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L-缬氨酸对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合成纳他霉素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以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添加L-缬氨酸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他霉素发酵至36 h时添加0.5 g/L L-缬氨酸,纳他霉素产量达到1.83 g/L,比对照组提高了84.85%。添加L-缬氨酸后引起菌体生物量降低和pH升高,而葡萄糖利用速率加快;胞内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增强,柠檬酸合酶(CS)活力降低了26.57%;发酵液中丙酮酸(色谱法)、草酰乙酸(色谱法)和乙酰辅酶A(分光光度法)的含量分别提高了80.50%、53.28%和47.19%,乙酸(色谱法)、丙酸(色谱法)和α-酮戊二酸(色谱法)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6.98%、10.65%和15.40%,而柠檬酸(色谱法)的含量降低了27.01%。
- 王大红张颖郑迎莹陈亚欣徐鹏王子旭
- 关键词:纳他霉素STREPTOMYCESL-缬氨酸前体
- 纳他霉素的大孔树脂原位吸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考察9种大孔树脂对纳他霉素的静态吸附行为和解析效果,探讨吸附过程中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并研究大孔树脂在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发酵液中对纳他霉素的原位吸附效果。结果表明,HPD300和HPD450树脂对纳他霉素的吸附与解吸效果较好,吸附率分别为83.47%,96.14%,解吸率分别为95.22%,85.42%,吸附量分别达到0.63,0.72 mg/g干树脂,HPD450适合对纳他霉素的吸附和解析。根据HPD450树脂的等温吸附动力学,HPD450树脂对纳他霉素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在发酵48 h时添加4 g/30 mL的HPD450树脂进行原位吸附,使发酵过程中纳他霉素总产量提高了66.27%。
- 郑迎莹王大红徐鹏沈文浩张颖
- 关键词:纳他霉素大孔树脂发酵
- 板栗红枣果醋醋酸发酵工艺及风味成分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以板栗为主料、红枣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板栗红枣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对果醋进行游离氨基酸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果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发酵时间5 d,接种量(体积分数)10%,初始乙醇体积分数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板栗红枣果醋酸度为0.049 0 g/m L,含18种游离氨基酸,总质量浓度为449.0 mg/L。果醋中含34种风味物质,酯类、酸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分别为5.630%、58.932%和25.379%。
- 王大红宋鹏辉张颖郑迎莹徐鹏
- 关键词:板栗果醋醋酸发酵游离氨基酸风味成分
- 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剂对板栗的保鲜效果被引量:9
- 2018年
- 本研究以豫罗红板栗为试验材料,在15℃条件下研究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剂对板栗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2 g/kg纳他霉素+0.5 g/kg山梨酸钾+1%普鲁兰多糖混合喷洒涂膜板栗,保鲜效果最佳。在15℃条件下贮藏90 d,果实的腐烂率和质量损失率分别为8.0%和5.3%,淀粉含量为31.8%,板栗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从而延长板栗的保质期。该研究成果为板栗储存提供一种新方法。
- 王大红张帅滢宋鹏辉张颖孙建瑞
- 关键词:板栗保鲜纳他霉素普鲁兰多糖贮藏
- 基于响应面法的纳他霉素生产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提高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纳他霉素(Streptomyces natalensis HW-2)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和牛肉膏,最佳氧载体为大豆油;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以上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 g/L,酵母浸出粉4 g/L,牛肉膏9 g/L,大豆油37 m L/L。在该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2 210 mg/L。
- 王大红韦兰兰张帅滢张颖宋鹏辉
- 关键词:纳他霉素培养基优化响应面分析法生物工程
-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以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4.3505为出发菌株,以紫外线作为诱变方法,筛选抗乙酸钠高产纳他霉素的突变菌株,优化发酵条件,筛选诱导子及添加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突变菌株为纳塔尔链霉菌HW-2,其纳他霉素产量在发酵120 h后达到452.2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42.6%,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纳塔尔链霉菌HW-2生产纳他霉素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为发酵液总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 mL,初始pH值为7.5。乙酸钠为最佳前体物质,乙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2%,添加时间为发酵后24 h。
- 张帅滢韦兰兰张颖何佳王大红
- 关键词:纳他霉素菌株选育发酵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