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乳品研究所

作品数:35 被引量:189H指数:9
相关作者:罗珍兰张小平朱小红张宜凤卞海榕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畜产品加工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乳酸
  • 9篇乳酸菌
  • 7篇发酵
  • 5篇益生菌
  • 3篇乳粉
  • 3篇酸奶
  • 3篇牛初乳
  • 3篇烯酸
  • 3篇花生四烯酸
  • 3篇AA
  • 3篇ESL
  • 2篇胆固醇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益生菌发酵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乳杆菌
  • 2篇杀菌
  • 2篇鼠李糖

机构

  • 35篇扬州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石家庄三鹿集...
  • 2篇统一企业(中...
  • 1篇江苏奥奇海洋...

作者

  • 30篇顾瑞霞
  • 9篇杨振泉
  • 6篇张小平
  • 5篇张宜凤
  • 5篇朱小红
  • 3篇葛庆丰
  • 3篇王慧晶
  • 3篇李启明
  • 2篇王锦荣
  • 2篇生庆海
  • 2篇孙健
  • 2篇卞海榕
  • 2篇耿倩
  • 2篇赵永
  • 2篇蔡敬敬
  • 1篇刘爱萍
  • 1篇吕春
  • 1篇孙云
  • 1篇罗珍兰
  • 1篇吕贞龙

传媒

  • 10篇中国乳品工业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乳业科学与技...
  • 3篇中国供销商情...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中国乳业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农产食品科技
  • 1篇2002年中...
  • 1篇第三届中国乳...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产巴氏杀菌乳的科学依据被引量:6
2007年
从营养、环境保护、能量消耗、产品的安全性、天然性和价格等方面阐述了生产巴氏杀菌乳的科学依据,并倡导人们生产和消费巴氏杀菌乳。
顾瑞霞卞海榕
关键词: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
不同乳酸菌及其组合发酵乳的产香特性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研究了12株乳酸菌及其不同组合菌株发酵乳在冷藏0、12、24、48h时的乙醛、丙酮、丁二酮、乙酸乙酯和异戊醇五种风味物质含量成分变化,并探讨了挥发性组分含量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lactis La-5-4、MY-9008,L.delbrueckii XC-2,L.brevis11-gan,L.plantarum BB-46和混合发酵剂H3,H7,H15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单菌株组合后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原菌株平均水平。发酵乳凝乳后在冷藏过程中丁二酮含量在12h时最高,而乙醛、丙酮、乙酸乙酯的产量在24h达到最高,但是,不同菌株之间有所差异,其中,L.plantarum BB-46的产香特征为凝乳时香气成分含量最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24h时降至凝乳时的20%左右,在48h后又回升到凝乳时的50%左右。感官评定与风味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感官评定结果受四种风味物质含量影响,关系依次为丁二酮〉乙醛〉丙酮〉乙酸乙酯,且乙醛与丁二酮的比例为0.30-0.35之间,乙醛含量不大于25mg/kg时,酸乳的感官风味和乙醛、丁二酮含量正相关。
王琴朱小红任远庆顾瑞霞
关键词:乳酸菌感官评定
乳酸菌与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3
2008年
乳酸菌是人消化道区域主要的微生物菌群,并作为益生菌应用于发酵食品,特别是乳制品的生产中,膳食中提供活性乳酸菌可以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乳酸菌在免疫调节,保持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保护消化道感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肠道免疫系统,乳酸菌免疫调节在抗炎、抗感染、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特性评价方法。
顾瑞霞
关键词:乳酸菌免疫调节
嗜热链球菌grx02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嗜热链球菌grx02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前期体外筛选获得的具有良好抗氧化功能的S.thermophilus grx02进行急性酒精肝损伤大鼠实验,并与双歧杆菌BF进行对比,各乳酸菌组灌胃含乳酸...
栾少萌王慧晶陈霞杨振泉顾瑞霞孙云
关键词:乳酸菌酒精性肝损伤抗氧化
文献传递
不同来源鼠李糖乳杆菌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菌株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并分析不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从56份采集自中国新疆和田和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老人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中,经生理生化分析和API 50CHL试验条鉴定,获得10株Lr。对10株Lr分离株和1株Lr标准株ATCC7469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5条在菌株水平上具有鉴别力的引物P14、OPG28、OPG25、P7和P4并建立和优化了Lr菌株RAPD指纹图谱扩增方法。根据RAPD结果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大小在100~2000bp之间,菌株间呈现显著的DNA多态性,不同来源的Lr分离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1-0.935之间,在相似系数0.80水平上可以将11株Lr菌株分为5个类群,其中分离自新疆和田的Lr菌株归在类群B和类群C,而分离自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Lr菌株归在类群D和类群E。【结论】应用RAPD方法对Lr菌株进行分子鉴别是可行的,不同来源的Lr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种内遗传多态性和不同的亲缘关系。
顾瑞霞杨振泉蔡敬敬李正华陈顺利罗珍兰
关键词:鼠李糖乳杆菌指纹图谱多态性聚类分析
邻苯二甲醛-硫酸比色法测定稀奶油中胆固醇含量被引量:6
2004年
为建立稀奶油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硫酸比色法测定稀奶油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胆固醇在553nm处有最大吸收峰,线性范围在1.00~1.73mg/g,平均回收率为95.07%(n=3,RSD=4.33%)。该方法快速准确,方法稳定,重复性好。
耿倩生庆海顾瑞霞
关键词:稀奶油胆固醇
耐热乳酸菌热致死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测定了从云南传统乳制品乳扇中筛选的2种6株耐热乳酸菌在60℃和65℃热处理条件下的菌株存活情况。发现E.faeciumgrx28的耐热能力最强,D60为6.45min,D65为1.32 min与其他菌株有显著差异。分别基于Linear,Weibull和Log-logistic动力学模型,对各耐热乳酸菌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活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使用1stopt1.0软件进行数据的曲线拟合及相关系数的分析,确定在60℃的热处理条件下,Weibull模型更适合描述菌株的残活量,而在65℃的热处理条件下,Logistic模型与菌株的存活曲线更为接近,得到各菌株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乳酸菌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乳酸菌的死亡变化并不相同。
张宜凤汪家琦顾瑞霞李启明杨振泉朱小红王慧晶
关键词:乳酸菌
益生菌发酵牛初乳对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研究了益生菌发酵牛初乳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初乳经益生菌发酵,导致初乳PH值降低,初乳lgG活性也相应降低,在PH值为4.6时,lgG活性仅为初乳的25%.不同益生菌发酵初乳在不同PH值对大...
张小平顾瑞霞
关键词:牛初乳益生菌发酵致病菌
乳粉中花生四烯酸(AA)测定方法研究
2004年
采用气相层析法测定乳粉中花生四烯酸(AA)的平均回收率为95.9%,变异系数(CV)为4.06%,精密度(RSD)为1.9%,符合测定要求。表明该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完全可用于乳粉中花生四烯酸(AA)含量的测定。
葛庆丰张小平顾瑞霞何平
关键词:乳粉花生四烯酸
益生菌冰淇淋的开发被引量:9
2006年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中,冰淇淋成为继饮料、方便面后发展最为迅猛的产品之一。如何将冰淇淋的嗜好性与产品的营养和功能特性进行有机结合,是冰淇淋产品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冰淇淋发展简史与近年市场状况,益生茵的种类和作用,益生菌冰淇淋的优势、研究与开发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朱小红顾瑞霞
关键词:益生菌冰淇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