂)隙,而坡度为20°、25°的坡地,其地下产沙比重仍分别高达0.85~0.97、0.59~0.84。剥离表土后的坡地水土保持应从地表、地下两个方向进行,避免由地下漏失引起的岩溶塌陷。增大地下孔(裂)隙度能显著提高地下产流量和产流系数,并促进地下孔裂隙产沙量和产沙比重的增加。
严友进戴全厚伏文兵靳丽兰雪
关键词:表土剥离土壤侵蚀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浅层岩溶裂隙几何形态及其赋存土壤特性研究
严友进靳丽王向栋戴全厚伏文兵
喀斯特裸露坡耕地径流养分流失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揭示雨强对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运用可调坡度、地下孔(裂)隙度试验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裸露坡耕地,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裸坡径流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雨强为15,30mm/h时地表不产流,雨强为50mm/h时地表有产流;试验雨强下地下孔(裂)隙均有径流产生。(2)地表径流中全氮和全钾流失量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全磷流失量则先增大后减小;地下径流中全氮流失量随雨强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全钾流失量与雨强正相关,全磷流失量与雨强关系不明显。(3)雨强为30,50mm/h时养分以地下孔(裂)隙流失为主,其贡献率为100%;地下径流中全氮流失量对其总流失量的贡献率表现为:15mm/h>30mm/h>50mm/h>70mm/h>90mm/h,全磷与全钾为:15mm/h>30mm/h>50mm/h>90mm/h>70mm/h。(4)地表径流量、全氮、全钾流失量和地下全钾流失量与雨强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0.919,0.982和0.955。15,30mm/h雨强下,径流养分仅通过地下孔(裂)隙流失,50mm/h及以上雨强时养分伴以地表径流流失,且地下流失量大于地表流失量。
靳丽戴全厚李昌兰彭旭东严友进
关键词:养分流失径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