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底复龑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气动
  • 4篇隔振
  • 4篇隔振系统
  • 4篇并联机构
  • 3篇气动肌肉
  • 3篇刚度
  • 3篇变刚度
  • 3篇并联
  • 2篇约束力
  • 2篇阻尼
  • 2篇阻尼机构
  • 2篇阻尼力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形位
  • 1篇虚拟样机
  • 1篇样机
  • 1篇运动学
  • 1篇运动学分析
  • 1篇奇异性
  • 1篇气动人工肌肉

机构

  • 8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底复龑
  • 7篇刘延斌
  • 4篇李志松
  • 3篇尹晨旭
  • 2篇马佳佳
  • 2篇韩秀英

传媒

  • 3篇液压与气动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床与液压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气动肌肉并联隔振系统建模及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研究
隔振技术在振动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提高设备精度及更好的保护好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精密隔振成为未来隔振技术的发展主要方向之一。因此,探索研究适...
底复龑
关键词:隔振技术气动肌肉隔振系统刚度特性
六维抗冲隔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维抗冲隔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该系统包括由支撑体、中间悬架、支撑平台以及三者之间连接的支链构成的两个并联机构以及连接于并联机构中的阻尼机构,利用并联机构在奇异形位刚度在设定自由度方向接近于零的特性,从空间...
刘延斌韩秀英李志松底复龑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3-RRRU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提出了一种具有三维平移自由度的3-RRRU型全对称并联机构,运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并联机构实现三维平移的机构学原理,进行了驱动输入的选取与论证,分析了机构奇异,讨论了奇异的可避免性,建立了运动学模型,获得了运动学反解的解析解,通过坐标变换和变量扩展进行了运动学正向求解的讨论与数值验证。该并联机构具有全对称、制造简单、奇异可避免等特点。
刘延斌底复龑
关键词:并联机构运动学奇异性
基于气动人工肌肉变刚度并联减振系统模型及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决船舰等工程领域高精仪器的减振问题,提出了具有弹性阻尼和变刚度特性的并联减振系统,实现了减振系统刚度的有效调节和控制。通过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合气动肌肉数学模型,建立了并联减振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脉冲激励下刚度等系统特性参数对并联减振系统的影响;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减振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变刚度减振原理的可行性,也为主动变刚度减振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延斌李志松底复龑
关键词:气动人工肌肉并联机构变刚度
一种基于并联气动肌肉的隔冲系统特性研究
2014年
为了有效减少冲击载荷对船舶、航天等工程领域高精仪器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气动肌肉的变刚度隔冲系统。首先建立了气动肌肉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建立了隔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搭建了隔冲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联气动肌肉的变刚度隔冲系统能够有效减小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加速度传递率,为该隔冲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延斌底复龑李志松尹晨旭
关键词:气动肌肉并联机构变刚度
六维抗冲隔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维抗冲隔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该系统包括由支撑体、中间悬架、支撑平台以及三者之间连接的支链构成的两个并联机构以及连接于并联机构中的阻尼机构,利用并联机构在奇异形位刚度在设定自由度方向接近于零的特性,从空间...
刘延斌韩秀英李志松底复龑
文献传递
新型激振台的动力学分析与参数优化
2016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激振台并研究其动力学特性,基于Sold Works和ADAMS软件建立激振台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DAMS的柔性体模块建立弹簧的柔性体模型,对激振台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固有频率、振型及频率响应。根据分析结果优化弹簧和柔索的刚度,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激振台的稳定性和振动情况都得到了提高。
刘延斌尹晨旭马佳佳底复龑
关键词:ADAMS虚拟样机动力学分析参数优化
基于气动肌肉并联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研究
2015年
为了解决仪器仪表等高精密设备的防微振和抗冲击问题,基于气动肌肉搭建了隔振实验系统,对其主被动控制进行研究。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分别采用被动和PID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隔振系统在宽频段内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在低频段内效果尤为显著,该研究为气动肌肉在隔振系统中的进一步控制奠定了基础。
刘延斌马佳佳尹晨旭底复龑
关键词:气动肌肉隔振PID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