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荣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侵害
  • 2篇麦后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淀粉酶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象
  • 1篇脂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损伤分型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籽粒
  • 1篇象虫
  • 1篇酶活
  • 1篇酶活性
  • 1篇米象
  • 1篇糊化

机构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玉荣
  • 5篇王海荣
  • 4篇周显青
  • 4篇吴琼
  • 1篇王伟宇
  • 1篇陈赛赛
  • 1篇张鸿一

传媒

  • 3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蛀蚀害虫侵害后小麦粗淀粉含量及其糊化特性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讨蛀食性害虫玉米象、米象侵害后小麦粗淀粉含量和全麦粉糊化特性的变化,选用河南产储藏3年的商品小麦为材料,按不同虫种分组,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和侵害时间,检测害虫感染后小麦粗淀粉含量和全麦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玉米象和米象不同程度感染后小麦粗淀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同一虫口密度随着蛀蚀时间的延长,还是同一蛀蚀时间下随虫口密度增加,其感染后的全麦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呈下降趋势;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峰值时间基本无变化;粗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时间无相关性。
张玉荣吴琼周显青王海荣
关键词:小麦象虫粗淀粉糊化特性
基于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的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为了实现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不完善粒的准确快速识别,研究了一种基于小麦不完善粒图像特征和BP神经网络的不完善粒识别方法。采集小麦不完善粒图像,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形态学运算、图像分割等处理后,针对每个小麦籽粒,提取其形态、颜色和纹理共3大类54个特征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8个主成分得分向量作为模式识别的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小麦不完善粒的检测识别。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完善粒、破损粒、病斑粒、生芽粒和虫蚀粒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3%、98%、100%、90%和85%,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93%,可有效对小麦不完善粒进行检测识别。
张玉荣陈赛赛周显青王伟宇吴琼王海荣
关键词:图像处理小麦不完善粒神经网络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损伤分型指标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讨玉米象、米象和谷蠹3种主要蛀食性害虫侵害后对小麦蛀蚀损伤部位及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内蛀蚀程度的影响,分别将8头、16头、32头和64头蛀食性害虫放入100g小麦中,并定期对小麦虫蚀部位及数量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虫蚀粒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虫口密度不同对产卵量产生一定影响,致使增大比例不同。饥饿处理后的米象先集中进食后产卵,而玉米象、谷蠹产卵与进食同时进行,致使前期蛀蚀部位的比例因虫种不同而变化;后期子代的大量蛀蚀致使蛀蚀胚乳部位数量显著升高,胚和胚乳两部位同时蛀蚀籽粒随时间延长而升高。64头蛀蚀30d时,不同蛀蚀程度占总的虫蚀粒的百分比不同,但呈正态分布趋势。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内,米象、玉米象蛀蚀程度在30%~40%比例最高,谷蠹蛀蚀程度在20%~30%比例最高。因此可根据蛀蚀程度对损伤粒初步划分为轻度蛀蚀(0~10%)、中度蛀蚀(10%~50%)和重度蛀蚀(50%~100%)3个阶段。
张玉荣王海荣周显青吴琼
关键词:损伤分型小麦
不同虫态米象和玉米象蛀蚀小麦后其籽粒中脂类物质的变化被引量:5
2017年
探讨米象和玉米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其脂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小麦的安全储藏提供依据。选用河南产郑麦7698作为试验材料,在米象和玉米象最适生长发育条件下(30±1)℃、RH(75±1)%对小麦进行侵害,测定米象和玉米象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侵害后小麦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值、水溶性酸值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米象和玉米象侵害过程中的生长和发育,小麦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明显下降,在成虫期分别下降到1.54%和1.40%,脂肪酸值和水溶性酸值均逐渐升高,其中脂肪酸值在成虫期高达76.77mg/100 g和82.15 mg/100 g,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差异性显著;米象侵害小麦后其籽粒饱和脂肪酸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玉米象从幼虫期到成虫期总饱和脂肪酸比例上升,总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
张玉荣岳纲冬王海荣
关键词:米象玉米象不同虫态脂类
蛀食害虫对小麦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探讨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米象(Sitophilus oryzae)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三种蛀食性害虫不同感染程度对小麦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小麦科学储藏量化指标提供依据。选用河南产储藏2年的商用小麦,按不同虫种分组,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检测小麦样品降落数值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样品的降落数值呈波动上升趋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三种害虫侵害后的样品降落数值与感染时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感染时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降落数值与POD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二者与虫口密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张玉荣吴琼周显青王海荣张鸿一
关键词:小麦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虫口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