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梗死
  • 4篇脑梗死
  • 3篇溶酶
  • 3篇组织型
  • 3篇组织型纤溶酶...
  • 3篇纤溶
  • 3篇纤溶酶
  • 3篇纤溶酶原
  • 3篇纤溶酶原激活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小板聚集抑...
  • 2篇血小板聚集抑...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机构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许建平
  • 4篇张策
  • 3篇张立红
  • 2篇王苏平
  • 1篇尹琳
  • 1篇钱晓东
  • 1篇蒋廷波
  • 1篇贺永明
  • 1篇彭道勇
  • 1篇贺阳
  • 1篇李迪
  • 1篇李迪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研究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心房纤颤(房颤)急性脑梗死效果,并分析影响转归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发病6 h NIHSS评分≥6分的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或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桥接组59例,溶栓组41例,分析两组基线因素;用0(基线)、2 h、24 h、7 d、14 d NIHSS做生存时间分析,比较两组差异;用各时间点NIHSS评分计算平均有效时间;用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比较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用3个月mR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远期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基线NIHSS评分和糖尿病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做平基线,结果桥接组纳入36例,溶栓组纳入24例。两组患者脑梗死近期症状性颅内出血无统计学差异,桥接组死亡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桥接组和溶栓组的平均有效时间为11.441 d、10.667 d;两组急性期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3个月致残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24 h、7 d、14 d NIHSS评分;闭塞的动脉、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小于3 h。结论房颤急性脑梗死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两种治疗方法3个月致残性无显著性差异,基线NIHSS评分高、颈内动脉栓塞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取栓效果不佳,患者7d NIHSS评分和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小于3h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迪张策许建平范铁平陈忠军赵旭生刘舒鑫康永琨张立红
关键词:房颤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2
2018年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溶栓后2、24h,7、14d疗效,统计平均有效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组年龄、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吸烟、饮酒、NIHSS>15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患者平均有效时间为7.207d(95%CI:6.169~8.245)。<6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5.303d(95%CI:3.428~7.179),60~79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7.635d(95%CI:6.135~9.134),≥8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8.467d(95%CI:6.331~10.603)。3组有效性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结论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张立红彭道勇张策王翠赵红玲蔺建文李迪许建平王苏平
关键词:脑梗死颅内出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转归不良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心房颤动(房颤)脑梗死疗效及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超早期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病因分为房颤取栓组(A组)47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取栓组(B组)31例.2组均行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预后.比较2组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绘制生存曲线,评价3及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转归的因素.结果 A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和病死率虽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 vs 6.5%,19.1% vs 12.9%,P>0.05).B组预后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3和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房颤、基线NIHSS评分、术前Qureshi分级、闭塞动脉部位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基线NIHSS评分是影响转归的保护性因素,房颤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房颤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肯定,远期预后较大动脉粥样硬化取栓患者差;房颤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立红范铁平陈忠军赵旭生张策蔺建文赵红玲许建平李迪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
阿替普酶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急诊收治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210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77例,预后不良组33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病因分型及其对预后的可能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出血7例(3.3%),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非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2.4%)。2组均无静脉溶栓死亡病例。预后不良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1%vs 0%,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0%vs 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06,95%CI:0.001~0.025,P=0.000)。结论 超早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张立红李迪张策许建平邱旭楠尹琳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卒中输注静脉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对频发性TIA患者脑梗死的预防效应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估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对预防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频发性TIA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6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系统指标的差异。随访3月,比较两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较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频发性TIA发作频率并减少脑梗死发生几率。
张立红李迪康永琨王明珠许建平王苏平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75例超早期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病因分型、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和临床经验。方法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入选病例标准选择治疗病例,按照静脉溶栓治疗规范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描述病因分型;分析溶栓后不良反应。结果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为脑梗死主要病因,分别占41.4%,29.3%;临床疗效好者占37.3%;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占6.67%。结论脑梗死病因分型比例与CISS分型比例一致;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溶栓后影响预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症状性颅内出血。
张立红王苏平彭道勇许建平
关键词:静脉溶栓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浆脂蛋白(a)浓度与中青年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与中青年早发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228例中青年患者,按照疾病诊断将患者分为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n=413)和非冠心病对照组(n=2815)。收集病史、危险因素、实验室化验、冠脉造影结果等资料,并分析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浓度与早发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联。结果: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浆Lp(a)浓度(97 mg/L)高于对照组(6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gLp(a)与早发急性心肌梗死呈正相关(OR=1.81,95%CI:1.45~2.27,P<0.05)。结论: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Lp(a)浓度较高,Lp(a)水平升高是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建平贺阳张立红蒋廷波钱晓东袁嘉敏贺永明
关键词: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