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波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神经根
  • 5篇腰骶
  • 4篇腰骶神经
  • 4篇骶神经
  • 3篇腰骶神经根
  • 3篇诱发电位
  • 3篇体感
  • 3篇骶神经根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腰椎
  • 2篇体感诱发电位
  • 2篇拉钩
  • 2篇脊髓
  • 1篇带压
  • 1篇形态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腰椎关节
  • 1篇腰椎关节突

机构

  • 7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7篇李卫东
  • 7篇保国锋
  • 7篇崔志明
  • 7篇徐冠华
  • 7篇张金波
  • 4篇孙郁雨
  • 3篇朱乐银
  • 2篇王玲玲
  • 1篇崔道然
  • 1篇袁锟
  • 1篇朱昌来
  • 1篇崔颖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制带压力感受器神经根安全拉钩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确立患者腰骶神经根可以耐受的单次最大拉力,制定神经根耐受牵拉的安全阈值,是自行设计神经根安全拉钩的最终意义。方法:于2004-10/2006-1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患者共56例,其中L4~532例,L5/S124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术中应用Keypoint型诱发肌电仪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同时记录牵拉神经根的力和牵拉时间。结果:术中出血50~320mL,平均约120mL;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术中12例患者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此时神经根拉力为(4.10±0.25)N。术后有11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8例下肢残留麻木。其余44例患者术中监护波形稳定,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5例下肢残留麻木。结论: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概率,提高治疗质量。
崔志明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张金波
关键词:拉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器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崔志明张金波保国锋崔道然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器械
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以拉力为参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根和骶髓做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结构正常,Hashi-zume行为学测试正常;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结构轻度异常,骶髓结构正常,Hashizume行为学测试轻度异常;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结构明显异常,骶髓轻度异常,Hashizume行为学测试异常。所有实验动物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正常。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
崔志明张金波保国锋徐冠华李卫东袁锟孙郁雨
关键词:骶骨脊髓损伤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实验动物模型
测力神经根拉钩的实验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神经根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传统的神经根拉钩无法量化神经根的拉力,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的:为防止腰骶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根据腰椎管和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拟研制一种可以测量神经根牵拉力的新型神经根拉钩。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电生理动物实验,于2004-04/2007-10在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10只/组。方法:测力神经根拉钩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拉钩通过固定支架与手术床固定,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各组兔均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骶1神经根,轻、中、重度牵拉组分别用测力神经根拉钩给予0.4N,1N,1.8N拉力水平牵拉左侧骶1神经根,对照组不牵拉。记录神经根牵拉比率,以神经根水平牵拉距离占椎管横径的百分比表示。在牵拉1,5,10min及去除牵拉后1,5,10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主要观察指标:牵拉力与神经根牵拉比率、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牵拉组比较,中、重度牵拉组神经根牵拉比率均显著升高(t=3.54,P<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t=1.48,P>0.05);中、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48,P<0.05;t=4.15,P<0.01),神经根去除牵拉10min后,前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接近正常(t=2.36,P>0.05),后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缩短(t=3.86,P<0.05),且此时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延长超过对照组潜伏期10%。结论:牵拉力越大,神经根牵拉比率越高,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越长。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
崔志明保国锋张金波徐冠华李卫东孙郁雨朱乐银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腰骶神经根
以拉力参数构建兔腰骶神经牵拉损伤模型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神经根牵拉损伤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近期发病原因之一,但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经证实。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光镜和电镜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形态学动物实验,于2004-04/2006-10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4组,每组10只。方法:轻、中、重度牵拉组动物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0.4,1和1.8N的拉力水平牵拉左侧S1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和脊髓的牵拉性损伤,分别定义为轻、中和重度牵拉,时间持续10min。对照组不牵拉。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周对受牵拉节段脊髓,两侧S1神经根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神经元和髓鞘。结果:轻度牵拉组牵拉侧前角个别神经元稍肿胀,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形态基本上正常,个别白质小片状脱髓鞘样改变,神经根髓鞘和轴索轻度水肿,脱髓鞘不明显;中度牵拉组白质有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崩解、断裂;灰质神经元水肿明显加重,前角运动神经原细胞尼氏体消失,核固缩、深染,神经根髓鞘和轴索水肿,局部轻度脱髓鞘改变;重度牵拉组牵拉侧白质为不规则的大片脱髓鞘区,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固缩、变形、核深染,神经根有髓神经纤维萎缩、数目减少,重度脱髓鞘改变。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术后神经根和脊髓的病理分级改变与牵拉损伤程度一致。
保国锋崔志明张金波李卫东朱昌来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
关键词:腰骶椎神经根脊髓形态学动物模型
神经根安全拉钩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神经根拉钩是髓核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必备的器械,术中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本文旨在设计可测力的神经根安全拉钩。方法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量化神经根的拉力,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将此拉钩应用于临床和动物实验中。结果应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试仪,校正神经根安全拉钩测试的数据,证实神经根安全拉钩能准确显示作用于神经根的拉力。结论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几率。
崔志明张金波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
关键词:腰骶神经根拉钩
兔腰骶神经根牵拉的微循环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微循环和电生理改变。方法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荐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神经根和骶髓微循环研究。结果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相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的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微血管密度和SEP可以较好的衡量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程度。
保国锋崔志明张金波徐冠华李卫东
关键词:腰骶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