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颖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PLZF
  • 3篇转基因
  • 3篇维甲酸
  • 3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阳性
  • 2篇乙酰化
  • 2篇乙酰化酶
  • 2篇曲古菌素A
  • 2篇去乙酰化
  • 2篇去乙酰化酶
  • 2篇转基因小鼠
  • 2篇组蛋白
  • 2篇组蛋白去乙酰...
  • 2篇组蛋白去乙酰...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董颖
  • 5篇陈思宇
  • 4篇陈丽娟
  • 4篇陈赛娟
  • 3篇王振义
  • 3篇王龙
  • 3篇张龙
  • 2篇马立恒
  • 2篇陈竺
  • 2篇周光飚
  • 1篇黄建瑾
  • 1篇郑磊贞
  • 1篇亢卉
  • 1篇印彤
  • 1篇陈强
  • 1篇王月英
  • 1篇贾培敏
  • 1篇周光飚
  • 1篇郭伟剑
  • 1篇陈冰

传媒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PLZF-RARα阳性U937细胞分化
2007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α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α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TSA,ATRA作用一段时间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64,CD14等的表达,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U937/PLZF细胞在去除四环素条件培养后,PLZF-RARα表达明显增加.TSA(30μg/L)联合ATRA(1μmol/L)使U937/PLZF细胞核质比缩小,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CD11b表达增高,PLZF-RARα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以胞核弥漫细小颗粒为主,细胞功能上的分化可能尚不成熟.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联合ATRA可使U937/PLZF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陈思宇马立恒董颖贾培敏陈丽娟郑磊贞王振义
关键词:PLZF维甲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地榆升白片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外周血细胞的影响,以了解地榆生白片对骨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地榆升白片加NP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外周血象变化情况及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量。结果:观察组Ⅲ度及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30.0%,χ2=4.467,P<0.05);观察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结束后1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结束后1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W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均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150μg)用量分别为(0.58±1.99)支和(1.93±3.62)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肺癌患者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提高外周血WBC和PLT水平,减少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值得推广。
董颖黄建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地榆升白片化疗骨髓抑制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是一种集基因芯片和传统比较基因组杂交为一体的新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已成为遗传学家探索生命科学,特别是肿瘤和遗传性疾病基因和染色体异常的有力工具。本文就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实际应用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要介绍。
董颖陈赛娟
关键词: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肿瘤染色体
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发生白血病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本研究目的是从生物整体水平上研究PLZFRARα/RARαPLZF双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通过交配建立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TM)模型;采用PCR、RT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应用血象、骨髓象、病理和流式细胞术等对疾病表型进行检测分析;并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ATRA与tricostatinA(TSA)联合用药对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近18个月的时间观察到51只PLZFRARα/RARαPLZF双阳性转基因小鼠中有5只小鼠发病,发病率约10%,与我所同期的仅PLZFRARα转基因阳性小鼠11.3%的发病率相似。发病时间均在6月龄以后,与PLZFRARα转基因阳性发病小鼠相比示提前,但疾病表型不同,2只(40%)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改变,3只(60%)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改变。ATRA处理组的骨髓细胞形态无改变,而ATRA+TSA组骨髓原始细胞核浆比例降低,染色质固缩,呈现粒细胞分化趋势。结论PLZFRARα/RARαPLZFTM小鼠发病存在异质性,其骨髓细胞对ATRA无反应,而ATRA与TSA联合用药可诱导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分化。
陈丽娟董颖陈思宇张龙周光飚陈冰王龙陈竺陈赛娟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基因小鼠
氧化砷和维甲酸对PLZF-RARa阳性U937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氧化砷(As2O3)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α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α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As2O3、ATRA处理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64、CD14等的表达变化,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U937/PLZF细胞在去除四环素条件培养后,PLZF-RARα表达明显增加。As2O3(0.5μmol/L)联合ATRA(1μmol/L)使U937/PLZF细胞核质比缩小,核仁减少但未消失;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CD11b表达增高;PLZF-RARα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以胞核弥漫细小颗粒为主。细胞化学染色和NBT反应变化不明显。结论:0.5μmol/L As2O3联合1μmol/L ATRA可使PLZF-RARα阳性U937细胞产生轻微的形态学分化趋势,尚不足以引起其发生功能分化。
陈思宇马立恒董颖郭伟剑王振义
关键词:PLZF维甲酸氧化砷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白血病致病基因产物靶向治疗:从急性早幼粒到其他类型白血病被引量:4
2004年
近20年来,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分化诱导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获得了重大突破,使肿瘤细胞逆转的设想从理论走向实践,也使ATRA治疗APL成为肿瘤诱导分化疗法最成功的典范.本研究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APL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17)(q23;q21),并克隆了APL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17),t(11;17)和t(5;17)所形成的PML-RARα,PLZF-RARα与NPM-RARα融合基因,建立了APL系列转基因小鼠,证实了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核受体共抑制物(CoR)与PML-RARα形成的复合物受ATRA调控,而ATRA不能使PLZF-RARα与CoR形成的复合物发生解离,不仅从分子水平阐明了ATRA治疗APL疗效的差异,还开辟了针对细胞转录调控治疗的新途径.从1994年起,本研究组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复发的APL取得成功,完全缓解率可达70%-80%,还发现As2O3对APL的治疗呈剂量依赖性的双重作用,即小剂量时诱导细胞发生部分分化,而较高剂量时诱导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As2O3可使PML的第160位赖氨酸与泛素样SUMO-1结合,导致PML-RARα降解.虽然ATRA与As2O3的作用靶点均为异常转录因子PML-RARα,但前者通过针对RARα受体,后者通过PMLSUMO化后使PML-RARα致病蛋白发生降解,进而诱导APL细胞分化或凋亡.由于ATRA和As2O3作用途径?
周光飚董颖王月英印彤亢卉陈竺陈赛娟
关键词:APLAS2O3白血病致病基因
曲古菌素A和ATRA合用对PLZF-RARα转基因阳性发病鼠骨髓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和ATRA对PLZF-RARα转基因发病鼠骨髓细胞的作用.方法:分子克隆技术构建hCG-PLZF-RARα转基因构件.显微注射建立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LZF-RARα的转基因小鼠模型.DNA-PCR,Southern blot,RT-PCR,免疫荧光,血象,骨髓象,脾细胞形态,病理等检测分析基因整合表达及发病情况.取PLZF-RARα转基因发病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经TSA和ATRA作用一段时间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17等的表达,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TSA(30μg/L)联合ATRA(1μmol/L)使发病鼠骨髓细胞核质比缩小,幼稚细胞比例减少,细胞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PLZF蛋白的表达呈局部聚集的趋势,但NBF还原试验变化尚不明显.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联合ATRA可使PLZF-RARα转基因发病鼠骨髓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陈思宇董颖陈丽娟张龙王龙陈强王振义
关键词:PLZF维甲酸转基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分化
hCG/RARα/PLZF转基因小鼠发生髓系增殖性疾病被引量:4
2004年
董颖陈丽娟陈思宇张龙周光飚王龙陈赛娟
关键词:PLZFAPL髓系性疾病增殖性转基因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