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芳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混凝土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力特性
  • 2篇结构动力
  • 2篇结构动力特性
  • 2篇混凝土框架
  • 1篇压强度
  • 1篇振动
  • 1篇振动台
  • 1篇劈拉强度
  • 1篇注胶
  • 1篇阻尼
  • 1篇阻尼比
  • 1篇钻芯
  • 1篇钻芯法
  • 1篇芯样
  • 1篇楼层
  • 1篇楼层侧向刚度
  • 1篇抗压
  • 1篇抗压强度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余江滔
  • 3篇陆洲导
  • 3篇肖芳
  • 2篇陶磊
  • 2篇张远淼

传媒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混凝土框架震损与修复过程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该文以地震下、修复中以及修复后遭遇地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动力特性为研究目的,进行了框架模型的初次振动台试验、震损后修复和再次振动台试验。试验对象为相似比1/4的双跨8层混凝土框架。在初次振动台试验中,框架模型经过31个工况地震波和5次白噪声的输入,结构破坏明显。其后,对框架损伤区域的裂缝进行压力注胶修补,并通过地脉动法和撞击荷载法监测修复过程中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修复后,再次进行工况相同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模型的频率随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加大而明显降低,阻尼比则随之明显增大;修复过程中,结构的频率和阻尼比逐步恢复,第一自振频率达到甚至超过模型的原有水平;修复后的再次振动台试验中,模型的频率降幅及阻尼比的增幅均低于初次振动台试验。结合两次试验中结构的变形幅度可知,结构动力特性与其抗震性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动力特性指标的变化,能有效反映框架结构在震损及修复中的抗震性能。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肖芳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特性阻尼比
注胶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注胶加固技术的有效性,采用数种地震波形,对一栋双跨8层混凝土框架缩尺模型(缩比为1:4)进行了模拟多种烈度地震振动台预震损试验,框架模型损坏后采用注胶加同技术修复框架震损裂缝,然后对框架模型进行相同的模拟多种烈度地震振动台试验。比较混凝土框架模型在注胶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研究了框架模型的自振特性以及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楼层刚度。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注胶加固后的混凝土框架模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表明注胶加同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震损后的混凝土框架结构。
陶磊余江滔陆洲导张远淼肖芳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特性楼层侧向刚度
混凝土芯样的多次横向劈拉法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改进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本文对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多次横向劈拉法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经试验分析得出:混凝土圆柱体的名义劈拉强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相比传统的芯样轴压法,多次横向劈拉法可以更准确、便捷地判定混凝土材性。文章同时通过分析建立了劈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式。
肖芳余江滔陆洲导
关键词:钻芯法劈拉强度抗压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