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迷走性
  • 2篇血管迷走性晕...
  • 2篇晕厥
  • 2篇迷走
  • 2篇房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率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性别差异分析
  • 1篇血压
  • 1篇医师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郑黎晖
  • 5篇吴灵敏
  • 5篇姚焰
  • 5篇涂斌
  • 3篇丁立刚
  • 3篇胡志成
  • 3篇刘立旻
  • 2篇王鹏
  • 1篇孙巍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左心房神经节丛消融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左心房神经节丛(GP)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倾斜试验阳性VVS患者45例,年龄(41.3±14.2)岁,女24例,接受左心房GP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DC、昼间DC(DDC)和夜间DC(NDC),并记录晕厥复发事件,并将患者分为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分析术中各个GP诱发迷走反应同术前和术后DC、DDC和NDC的相关性,并分析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GP消融中诱发进而消除迷走反应,其中左上GP 38例,左侧GP 12例,左下GP 19例,右下GP 12例,右前GP 22例。7例患者未诱发迷走反应,术后也有晕厥发作。相关性分析提示各个GP的迷走反应诱发性和基线DC、DDC和NDC无相关性;左上GP同术后随访节点的DC、DDC和NDC呈负相关(P<0.05),右前GP与术后1 d的DC和DD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与复发晕厥组相比,未复发晕厥组患者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左心房GP消融可以预防大部分VVS患者晕厥复发,其中左上GP和右前GP的消融对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郑黎晖孙巍胡锋刘尚雨沈利水涂斌李甲坤张震昊吴灵敏姚焰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血管迷走性晕厥左心房
伴心房颤动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不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伴心房颤动(房颤)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就诊的合并房颤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1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应用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状态、社会支持度以及降压药服药依从性。根据依从性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依从性良好组与依从性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依从性不良预测因素。结果107例患者完成问卷,41.1%的患者服用降压药依从性不良。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抑郁、认知功能损害为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优势比(oddsratio,OR)=4.1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39~12.44,P<0.05;0R=4.26,95%CI 1.39~12.98,P<0.05],焦虑、开展服药自我提醒以及社会支持评分>35分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索(OR=0.23,95%CI 0.08~0.69,P<0.01;0R=0.17,95%CI 0.04~0.62,P<0.01;OR=0.16,95%CI 0.06~0.45,P<0.01)。结论伴房颤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总体不良。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依从性不良的预测因素,焦虑和开展服药自我提醒以及社会支持评分>35分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素。
胡志成刘尚雨沈利水吴灵敏刘立旻王鹏涂斌杨岚姝丁立刚郑黎晖姚焰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降压药依从性
中国医师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国医师对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参会医师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工作特点10道题目和NOAC知识20道题目。NOAC知识题目正确作答比例≥80%定义为知晓良好。结果收集有效问卷578份。被调查医师中,华北地区医师数量最多(39.4%),男性占50.9%。NOAC知识知晓良好率为39.1%。知晓率较低问题包括:患者服药过量的处理措施(10.0%)、单次漏服药物危害(31.1%)、减低服药期间副作用发生率的方法(3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具有博士学位[优势比(OR)=3.70,95%置信区间(CI):1.49~9.17,P<0.01]、执业于三级甲等医疗机构(OR=1.51,95%CI:1.07~2.13,P<0.05)更倾向于知晓良好。执业地点位于西部地区更倾向于知晓不良(OR=0.42,95%CI:0.27~0.66,P<0.01)。结论中国医师所掌握的NOAC知识匮乏,尤其不了解过量服用时的处理措施、漏服危害及降低副作用发生率的方法。未来可针对特定人群开展NOAC相关知识继续教育。
胡志成刘尚雨沈利水涂斌吴灵敏王鹏刘立旻丁立刚郑黎晖姚焰
关键词:医师问卷调查
血管迷走性晕厥诱发因素与前驱症状的性别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患者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的差异。方法:入选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VVS患者128例(男性51例,女性77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晕厥诱因、前驱症状及对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的差别。结果:(1)VVS诱因:排尿作为诱因的晕厥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33.3%vs.5.2%,P=0.001);(2)VVS前驱症状:男性出汗(7.8%vs.18.2%,P=0.048)和胸闷(39.2%vs.66.2%,P=0.003)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直立倾斜试验反应时间:药物激发阶段80%的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局出现在7.5(5.0,10.0)min,女性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早于男性患者(7.5 min vs.10.0 min,P=0.004)。结论:女性VVS患者胸闷和出汗发生率高于男性;排尿作为诱因的晕厥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混合型VVS的直立倾斜试验平均反应时间较女性延长。
郑黎晖胡锋刘尚雨沈利水涂斌李甲坤张震昊吴灵敏姚焰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性别差异前驱症状直立倾斜试验
并发心房血栓的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总结并发心房血栓的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阜外医院并发心房血栓的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房颤类型分为瓣膜性房颤(VAF)和非瓣膜性房颤(NVAF)两组,对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有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21例,其中VAF患者233例(37.5%).与NVAF患者相比,VAF患者更年轻[(57.3±9.9)岁比(60.1±13.1)岁,P<0.01],女性比例更高(63.5%比37.1%,P<0.01)、房颤病程≥5年的比例更高(59.2%比35.3%,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比例更高(74.7%比30.2%,P<0.01)、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更高(55.8%比19.1%,P<0.01).VAF患者D-二聚体阳性患者比例高于NVAF患者(73.0%比37.6%,P<0.01).VAF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大于NVAF患者[(50.9±10.5)mm比(46.1±9.2)mm,P<0.01].左心耳为最常见的心房血栓形成部位,其中VAF及NVAF分别81.1%和79.4%(P>0.05).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增强CT在VAF患者中心房血栓检出比例高于NVAF患者(37.3%比16.0%,P<0.01;97.3%比84.3%,P<0.01).74.7%的VAF患者主要在行其他心脏外科手术的同时进行了心房血栓清除术,95.6%的NVAF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恰当治疗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比3.4%,P>0.05).结论VAF患者较NVAF患者更年轻,女性、房颤病程大于5年、永久性房颤比例更高,NYHAⅢ级患者比例更高,TTE和增强CT在VAF中心房血栓检出比例更高.VAF患者主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而NVAF患者主要接受抗凝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治疗规范.
胡志成刘尚雨沈利水涂斌吴灵敏刘立旻丁立刚郑黎晖姚焰
关键词:心房颤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