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豪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稀土纳米双模态显像剂合成及其对胰腺癌放疗增敏体外实验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NaHoF_(4)@CeO_(2)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CT、MRI双模态显像的可行性及其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放疗增敏效果。方法合成并表征NaHoF_(4)@CeO_(2)纳米颗粒,并测定其粒径大小及主要元素物质含量。分别用MTT及动物实验测定NPs在体内外的毒性作用,CT及MRI成像仪评估NPs体外CT及MRI成像效果,MTT及细胞克隆实验验证单纯NPs组,单纯放疗(radiation therapy,RI)组及RI+NPs组对Panc-1放疗增敏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大小均匀、化学成分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NaHoF_(4)@CeO_(2)。NPs在体外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体外实验表明NPs具有良好的CT及MRI双模态成像作用。此外,体外放疗MTT实验及细胞克隆实验表明该材料对胰腺癌细胞有放疗增敏效果。结论NaHoF_(4)@CeO_(2) NPs可同时进行CT、MRI双模态显像,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对Panc-1细胞放疗增敏效果。
- 徐开蔚任志豪汪建华丁前江郇伟伟唐微微徐榴
- 关键词:放疗增敏对比剂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核磁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和总结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磁共振(MRI)特征,提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SANT的MRI表现为: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信号均低于脾脏,高于肌肉;病灶中央可见斑点状或星芒状低信号区,无坏死、囊变。DWI上病灶与脾组织信号差异明显。同反相位上,2例反相位信号稍高于同相位,3例未见明显信号改变。增强扫描4例呈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逐渐向内充填,强化程度高于脾脏;1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轻度向心性强化。5例病灶中央低信号随时间延迟范围逐渐缩小,延迟期有轻度强化。结论SAN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术前MRI能够提示诊断,最终明确还需结合病理。
- 丁前江汪建华王玉涛刘亭任志豪顾浩胡铁波王思齐
- 关键词:脾肿瘤磁共振波谱学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 脾脏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影像特征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脾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CT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界、大小、内部结构、密度或信号,18F脱氧葡糖糖(18F-FDG)摄取特征、强化模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8例FDCS中,7例病灶位于脾脏,1例位于胰腺异位副脾。7例肿瘤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呈膨胀生长,境界清楚;1例呈分叶状,边缘模糊。7例单发病灶;1例患者病灶多发(3个病灶)。8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6例病变内见出血坏死,1例伴有钙化。胰腺异位副脾FDCS坏死、囊变明显。3例行MRI检查,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病灶内囊变坏死区呈低T1WI、高T2WI信号,实性区中央可见低T1WI、高T2WI信号纤维瘢痕区,囊变坏死与瘢痕区夹杂分布。2例PET-CT检查显示肿瘤实质部分18F-FDG摄取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持续性强化纤维瘢痕区随时间延迟,范围逐渐缩小。1例伴肝脏转移。1例序贯胃部淋巴瘤,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53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或继发其他肿瘤。结论脾脏FDCS多为单发、境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少数伴有瘢痕、钙化、出血,强化方式为持续性强化,有一定特征性。少数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困难。
- 袁小冬汪建华王玉涛任东栋夏贤武丁前江王思齐任志豪李强
- 关键词:脾脏肿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磁共振成像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非常少见,因多种原因患者不能有效提供未降睾丸病史,同时肿块巨大对其起源较难作出肯定判断。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6例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的资料,并对其供血动脉充分展示,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CTA对其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 任志豪丁前江汪建华徐裕钟超王思齐刘亭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精原细胞瘤腹内供血动脉
- 256层螺旋CTA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 任志豪汪建华丁前江王思齐
- 256层CT定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分级的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定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实质破坏严重程度及早期发现肺实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COPD患者71例依据GOLD标准分为:Ⅰ级20例,Ⅱ级20例,Ⅲ级16例,Ⅳ级15例。采集患者的肺功能检测(PFT)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及FEV1/FVC,并在当天进行胸部CT扫描,并通过Lung Density软件测量肺内低密度区所占比例(LAA%)。采用Bonferroni法比较各级别COPD患者总的LAA%、左、右单侧肺LAA%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LAA%与PFT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Ⅰ级COPD中,左、右肺占比有统计学差异(t=2. 221,P=0. 032 4),余各级COPD组左、右肺占比无统计学差异;各级COPD组LAA%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AA%与反映呼吸道有无阻力的FEV1、FEV1/FVC均有相关性(P<0. 05),与反映COPD严重程度的FEV1%相关性最强(r=0. 948)。结论 CT定量测量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的肺实质破坏。LAA%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对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检出其早期肺实质改变有一定意义。
- 丁前江陈婕汪建华刘亭王玉涛任志豪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肺功能
- 肾上腺原发性皮质腺癌的CT与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7
- 2016年
- 肾上腺原发性皮质腺癌(primary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PACC)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的高度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5~2.0/百万,临床上容易误诊[1-2],甚至其病理表现也容易和皮质腺瘤混淆[3]。CT和MRI诊断PACC的价值、PACC的DWI表现、PACC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尚不清楚。笔者旨在探讨PACC的CT与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 汪建华丁前江马小龙王玉涛任志豪任方远
- 关键词:MRI表现病理基础原发性肾上腺CARCI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