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晓红

作品数:69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儿童
  • 23篇贫血
  • 2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2篇障碍性贫血
  • 19篇细胞
  • 10篇骨髓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7篇治疗儿童
  • 7篇疗效
  • 7篇免疫
  • 6篇蛋白
  • 5篇循证
  • 5篇胰腺
  • 5篇障碍性
  • 5篇球蛋白
  • 5篇重型
  • 5篇小鼠
  • 5篇急性
  • 5篇儿科

机构

  • 66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复旦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67篇乔晓红
  • 40篇谢晓恬
  • 22篇石苇
  • 13篇周晓迅
  • 12篇卢双龙
  • 11篇邵越霞
  • 10篇唐晋清
  • 10篇李福兴
  • 8篇李威
  • 7篇何薇
  • 6篇顾昶娟
  • 6篇周宁
  • 5篇傅晓燕
  • 3篇蒋莎义
  • 3篇梁俊娟
  • 3篇覃大卫
  • 3篇郑桂芬
  • 3篇俞建
  • 2篇曹萍
  • 1篇高鸿云

传媒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中国小儿血液...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家庭用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新生儿,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2005年报道我国VLBWI的发生率为0.69%,随着围生期医学及新生儿学科的发展,我国VLBWI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王晓珺乔晓红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
中国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 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HAAA)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80~2011年收录的儿童肝炎...
乔晓红谢晓恬邵越霞
HL-60细胞内阿糖胞苷活性成分动态观察
2013年
目的探索与研究建立白血病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活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阿糖尿苷(Ara-U)水平测定方法,并观察白血病细胞内上述Ara-C活性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差异。方法采用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耐药细胞株(HL-60/R),在Ara-C作用下长期传代。对5、10、20、30、40、50代细胞,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动态观察和比较两种细胞内的Ara-C活性成分,即三磷酸阿糖胞苷(Ara-CTP)、与DNA嵌合的Ara-C以及Ara-U的水平。结果 HL-60细胞内Ara-CTP、与DNA嵌合的Ara-C在传至20代后,均呈现持续下降;在细胞传代初期至第40代,各阶段HL-60细胞内Ara-CTP水平均显著高于HL-60/R;在传代初期至第20代过程中,HL-60和HL-60/R细胞内的与DNA嵌合的Ara-C并无显著差异。经长期传代之后,HL-60细胞内的Ara-U呈持续上升,且均显著高于相同传代阶段的HL-60/R。结论白血病细胞在Ara-C的长期作用下,Ara-CTP、与DNA嵌合的Ara-C水平,在不同时段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可能是导致白血病患者发生对Ara-C耐药的主要原因。
唐晋清谢晓恬李威乔晓红石苇周晓迅邵越霞
关键词:阿糖胞苷
骨髓NKT细胞活性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中自然杀伤T细胞(nature killer T cell,NK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介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4例确诊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同年龄正常儿童1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骨髓中NKT含量;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NKT细胞后,分别在4种不同体系下进行扩增培养。A:α-Galcer+rhIL-2;B:α-Galcer+rhIL-2+rhG-CSF;C:OCH+rhIL-2;D:OCH+rhIL-2+rhG-CSF。测定NKT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扩增倍数;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测定NKT细胞扩增活化后表达IFN-γ、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中NKT百分率(0.827%±0.02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0.073%,Z=-3.810,P=0.000)。在各培养体系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对照组骨髓NKT均可明显扩增。在含有α-Galcer培养体系A和B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对照组NKT细胞的扩增能力均高于OCH体系C和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培养体系中加入rhG-CSF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NKT细胞的扩增能力下降(P<0.01),但表达IFN-γ的SFCs明显减少(P均<0.01);而表达IL-4的SFCs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NKT的数量和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但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在接受细胞配体(OCH或α-Galcer)+rhIL-2+rhG-CSF作用后,在获得NKT细胞一定程度扩增的同时,提高NKT的IL-4表达,降低NKT的IFN-γ表达,抑制T细胞向Th1分化,而促进T细胞向Th2分化,逆转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异常失衡的免疫介导致病机制,可能成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治疗途径。
梁俊娟乔晓红谢晓恬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自然杀伤T细胞
PBL结合医学模拟在长学制医学生儿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医学模拟教学在长学制医学生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以同济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儿科实习学生为研究组(n=41),2005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儿科实习学生为对照组(n=40)。在儿科实习阶段,研究组采用P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教学方式。应用成绩分析、对学生的PBL学习表现评分、学生问卷来评估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及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实习生的儿科出科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成绩优于对照组。