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亮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矿化
  • 2篇玉米
  • 2篇黄土旱塬
  • 2篇旱塬
  • 2篇春玉
  • 2篇春玉米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转运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氧化亚氮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施氮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处理
  • 1篇碳氮
  • 1篇碳氮比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刘建亮
  • 2篇李世清
  • 2篇周建斌
  • 2篇陈兴丽
  • 1篇杨学云
  • 1篇阎佩云
  • 1篇李婷
  • 1篇沈玉芳
  • 1篇王春阳
  • 1篇高忠霞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区几种不同植物残落物碳、氮矿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法(28℃下培养60 d)研究了采自黄土高原地区10种植物残落物的化学组成及施入土壤后碳、氮的矿化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乔木和草本残落物C/N比和木质素含量差异较大,有机碳的矿化率在整个培养期间的差异均达较显著水平。60 d培养结束后,草本植物残落物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平均值,33.14%)>灌木(27.80%)>乔木(23.23%)。培养结束时,3种乔木类植物残落物氮的平均固持率为39.67%;草本类的紫花苜蓿在整个培养期间释放氮素,培养结束后其氮累积矿化率为45.98%,而长芒草和白羊草在整个培养期间则固持氮素,培养结束后其氮素累积固持率分别为46.98%和50.56%。供试的3种灌木(沙棘、柠条及山桃)残落物的C/N比(15~16)和木质素含量(25~29)相近,其有机碳的矿化率差异相对较小,而残落物氮矿化率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植物体的C/N比不是决定其氮素分解转化的唯一因子,植物残落物的其他化学特性也会影响其加入土壤后的转化。
陈兴丽周建斌王春阳刘建亮
关键词:黄土高原碳矿化氮矿化
地膜覆盖、氮肥与密度及其互作对黄土旱塬春玉米氮素吸收、转运及生产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研究地膜覆盖、施氮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春玉米生长季,设置覆盖方式(覆膜和不覆膜)、施氮量(2013年为0、170、200和230 kg N·hm^(-2),2014年为0、170、225和280 kg N·hm^(-2))和种植密度(5.0×10~4、6.5×10~4和8.0×10~4株/hm^2)3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的氮素累积与转运、产量及氮肥生产效率。【结果】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玉米吐丝前氮素累积量,促进了吐丝后氮素累积和吐丝前累积氮素的再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累积量和籽粒产量。覆盖方式与氮肥或密度互作显著影响春玉米氮素吸收、累积和转移。地膜覆盖条件下更多的氮肥(200—230 kg N·hm^(-2))或更高的密度(6.5×10~4—8.0×10~4株/hm^2)投入能有效促进吐丝前储存更多的氮素向籽粒转运,提高吐丝后期氮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提高了籽粒氮素累积量;而不覆盖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170 kg N·hm^(-2)或密度超过5.0×104株/hm^2时,吐丝后氮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显著减少,从而导致吐丝前氮素储备的增加未能有效增加籽粒氮素累积。氮肥与密度互作显著影响氮素累积、吸收和转移。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氮素收获指数(NHI)与吐丝前氮素累积量、氮素转移量、吐丝后氮素累积量及籽粒产量呈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从春玉米氮素累积、转移及与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关系看,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的合理施氮量为200—230 kg N·hm^(-2)、密度为8.0×10~4株/hm^2,其产量可达13.7—14.6 t·hm^(-2),PFPN可达64.8—68.7 kg·kg^(-1)。【结论】地膜覆盖与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实践,有利于促进灌浆期营养器官储存氮向籽粒转移和吐丝后氮同化的协同�
李婷李世清占爱刘建亮
关键词:春玉米地膜覆盖施氮氮素转运黄土旱塬
黄土旱塬旱作覆膜春玉米农田N2O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研究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模式下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通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氮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高氮处理〉中氮+有机肥处理〉不施氮肥处理,且排放高峰出现在施肥后的4~10d,施氮处理N2O排放通量呈季节动态变化,共出现3次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施氮及降雨后。等量施肥条件下,覆膜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NzO排放量,N:O排放通量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黄土高原旱作玉米农田,土壤硝化过程是导致N2O排放的主要因素,反硝化作用对N2O排放的贡献相对较低。
阎佩云刘建亮沈玉芳李世清
关键词:氧化亚氮旱作玉米覆膜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秸秆碳氮比及其矿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2
2009年
以两个长期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玉米秸秆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其碳、氮养分在土壤中的矿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化肥(NPK)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MNPK)处理明显增加了玉米秸秆的氮素含量,降低了其C/N.不同处理秸秆碳、氮矿化量和被微生物固持的碳、氮量因培养时期不同而异,NPK、MNPK和240kg N·hm-2处理秸秆在培养期间碳的矿化率显著高于相应不施肥处理;60d培养期结束后,NPK处理秸秆的有机碳矿化量最大,占加入总有机碳的13.24%.各施肥处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矿质氮固持量均较不施肥秸秆低,其中MNPK处理最低.施用秸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qCO2),但不同处理间qCO2的差异较小;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因培养时期不同而异.因此,生产中利用秸秆时应考虑不同施肥处理秸秆养分含量的差异.
陈兴丽周建斌刘建亮高忠霞杨学云
关键词:玉米秸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