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晓霞

作品数:99 被引量:57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木香
  • 26篇色谱
  • 25篇白木香
  • 21篇相色谱
  • 18篇色谱法
  • 18篇高效液相
  • 17篇液相色谱
  • 17篇液相色谱法
  • 17篇高效液相色谱
  • 17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药物
  • 8篇指纹
  • 8篇指纹图
  • 8篇指纹图谱
  • 8篇内生真菌
  • 7篇活性
  • 7篇HPLC法
  • 7篇ITS序列
  • 7篇RDNA
  • 6篇药物分析

机构

  • 54篇广东药学院
  • 39篇广东省微生物...
  • 23篇沈阳药科大学
  • 17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仙乐健康科技...
  • 2篇中山大学
  • 2篇西藏农牧科学...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无限极(中国...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药品检...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菌种保...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广州潮徽化工...

作者

  • 99篇高晓霞
  • 40篇章卫民
  • 20篇陈晓颖
  • 20篇于治国
  • 18篇赵云丽
  • 15篇钟兆健
  • 15篇严寒静
  • 15篇王磊
  • 11篇李浩华
  • 9篇周伟平
  • 9篇陈晓东
  • 8篇陈玉婵
  • 8篇宋粉云
  • 7篇潘清灵
  • 7篇梁从庆
  • 7篇郭晓玲
  • 7篇周欣
  • 6篇陶美华
  • 6篇朱爽
  • 6篇刘涛