教师对学生PBL学习表现评分的结果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在长学制医学生儿科实习中应用P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傅晓燕谢晓恬乔晓红唐晋清李福兴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T-bet、GATA3蛋白和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调节Th1/Th2细胞分化的T-bet,GATA3蛋白在不同程度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中的表达,同时比较其治疗前外周血IL-2、IL-4、IFN-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49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重型组和重型与极重型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病理切片中T-bet,GATA3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细胞因子IL-2、IL-4、IFN-γ水平。结果T-bet在重型与极重型组AOD值0.0170(0.0140~0.0210)显著高于非重型组0.0060(0.0051~0.0064),P=0.000。GATA3在重型与极重型组和非重型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53±0.0010,0.0052±0.0009,P=0.846)。IL-2及IFN-γ在重型与极重型组显著高于非重型组(P=0.000,P=0.007),IL-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结论骨髓衰竭重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其骨髓T-bet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外周血TH1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增高,调节Th1的T-bet蛋白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柯福彬Anil Kumar Yadav谢晓恬乔晓红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细胞T-BETGATA3
SAMHD1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
不育-α-基序结构域和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sterile alpha motif and histidine/aspartic acid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SAMHD1)是由真核生物SAMHD1基因编码,由62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总长度1878bp[1],该蛋白主要包含N-端核定位信号区(NLS)、不育α基序(SAM)结构域、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HD)结构域、T592磷酸化位点以及C-端可变区(Vpx结区)[2]。在灵长类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膜及细胞液等部位。SAM结构域主要参与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与核酸间信号传导、转录调节作用,HD结构域包含组氨酸/天冬氨酸两种氨基酸,具有脱氧核苷三磷酸水解酶(dNTPase)及核糖核酸酶(RNase)活性[3]。
王雨晴(综述)乔晓红
关键词:核定位信号白血病可变区天冬氨酸信号传导细胞液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8
2017年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疗效及其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6年6月至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和阿奇霉素组。布地奈德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mg/次,2次/d,连续3d,3d后为1次/d,共7d;阿奇霉素组予阿奇霉素治疗: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共3d。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及夜间睡眠评分比较。结果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治疗后第3、7、14天咳嗽治愈率分别为8.0%(4/50例)、32.O%(16/50例)、38.0%(19/50例),均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0(0/50例)、4.O%(2/50例)、6.0%(3/5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67、13.279、14.918,均P〈0.05);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治疗后第3、7、14天咳嗽好转率分别为28.0%(14/50例)、28.0%(14/50例)、26.O%(13/50例),均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10.0%(5/50例)、10.0%(5/50例)、8.0%(4/5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63、5.263、5.741,均P〈0.05)。布地奈德组治疗后第3、7、14天睡眠恢复正常的比率[8.O%(4/50例)、32.O%(16/50例)、42.0%(21/50例)]及好转率[30.0%(15/50例)、30.0%(15/50例)、30.0%(15/50例)]均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0(0/50例)、4.0%(2/50例)、6.0%(3/50例),12.0%(6/50例)、12.0%(6/50例)、10.0%(5/5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有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并显著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可能与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呼吸道高反应性有关,治疗上应选择吸入激素治疗,而非继续抗感染治
郑桂芬乔晓红卢双龙卞竹利耿锐
关键词:布地奈德慢性咳嗽肺炎支原体阿奇霉素
不同雾化方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郑桂芬乔晓红卢双龙卞竹利蒋英杰
长期传代后HL-60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与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及其耐药细胞株(HL-60/R)经过长期传代后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dck)mRNA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dck与阿糖胞苷(Ara-C)疗效及耐药现象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实时PCR方法和核素液闪法测定HL-60和HL-60/R细胞内dck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酶活性水平。通过体外培养传代,观察2种细胞株经长期传代(5、10、20、30、40、50代)后细胞内dck的mRNA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传代初期结果显示,HL-60和HL-60/R两组细胞株之间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3和0.17±0.03,活性值分别为0.069±0.006nmol.min-1.mg-1 protein和0.019±0.007nmol.min-1.mg-1 protein,HL-60的dck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HL-60/R(P<0.01)。并且两组细胞株之间的显著性差异(P<0.01)持续存在于各传代过程中。HL-60和HL-60/R两组各传代节点(10、20、30、40和50代)的dck mRNA表达水平与酶活性与本组第5代细胞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L-60及HL-60/R两组细胞株间的dck mRNA表达和酶活性在传代初期存在显著差异,且两组间的差异持续存在。但与各自的初期传代相比,长期传代后的dck mRNA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并不明显,提示dck仅与Ara-C的初期疗效明显相关,而与Ara-C耐药现象的发生可能无关。
唐晋清谢晓恬李威乔晓红石苇周晓迅邵越霞
关键词:阿糖胞苷脱氧胞苷激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