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友

作品数:3 被引量:2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厚度
  • 1篇地热流
  • 1篇地震
  • 1篇岩石圈热结构
  • 1篇软流圈
  • 1篇热结构
  • 1篇热流
  • 1篇热史
  • 1篇热事件
  • 1篇热演化
  • 1篇黏度
  • 1篇构造-热事件
  • 1篇大地热流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篇何丽娟
  • 3篇张林友
  • 1篇庞忠和
  • 1篇胡圣标
  • 1篇汪集旸
  • 1篇唐晓音
  • 1篇赵平
  • 1篇饶松
  • 1篇刘琼颖
  • 1篇黄方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被引量:214
2016年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862个,本文在第三版热流数据汇编的基础上,共计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345个,并在空白区开展了大地热流数据补充性测量,获得大地热流数据23个.本文将2001年以来新增的368个数据及第三版热流数据构建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截止目前已汇编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1230个,其中A、B、C和D类数据分别占49.3%、34.2%、12.6%和3.9%,较第三版热流数据A类数据比重增加了2.9%.基于现有汇编数据更新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测点图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第三版汇编数据,热流测量空白区面积已显著减小,热流测点覆盖率低和平面分布不均一的缺陷得到改善,本次汇编填补了西藏阿里、贵州省、广西省以及吉林省的热流测量空白区.新版热流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含渤海海域)热流值范围为23~319mW·m^(-2),平均值61.5±13.9mW·m^(-2);除去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强烈的D类数据,热流值范围30~140mW·m^(-2),平均值60.4±12.3mW·m^(-2).本次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热流分布格局总体仍表现为:东高、中低,西南高、西北低.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效应影响下,中国东部表现为一个高热流带,自东南沿海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长白山一带;受控于新生代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影响,青藏高原高热流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南北向展布的裂谷带,总体热流值向北逐渐降低,并伴随局部的高热流区,如东北缘的共和盆地;中部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相对微弱,为中-低热流背景.
姜光政高堋饶松张林友唐晓音黄方赵平庞忠和何丽娟胡圣标汪集旸
关键词:大地热流
华北克拉通热结构差异性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华北克拉通破坏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至今其内在的动力学机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这种差异性在岩石圈热结构上必然有所表现.广义上岩石圈热结构包括热流结构、温度场结构和热岩石圈厚度,是揭示岩石圈演化及其内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基于二维地震剖面和大地热流数据,建立二维稳态热传导有限元模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热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并与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热岩石圈与地震岩石圈厚度差异的变化.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西部岩石圈热结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地幔热流值波动范围分别在24~44/20.5~24.5mW·m^(-2),壳幔比1.61~0.70/1.84~1.51,以1300℃等温线计算得到的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在75~139km/128~162km.华北克拉通东部相对西部有着较高的深部地幔热流值和较小的地震/热岩石圈厚度差异,这可能意味着东部软流圈地幔有效黏度相比西部低,估算差异可达2~3个数量级.
张林友刘琼颖何丽娟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
塔里木克拉通形成以来的背景热史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典型大型叠合盆地,发育在太古代-早中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具有稳定克拉通性质.现今地表热流为43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21℃·km-1,莫霍面温度为550℃,较低的热流背景值指示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一个长期冷却加厚的过程.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长期冷却过程,之前的研究都只停留在显生宙阶段,并未获得塔里木显生宙以前的热史.本文以塔里木地区已有的地热数据作为约束,依据地幔动力学模型设置底部边界条件,利用正演拟合的方法,反演出塔里木的背景热史,填补了该区域古生代以前热史研究的空白.结果表明,塔里木克拉通自形成以来背景热流不断降低(由85mW·m^(-2)降至43mW·m^(-2)),岩石圈持续加厚(由130km加厚到190km),在长时间尺度下,塔里木克拉通总体的热演化模式为长期冷却加厚,这与世界上其他典型克拉通的热演化规律类似.显生宙以来受到短期局部的构造-热事件影响,塔里木克拉通在长期冷却的趋势下叠加了约20~40mW·m^(-2)的热扰动.
曹厚臻何丽娟张林友
关键词:热演化岩石圈厚度构造-热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