传媒

  • 1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0篇中药材
  • 7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中草药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色谱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成药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广州化工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诱导子对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了3种诱导子(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酵母汁)对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色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向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酵母浸出汁,并测定它们对细胞生长及其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均能诱导白木香根悬浮培养细胞中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的合成,但后者的效果更好;酵母浸出汁对色酮类化合物的产生影响甚微;三者均抑制细胞的生长。结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能诱导白木香中沉香特征化合物的产生。
何梦玲何芳孟京兰张宏意高晓霞严寒静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白木香
葡萄座腔菌A13人工诱导对白木香叶化学组成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分析了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A13人工诱导对白木香叶化学组成的影响。以B.rhodina A13人工诱导前后白木香叶为材料,GC-MS联用技术分析白木香叶三氯甲烷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研究发现,已结香、未结香白木香叶化学组成差异较大,十六烷酸、角鲨烯、β-谷甾醇、γ-谷甾醇和α-生育酚为差异组分。结果表明,B.rhodina A13人工诱导沉香(树脂)形成过程中,对白木香叶挥发性成分可产生一定影响。
张道旭冯美柔陈晓东陈晓颖周欣高晓霞
不同酸剂诱导人工沉香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该研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测定样品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同时建立GC-MS指纹图谱,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2012年版)》计算指纹图谱相似度,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170~270 min与0~100 min 2区间总峰面积的比值,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保留指数(RI)鉴定共有组分和差异组分,OPLS-DA结合相关系数P(corr)和变量权重(VIP)筛选差异组分,灰色关联度和TOPSIS分析法综合评价人工沉香品质。结果显示18批人工沉香中15批浸出物含量符合要求,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439~0.779,2区间总峰面积比值在0.307~13.254,共鉴定出9个共有组分和8个差异组分,综合上述20个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和TOPSIS分析得到2%水杨酸诱导的人工沉香品质最优。建立的灰色关联度结合TOPSIS分析法可快速判断不同酸性诱导剂生产的人工沉香品质,为人工沉香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周欣陈丽燕陈晓东钟兆健李浩华章卫民高晓霞
关键词:TOPSIS
基于^(1)H-NMR指纹图谱建立沉香快速识别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建立沉香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方法,解决沉香真伪优劣快速鉴别和评价的棘手问题。方法:采用^(1)HNMR技术分析天然沉香、人工沉香、未造香的白木香及伪品,共确定9组特征峰作为量化标准,建立沉香^(1)HNMR指纹图谱,尝试利用聚类分析法(HCA)、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机器学习识别中的决策树(DT)以及添加迭代算法AdaBoost优化后的决策树模型(AdaBoost-DT),进行数据分析并比对性能。结果:建立了正品沉香^(1)HNMR指纹图谱,其中未造香的白木香、伪品与沉香^(1)HNMR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决策树模型可有效区别伪品、未造香白木香与沉香,对训练集的准确率达96.3%以上,对测试集的准确率达87.5%以上。同时还明确了δ 2.95~2.96为区分沉香和非沉香的特征化学位移区间。结论:正品沉香的^(1)HNMR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特征性和专属性,决策树模型可用于区分沉香及其混伪品,该方法快捷高效。
谭有珍陈碧莹吴霞高晓霞冯毅凡
关键词:指纹图谱决策树模型
风湿定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被引量:5
2004年
钟兆健傅军梁从庆高晓霞
关键词:风湿总生物碱含量主药活血通络用药
一种钩藤属植物的分子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1种钩藤属植物归类到种提供分子证据。方法:改良CTAB法提取钩藤植物材料总DNA,通过引物对rDNA 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经过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已有的钩藤属植物rDNA 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并应用Clustal X,BioEdit等软件计算分析,用PAUP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序得到该钩藤植物的rDNA ITS区序列长度为719 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钩藤植物与Genbank中已有的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r DNA ITS区序列之间相似性达99.7%,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并排聚类成一支。结论:基于rDNA ITS区序列的测序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对该钩藤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钩藤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朱爽周林庞惠敏黄宏靓高晓霞曾常青
关键词:分子鉴定钩藤ITS序列
毛钩藤和无柄果钩藤的ITS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钩藤属的2种常用中药材毛钩藤Uncariahirsute和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进行遗传分析,阐明钩藤属内不同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改良CTAB法对毛钩藤和无柄果钩藤进行总DNA提取,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RFLP分析和序列测定,用PAU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最大简约树。结果获得毛钩藤和无柄果钩藤的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aeⅢ)酶切图谱以及rDNA ITS区的完整序列,其序列长度均为718 bp。结论通过基于rDNAITS序列进行RFLP分析、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对钩藤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钩藤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朱爽周林黄楷鸿黄宏靓高晓霞曾常青
关键词:ITS序列
HPLC法测定保和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建立保和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 onsilC18柱,流动相:乙腈-水(29∶71),流速为1.0mL.m in-1,检测波长277nm,柱温为室温。结果连翘苷在0.068~0.3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2.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保和口服液的质控指标之一。
傅军李焕丹高晓霞梁从庆潘志青
关键词:保和口服液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翘苷
药用植物白木香高质量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白木香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复杂,干扰其总RNA的提取,一般的提取方法无法获得总RNA或总RNA降解严重。为获得高质量的总RNA,本实验开展了白木香正常及结香组织采集及高质量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方法:对从野外采集的白木香样品,用改良CTAB-LiCl法、去温浴的改良CTAB-LiCl法、SDS酸酚法、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和EASYspin RN09试剂盒5种方法分别对白木香叶、白木香枝条、白木香树干中的白木样品和结香样品进行RNA提取。结果:研究表明白木香枝条的离体样品室温保存5 h内不影响总RNA质量,确定EASYspin RN09试剂盒是白木香叶RNA的最佳提取方法,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是其他白木香组织RNA的最佳提取方法。结论:用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大量提取白木香树干中的白木样品及结香样品RNA,其28S∶18S为1.2~1.4,RIN值为6.8~7.5,并应用于转录组测序。
吴宏清王磊郭维高晓霞白玲章卫民
关键词:白木香总RNA提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墨旱莲中的鳢肠醛被引量:5
2007年
对墨旱莲中的有效成分鳢肠醛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65:3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5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鳢肠醛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6.7%~100.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墨旱莲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原红霞高晓霞赵云丽王晓英唐倩于治国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墨旱莲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