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春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大坝
  • 3篇水库
  • 3篇新丰江水库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动力特性分析
  • 2篇力特性
  • 1篇底部剪力法
  • 1篇地裂缝
  • 1篇电机
  • 1篇动力时程
  • 1篇动力时程分析
  • 1篇时程
  • 1篇时程分析
  • 1篇水电
  • 1篇水电机组
  • 1篇水库大坝
  • 1篇频率特性
  • 1篇强震
  • 1篇强震动
  • 1篇稳定性

机构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市水文地...

作者

  • 5篇宋晓春
  • 3篇朱敏
  • 3篇姜慧
  • 2篇王立新
  • 1篇赵贤任
  • 1篇贾三满
  • 1篇严琨
  • 1篇刘智
  • 1篇张婉

传媒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科技资讯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丰江水库大坝强震动监测及其动力特性分析
新丰江水库大坝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六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至今,库区周围仍然有地震不断发生。另外,MS6.1级强烈地震,13~17#坝段在108.5m高程处产生长达82m的贯穿裂缝。本文针对新丰江水库大坝8#坝段...
宋晓春
关键词:水库大坝传递函数动力特性
新丰江水库大坝强震动监测及其动力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新丰江水库大坝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六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并且至今库区周围仍然有地震不断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抗震分析十分必要。首先利用大坝强震动台阵的监测数据进行模态分析,然后结合模态分析结果建立大坝典型引水坝段ANSYS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探讨坝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坝模态频率与水位负相关;大坝在地震作用下,上游坝面突变处出现最大拉应力,这一现象与挡水坝段上游坝面突变处出现贯穿裂缝的破坏结果是一致的,应当引起一定重视,静力作用和地震作用下其他部位均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分析结果相比,前者更加偏于安全。
宋晓春姜慧王立新严琨朱敏
关键词:静力分析反应谱分析动力时程分析
新丰江水库大坝贯穿裂缝及其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1962年3月19日新丰江水库大坝附近发生MS 6.1级强烈地震后,13—17#坝段在108.5m高程处出现了长达82m的贯穿裂缝,导致水库渗漏,其后虽进行了加固处理,但经过50多年的运营,贯穿裂缝的现状如何,备受各级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近些年大坝上的多次小震观测记录,通过对有无贯穿裂缝坝段的地震加速度时程傅氏谱及上下坝体传递函数的对比分析,对14#坝段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大坝贯穿裂缝没有明显恶化,但整体性依然较差,仍然是大坝稳定性的最大隐患。
宋晓春姜慧王立新刘智朱敏
关键词:稳定性
发电机组运行对新丰江大坝频率特性的影响
2015年
为研究发电机组运行对新丰江大坝频率的影响,需对大坝的频率进行连续识别。新丰江大坝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该文选取新丰江大坝强震动台阵信号质量较优、受干扰小的测点,采用2014年7月5日的加速度数据,利用平均正规化功率谱法(ANPSD)、频域分解法(FFD)和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SSI-cov)3种频率识别方法对大坝的频率进行连续识别,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识别结果可用于观测和研究新丰江大坝水电机组运行与停机情况下,新丰江大坝模态频率的变化。
宋晓春姜慧朱嘉健赵贤任
关键词:新丰江大坝水电机组
地裂缝上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地裂缝是严重影响我国人类生活、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是一种独特的地质灾害,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广泛分布于全国许多地方。框架结构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由于人类活动或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地裂缝,进而造成房屋开裂或倾斜。该文针对位于抗震设防区的框架结构房屋,分别用底部剪力法和PKPM静力分析法,来定量研究在地裂缝影响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双重灾害影响下结构抗震鉴定加固提供依据。
宋晓春张婉华永超贾三满朱敏
关键词:地裂缝底部剪力法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