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博 作品数:10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开放性下肢骨折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开放性下肢骨折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开放性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创面感染分为感染组(n=32)和非感染组(n=104)。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病原菌种类,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骨桥蛋白(OPN)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开放性下肢骨折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2例创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G^(+))菌19株(46.34%)、革兰氏阴性(G^(-))菌22株(53.66%)及真菌1株(2.38%)。感染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合并糖尿病、骨折至清创时间、骨折分度及住院时间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骨折至清创时间>6 h及住院时间≥3 d是影响开放性下肢骨折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OPN水平高于非感染组,SOD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开放性下肢骨折患者创面感染以G^(-)菌为主,其创面感染与是否合并糖尿病、骨折至清创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关。 高文博关键词:创面感染 病原学分布 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骨科收治并得到有效随访的87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年龄、合并症等基础情况,分为空心螺钉内固定组(Internal Fixation,IF组)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FHA组)3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组)28例。观察3组围手术期基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住院费用,术后随访2年,观察3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3组住院时间、手术住院费用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较FHA组、TH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出院后有效随访2年,IF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71.43%)较THR组(92.86%)低,差异显著(P<0.05),FHA组优良率(80.65%)居中。(2)FHA组远期并发症率9.68%,较THR组32.14%低,差异显著(P<0.05),IF组远期并发症率17.86%居中。结论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选取手术方式,提高治疗可靠性。 万青红 王晓光 常刚 高文博关键词: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IF THR 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Ⅰ期植入人工骨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闭合性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植入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闭合性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AO分型:32C1.32C2)285例随机分为植入同种异体骨组(9... 王全收 王晓光 高文博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同种异体骨 人工骨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的发生状况,并分析患者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有效预防未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并完成为期1年随访的4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后1年随访期间畸形愈合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4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畸形愈合26例,发生率为6.16%(26/422);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畸形愈合患者的基线资料后,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经单项回归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体重指数(BMI)高、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48 h、不稳定性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骨量低下或骨质疏松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的风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BMI高、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48 h、不稳定性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前骨量低下或骨质疏松可能会增加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发生风险,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风险因素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可能对减少畸形愈合发生有积极意义。 高文博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畸形愈合 不稳定性骨折 髋臼双柱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髋臼双柱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月62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35例,B组27例。A组行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B组行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采用改良的D'Aubigne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按Matta评定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4.29%高于B组74.07%,差异明显(P<0.05)。A组关节功能优良率88.57%高于B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B组37.0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效果较好,可提高骨折复位质量与关节功能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万青红 王自力 高文博关键词:髋臼双柱骨折 手术入路 疗效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经腓骨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旋后外旋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5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61例行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B组97例行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B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B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A组,整体预后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较经腓骨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型踝关节骨折效果更好。 万青红 常刚 高文博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 钛制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钛制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髌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钛制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3.94%)高于对照组(69.70%)(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相较于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6个月,两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问卷(OKS)评分相较于术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24.24%)(P<0.05)。结论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相比,钛制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可使髌骨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得到该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常刚 高文博 王自力关键词:髌骨骨折 内固定术 张力带 PFAN内固定术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A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收治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28例。对照组通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AN内固定术),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2、P=0.001);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t=3.571、t=13.068,t=12.590、t=8.608),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PFAN内固定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骨折愈合。 王晓光 高文博 常刚关键词: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效果 GLCCI1基因多态性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因子1(GLCCI1)基因多态性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3 d时通过肺部影像学改变评估其疗效,将痊愈患者纳入研究组,好转/无效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41例。分析患者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基因分布,记录治疗前、治疗3 d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 研究组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以及血清学指标CRP、PCT和NL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CRP、PCT和NL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GG组治疗后FEV1、FEV1/FVC水平高于AA/AG组,CRP、PCT和NLR水平低于AA/AG组(P<0.05);GG组肺啰音完全消失时间和感染完全控制时间较AA/AG组缩短(P<0.05),退热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多态性对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其中携带GG型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更佳。 李晶晶 高文博 田英娜 常刚 李晓天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糖皮质激素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椎体骨折骨不连者的短节段固定与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配合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在合并脊神经损伤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OOVFN)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12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合并脊神经损伤的34例OOVF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短节段固定配合骨水泥螺钉椎体形成术。统计患者伤椎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分(NRS)、脊髓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椎体复位情况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为3.48~6.54 mL,平均(5.03±1.08)mL,术中出血量为80~230 mL,平均(156.72±38.49)mL,手术时间为90~130 min,平均(108.40±13.60)min。相较于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伤椎椎管横截面积更大,后凸Cobb角更小,前缘高度更高,NRS评分及ODI指数均更低,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D级和E级的占比更显升高,同术后7 d相比,末次随访E级占比更高(P<0.05)。本研究中,术中发生骨水泥向后方椎管渗漏3例,出现局部渗漏6例。无内固定失败、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情况发生。结论 短节段固定配合骨水泥螺钉椎体成形术对合并神经损伤的OOVFN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椎体复位,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常刚 高文博 王自力 卢斌关键词:短节段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