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慧萍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太湖
  • 3篇微囊藻
  • 2篇水华
  • 2篇水华微囊藻
  • 2篇
  • 2篇
  • 1篇氮磷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物
  • 1篇生态类型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源地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磷浓度
  • 1篇蓝藻
  • 1篇湖区
  • 1篇环境因子
  • 1篇甲壳动物

机构

  • 6篇江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杨桂军
  • 6篇许慧萍
  • 4篇秦伯强
  • 4篇周健
  • 3篇王颖
  • 2篇张光生
  • 2篇邹华
  • 1篇胡细全
  • 1篇王震
  • 1篇王玉兵
  • 1篇吴雅丽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蓝藻群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由此而产生的蓝藻水华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掌握蓝藻水华发生机理是控制蓝藻水华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生物因子以及非生物因子对蓝藻群体形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形成的机理,在蓝藻水华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许慧萍周健杨桂军王颖张艳晴
关键词:浮游动物
贡湖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弄清贡湖生态环境特征,基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贡湖8个采样点水环境状况的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贡湖总体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而水源地附近水环境状况相对较好。蓝藻水华易发期水质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亚硝态氮、总氮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2号点,最低值出现在5号点。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藻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表明藻细胞密度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叶绿素a呈极显著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冗余度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水温、悬浮物、p H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贡湖水生态环境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特征异质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到水环境特征和空间相邻性的双重影响。
王震邹华杨桂军许慧萍
关键词:水源地浮游植物环境因子
氮、磷浓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7
2014年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氮、磷浓度是影响微囊藻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氮、磷浓度对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磷浓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以近几年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最严重的梅梁湾氮磷比的平均值作参考,氮、磷浓度设置为5个水平组,依次是T1(TN=0.1 mg/L,TP=0.005 mg/L)、T2(TN=1 mg/L,TP=0.05 mg/L)、T3(TN=10 mg/L,TP=0.5 mg/L)、T4(TN=100 mg/L,TP=5 mg/L)和T5(TN=250 mg/L,TP=5.44 mg/L)(BG-11培养基中氮、磷的浓度).结果显示,T1、T2、T3和T4 4组微囊藻群体均增大,且都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群体大小分别为151、217、437和160 cells,而T5组微囊藻群体实验初期增大,实验后期变小,T5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低的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而过高的氮、磷浓度则会抑制微囊藻群体生长.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太湖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
许慧萍杨桂军周健秦伯强张光生邹华胡细全
关键词:水华微囊藻太湖
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e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不同光强处理组,依次为G1:2000lx:G2:4000lx;G3:8000lx;G4:16000lx;G5:变化光照强度(模拟野外光强).实验期间,G1~G5组大于100细胞群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55、480、630、763和662cells/群体.胞外多糖含量分析显示水华微囊藻形成的群体越大,胞外多糖含量越高.结果表明,低光照强度不利于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而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研究结果解释了太湖夏季野外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的原因.
张艳晴杨桂军秦伯强周健许慧萍王颖吴雅丽
关键词:光照强度水华微囊藻胞外多糖太湖
氮磷对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在自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主要以群体形态存在,其群体形态通常由10~10^3数量级的单位细胞组成,然而在实验室条件下经过几代培养之后,铜绿微囊藻的群体形态逐渐变为单细胞和少量双细胞.在实验室条件〔温度为(25±1)℃,光照强度为2 000 lx,光暗比为12 h∶12 h〕下,采用不同ρ(TN)、ρ(TP)的BG11培养基培养群体形态的太湖铜绿微囊藻(FACHB912),其中T1试验组ρ(TN)、ρ(TP)分别为1.00、0.05 mg/L,T2试验组为5.00、0.25 mg/L,T3试验组为25.00、1.25 mg/L,T4试验组为125.00、6.25 mg/L,T5试验组为247.06、7.11 mg/L.结果表明:T1、T2和T3试验组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细胞所占比例及群体大小均有所增加,T4和T5试验组则表现为减少,并且T1、T2、T3试验组与T4、T5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T1、T2、T3试验组出现了〉100个细胞的群体,其中T2试验组的铜绿微囊藻群体最大,最大群体约由960个藻细胞组成;而T4、T5试验组中的群体却趋于消失.相对于单细胞,群体形态的铜绿微囊藻在低ρ(TN)、ρ(TP)条件下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盐,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高ρ(TN)、ρ(TP)条件下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但可能抑制或者不能刺激胞外多糖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的维持.
周健杨桂军秦伯强张光生许慧萍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比较被引量:12
2014年
水体富营养化会对整个水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太湖富营养化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对太湖3个典型湖区——藻型湖区(梅梁湾)、草型湖区(胥口湾)和强扰动湖区(湖心区)开展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比较研究.3个湖区中,湖心区营养水平最高,胥口湾最低.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湖心区,胥口湾最低.梅梁湾、湖心区和胥口湾的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99、150和91 ind./L,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50、1.557和0.743 mg/L.在整个研究期间,梅梁湾、胥口湾和湖心区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3、11和11;3个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均为中华窄腹剑水蚤和简弧象鼻溞,其中中华窄腹剑水蚤在梅梁湾、胥口湾和湖心区的年平均密度分别为57、25和36 ind./L,简弧象鼻溞在3个湖区的年平均密度分别为40、22和32 ind./L.胥口湾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梅梁湾和湖心区.相关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同一湖泊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浮游甲壳动物会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不同的生态响应.
王颖杨桂军秦伯强张艳晴许慧萍王玉兵
关键词:太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