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秀平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肺动脉
  • 8篇肺动脉高压
  • 3篇心肺运动
  • 3篇心肺运动试验
  • 3篇血压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高血压
  • 3篇肺性
  • 2篇预后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肺动脉...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睡眠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马秀平
  • 7篇赵青
  • 7篇罗勤
  • 7篇柳志红
  • 7篇赵智慧
  • 6篇张洪亮
  • 6篇黄智伟
  • 6篇唐毅
  • 5篇金旗
  • 4篇高柳
  • 4篇王勇
  • 4篇禹雪
  • 3篇倪新海
  • 2篇安辰鸿
  • 2篇王勇
  • 1篇李清
  • 1篇高莹
  • 1篇奚群英
  • 1篇杨丹
  • 1篇李瑛

传媒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摄氧效率斜率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摄氧效率斜率能否独立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0-11到2015-06阜外医院新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和肺移植)。采用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10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了心肺运动试验并接受了定期随访,女性159例(75.7%)。在平均随访41个月后,31例患者出现死亡,1例患者接受肺移植。摄氧效率斜率与峰值摄氧量/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71,P<0.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摄氧效率斜率指数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可以独立预测患者预后。摄氧效率斜率指数≤0.52L/(min·m^2)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摄氧效率斜率指数>0.52L/(min·m^2)的患者(41.9%vs89.8%,P<0.0001)。结论:摄氧效率斜率作为一个亚极量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可以很好的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
唐毅罗勤柳志红安辰鸿马秀平赵智慧黄智伟赵青张洪亮王勇高柳禹雪金旗熊长明倪新海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
肺动脉高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肺动脉高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6-04至2016-08期间,对我院肺血管病中心住院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的65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记录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睡眠呼吸监测和右心导管指标。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诊断OSA,对比分析有无OSA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6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1.98±15.26)岁,其中72.31%(47/65)的患者为女性。65例患者中有26例(40%)存在OSA,平均AHI为18.12±13.40。与无OSA患者比,有OSA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肺部疾病或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AHI、呼吸暂停指数(A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 AI)、夜间低氧时间>10%患者比例、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90%时间、体重指数(BMI)、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均升高;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 O2)、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心指数(C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OSA患者的用药谱是相似的。结论:夜间低氧和OSA常见于肺动脉高压患者,高龄、高BMI和男性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OSA的危险因素。合并OSA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分压尤其是夜间血氧分压更低,低氧时间更长且心功能损害较无OSA患者更严重。因此,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了解有无睡眠呼吸暂停以及低氧的存在。
高柳柳志红赵智慧罗勤赵青马秀平张洪亮王勇黄智伟唐毅禹雪金旗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1例呼吸疾病和(或)缺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呼吸疾病和(或)缺氧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分析2016-01至2017-01期间于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住院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的合并呼吸疾病和(或)缺氧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组)和严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41例(严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均高于严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组大部分患者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类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更高,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更低,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更大,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更高,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更短。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组中的部分患者尝试应用了靶向药物治疗、钙拮抗剂治疗或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结论: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该注意筛查有无呼吸疾病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呼吸系统或缺氧性疾病的基础用药外,钙拮抗剂和靶向药物能否改善此类患者预后依然需要进一步随访来证实。
高柳柳志红赵智慧罗勤赵青马秀平张洪亮王勇黄智伟唐毅禹雪金旗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缺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峰值循环泵功能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峰值循环泵功能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阜外医院新诊断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定期随访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或肺移植),最长随访66个月[平均(42±14)个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0例新诊断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了心肺运动试验(女性103例,平均年龄33±11岁),随访结果:24例(17.1%)患者死于右心衰竭,1例(0.7%)患者进行肺移植。单因素分析表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分钟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功率、峰值收缩压、收缩压变化值、心率变化值、峰值循环泵功能、肺血管阻力、心指数、WHO心功能分级均能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均为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循环泵功能是唯一可以独立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指标(χ~2=9.95,P<0.002,RR:0.99,95%CI:0.99~0.99)。结论峰值循环泵功能,优于峰值摄氧量和通气效率,可以更好地预测特发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唐毅柳志红方丕华马秀平罗勤赵智慧赵青张洪亮王勇杨丹黄智伟高柳金旗禹雪熊长明倪新海
关键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肺运动试验预后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7
1997年
为提高对肺栓塞临床实验室所见的认识和其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列举和分析了常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减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X线胸片示肺血不匀和心电图右室肥厚分别占80.3%和76.4%,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内径扩大分别占92.5%和97.1%,有心包积液者11.1%,有肺动脉压增高者为100.0%。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平均压为6.50±1.80kPa(48.75±13.50mmHg),肺动脉造影有阳性所见者占93.8%,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阳性者为100.0%。有下肢深静脉病史者43.1%,核素造影阳性者占75.0%。院外误诊率高达90.3%。结果表明,了解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所见,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意识和水平是重要的。
程显声李瑛李清李清马秀平高莹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栓塞性慢性
肺动脉高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
高柳柳志红赵智慧罗勤赵青马秀平张洪亮王勇黄智伟唐毅
心肺运动试验对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西地那非药物效果的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对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西地那非药物效果的作用。方法:入选2012-01至2014-01阜外医院新诊断的仅接受西地那非治疗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于基线,治疗后6~12个月、13~18个月评估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心脏超声、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和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用氧能力(峰值氧耗量,峰值氧脉搏)以及通气效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钟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明显下降(P均〈0.05)。西地那非治疗(8±2)个月后,用氧能力以及通气效率明显改善,同时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和NT-pro BNP也出现改善(P均〈0.05)。继续西地那非治疗(16±2)个月时,6 min步行距离变化不明显(P=0.26),但峰值氧耗量、峰值氧脉搏较(8±2)个月时下降(P=0.04,0.06),通气效率减低(表现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分钟通气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升高,P=0.04和0.04)以及NT-pro BNP开始出现增加(P=0.05)。结论 :心肺运动试验能有效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西地那非治疗疗效并指导用药。
唐毅柳志红安辰鸿马秀平熊长明倪新海罗勤赵智慧赵青张洪亮王勇黄智伟金旗
关键词:西地那非心肺运动试验
继发于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右心衰竭与继发于左心疾病的慢性全心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差异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右心衰竭(右心衰)与慢性全心衰竭(全心衰)的通气功能的差异。方法:102例临床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入选该研究,根据心衰情况分为全心衰者(41例),右心衰者(61例)。所有患者均测定静息状态下通气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X)测定运动状态下通气功能。结果:静息状态下,全心衰者及右心衰者通气功能无差异。运动状态下,右心衰者峰值分钟通气量(peak VE)明显低于全心衰者(P<0.05),而无氧阈及峰值分钟通气量与二氧化碳(CO2)生成量比值(VE/VCO2),峰值死腔通气量与潮气量比值(peak VD/VT)高于全心衰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状态,全心衰者与右心衰者通气功能无差异。运动状态下,右心衰者通气功能及通气效率降低,其原因在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V/Q)异常。
刘伟华柳志红罗勤赵青奚群英马秀平赵智慧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通气功能心肺运动试验肺动脉高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