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佳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动学
  • 2篇脂质体
  • 2篇体外
  • 2篇体外释放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姜黄素
  • 2篇长循环
  • 2篇长循环脂质体
  • 1篇地平
  • 1篇血浆清除率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载药
  • 1篇载药纳米粒
  • 1篇乳化溶剂挥发...
  • 1篇体内药动学
  • 1篇尼莫地平
  • 1篇清除率
  • 1篇种姜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作者

  • 4篇李范珠
  • 4篇尤佳
  • 3篇戴东波
  • 3篇魏颖慧
  • 3篇何雯洁
  • 2篇徐秀玲
  • 1篇王彬辉
  • 1篇王国伟
  • 1篇郭曼曼
  • 1篇李刚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PLA)纳米粒(Cur-mPEG-PLA-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mPEG-PLA-NPs,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其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结果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Cur-mPEG-PLA-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29.24±1.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2.15±1.07)%和(4.03±0.1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与原料药Cur比较,Cur-mPEG-PLA-NPs对SMMC-7721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可成功制备Cur-mPEG-PLA-NPs,为Cur新剂型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戴东波尤佳何雯洁王彬辉李范珠徐秀玲
关键词:姜黄素纳米粒乳化溶剂挥发法抗肿瘤活性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重药理作用,但其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半衰期短的缺陷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将姜黄素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Cur-LCL)可望改善其水溶性差的问题并有效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该研究以乙醇注入法制备Cur-LCL,考察其理化性质,并以姜黄素原料药(Cur)和姜黄素普通脂质体(Cur-Lips)为对照组,通过体外释放和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行为考察Cur-LCL的长循环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r-LCL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10 nm,Zeta电位-5.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0.25%,2.0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ur-LCL在7,24 h内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48.95%,88.92%,与Cur和Cur-Lips相比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表明,与Cur和Cur-Lips相比,Cur-LCL的AUC显著增大(P<0.01),CL显著降低(P<0.01),且t1/2β延长至2.45 h,分别是Cur的13倍(P<0.01)和Cur-Lips的1.8倍(P<0.01)。结果表明,Cur-LCL体内代谢消除显著减缓,具有长循环的作用。
尤佳戴东波何雯洁李刚宋述程魏颖慧李范珠徐秀玲
关键词: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放药动学
一种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称取质量之比为1﹕30~50﹕3~5﹕1~3的姜黄素、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溶于乙醇中作为有机相;以pH6~7的磷酸盐缓冲盐液作为水相;在10...
李范珠尤佳王国伟魏颖慧徐骏军郭曼曼
文献传递
尼莫地平/川芎嗪双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脑内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双载药纳米粒(nimodipine/tetramethylpyrazine-PLGA-nanoparticles,NMD/TMP-PLGA-NPs),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和脑内分布情况。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尼莫地平原料药和尼莫地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为对照组,考察大鼠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后尼莫地平的脑内分布情况。结果制备的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631.60±3.20)nm,PDI为(0.097±0.007),Zeta电位为(-29.25±1.87)mV,尼莫地平包封率和载药量为(76.25±1.18)%,(1.24±0.01)%,川芎嗪包封率和载药量为(39.30±1.00)%,(6.34±0.11)%;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组和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组中脑内AUC0→t分别为0.268 3,0.459 6,0.881 5μg·min·mL-1,且加入川芎嗪后尼莫地平更快达到脑内最高浓度。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加入川芎嗪制备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尼莫地平脑内含量。
何雯洁何晓玮戴东波尤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脑内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