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珏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鱼油
  • 2篇杂鱼
  • 2篇响应面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评价
  • 1篇糟鱼
  • 1篇糟制
  • 1篇脂质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度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加工
  • 1篇腌制
  • 1篇腌制过程
  • 1篇脱色
  • 1篇脱色工艺

机构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浙江省水产质...

作者

  • 4篇戴志远
  • 4篇王珏
  • 2篇薛静
  • 2篇沈清
  • 2篇朱建龙
  • 1篇王扬
  • 1篇李诗言
  • 1篇吴佳佳
  • 1篇蔡瑞康
  • 1篇徐丹萍

传媒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杂鱼油脱色工艺被引量:9
2017年
在白土用量、保持时间和脱色温度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杂鱼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杂鱼油的脱色条件,考察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脱色率和色度的影响,确定杂鱼油脱色的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白土用量10.07%,保持时间14.04 min,脱色温度93.07℃。在该条件下,脱色率为98.9%,与试验值98.5%基本一致,杂鱼油的色度为4+。
朱建龙薛静宋恭帅王庆和王珏戴志远沈清
关键词:鱼油响应面色度脱色
水产加工副产物中磷脂和鱼油的分离及脂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为更好地对水产加工副产物进行加工利用,本实验建立了从水产加工副产物中同时提取制备磷脂和鱼油的方法,并分别利用多维度串联质谱鸟枪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样品的磷脂和鱼油的脂肪酸化合物进行脂质组学研究。利用改进Folch法和丙酮沉淀法制备得到副产物中的磷脂和鱼油,比较了5种不同萃取液的提取效率,其中CH2Cl2-Me OH(1∶2,V/V)混合液同时提取磷脂和鱼油效果最佳,提取率分别为0.97%和28.05%。鱼油经甲酯化反应,以正己烷为溶剂直接进样,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甲酯成分,磷脂样品采用流动注射直接进样,经三重四级杆质谱母离子扫描(Pre IS)和中性质量丢失扫描(NLS)对磷脂分子实现源内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鱼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23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5.97%;磷脂样品中共检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4类共69种磷脂分子,并测出了许多含有DHA、EPA链的磷脂,如16∶0/20∶5、16∶0/22∶6、18∶1/22∶6、18∶0/22∶6、20∶0/22∶6等。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同时提取磷脂和鱼油,并且前处理简单、提取效率高,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崔益玮李诗言王珏宋恭帅王扬戴志远沈清
关键词:鱼油磷脂串联质谱法
响应面法优化杂鱼油脱酸工艺被引量:11
2017年
为进一步优化鱼油的脱酸工艺条件,以杂鱼油为原料,在保温时间、温度和碱液含量3个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碱炼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得出杂鱼油脱酸工艺的回归方程,确定最佳脱酸工艺条件,即:保温时间36.84 min,温度56.38℃,碱液含量16.73%。在此条件下,脱酸杂鱼油酸价理论值为0.074 mg/g,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模型极显著。
朱建龙薛静宋恭帅王珏王庆和郑振霄戴志远
关键词:鱼油脱酸响应面分析法单因素试验
糟鱼腌制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以大黄鱼为原料,按照传统糟制工艺制成糟鱼。不同糟制时期大黄鱼取背部肌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凯氏定氮仪等理化检测方法分析大黄鱼糟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分析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1)水分含量由糟制初期60.38%逐渐降低至54.50%,并于发酵后期趋于稳定;粗脂肪从20.54%逐渐降低至13.01%;粗蛋白质含量在糟制周期内从21.05%到19.00%缓慢降低;灰分含量在糟制过程中略微降低。(2)糟制大黄鱼棕榈酸和硬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和油酸是含量最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较高。EPA+DHA含量在整个糟制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达到18%左右。(3)糟制过程中样品氨基酸配比合理,鲜味氨基酸含量在糟制过程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增加且高于鲜鱼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大于38%,均超过WHO/FAO标准(35.3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超过70%,均高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标准(60%)。
蔡瑞康吴佳佳马旭婷徐丹萍王珏戴志远
关键词:营养成分营养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