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文东

作品数:24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电子电信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3篇激光
  • 16篇激光测距
  • 8篇卫星激光测距
  • 4篇望远镜
  • 3篇卫星
  • 3篇激光测距系统
  • 3篇激光发射
  • 3篇光发射
  • 3篇波长
  • 3篇测距系统
  • 2篇单光子
  • 2篇单光子探测
  • 2篇电光
  • 2篇电光开关
  • 2篇散射
  • 2篇时间同步
  • 2篇天宫
  • 2篇天宫一号
  • 2篇同时测量
  • 2篇重复率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上...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北京卫星导航...

作者

  • 24篇孟文东
  • 20篇张忠萍
  • 18篇吴志波
  • 18篇张海峰
  • 12篇李朴
  • 10篇陈菊平
  • 7篇杨福民
  • 7篇邓华荣
  • 6篇陈婉珍
  • 5篇王元明
  • 4篇汤凯
  • 2篇胡伟
  • 2篇秦思
  • 2篇叶扬
  • 2篇黄佩诚
  • 2篇吴光
  • 2篇廖瑛
  • 2篇王劼
  • 2篇姜岩
  • 2篇程志恩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电子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飞行器测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测距收发共光路的后向散射规避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测距收发共光路的后向散射规避装置,包括光学组件,激光沿光路自发射端经所述光学组件进入望远镜系统,并经该望远镜系统发射至一待测物体并反射激光回波,或发生后向散射,分别形成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所述光学组件均...
龙明亮吴志波张海峰李朴邓华荣孟文东张忠萍
文献传递
一种星地激光时间比对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星地激光时间比对系统,其包括:地面设备,其向卫星发射激光脉冲信号,并记录地面发射激光脉冲信号时的地面钟的时刻值T<Sub>G</Sub>,同时记录地面接收到从卫星上反射回的所述激光脉冲信号时的地面钟的时...
孟文东张海峰黄佩诚王劼张忠萍叶扬胡伟王元明廖瑛陈婉珍杨福民
文献传递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时,由于望远镜机架受太阳辐照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指向误差时变性较大,影响了对白天卫星的精确跟踪指向。针对卫星过境天区,提出了一种通过白天恒星监视,实现望远镜局部指向误差快速修正的方法,消除环境温度变化效应,实现高精度望远镜指向。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60 cm口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为平台,应用短波截止滤光技术,实现了对亮于3等恒星的白天监视;并在卫星过境天区选择到6到7颗恒星进行观测,建立望远镜局部指向误差修正模型,以满足白天激光观测需求。该方法对白天卫星测距特别是高轨卫星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也可推广到其他需白天目标观测的望远镜系统。
翟术然张忠萍张海峰吴志波邓华荣王亮亮孟文东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高精度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的建立及观测
张忠萍陈菊平吴志波张海峰孟文东李朴杨福民陈婉珍秦思姜岩
该项目属空间目标高精度测量航天技术领域(代码07)。根据空间目标对激光反射方式,分为合作目标(角锥棱镜反射,原路返回)和非合作目标(表面散射,方向随机)。空间碎片属空间非合作目标,指环绕地球的失效、废弃航天器、火箭残骸、...
关键词:
关键词:激光测距
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激光雷达合作目标研制及应用
张忠萍陈婉珍李朴张海峰王元明孟文东吴志波杨福民陈菊平
该项目属于空间航天器激光雷达交会对接技术领域。用于空间航天器激光测量的合作目标安装在航天器舱外,为无源被动光学有效载荷,其作用是使激光信号沿入射方向原路返回,实现目标激光测量。激光合作目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实现地面站...
关键词:
关键词:激光雷达激光测量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一种多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及方法,用于测量空间目标的距离,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激光发射器,用于向空间目标发射激光;多个望远镜,用于接收从空间目标反射回的激光回波;多个与望远镜一一对应连接的接收控制装置,用于...
张忠萍吴志波张海峰李朴孟文东陈菊平
文献传递
单向激光测距及其测量试验被引量:28
2013年
激光测距是空间飞行器轨道测定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传统激光测距是测量激光信号的往返传输时间实现空间飞行器距离和轨道的测定。对于超月球距离的空间飞行器,该测量方式已不适用,必须采用单向激光传输,激光能量随距离平方衰减,其作用范围可超过月球达到行星际空间,这将是行星际激光测距的重要测量方式。利用地面激光测距系统,对一颗载有光子探测器和时间计时器的同步轨道卫星成功进行了单向激光测距实验,并与该卫星激光往返传输所测量的卫星距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单向激光测距的可行性。该测量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单向激光测距技术及我国行星际空间飞行器激光测量终端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张海峰孟文东吴志波陈菊平张忠萍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测距
非合作空间目标激光测距
杨福民张忠萍陈菊平陈婉珍唐晓军耿林吴志波张海峰王元明李朴孟文东
随着空间探测不断发展,航天飞行器和废弃物(亦称空间碎片)日益增多。为了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必须对它们的轨道于以精确测定和编目。常用测量技术有雷达和CCD光电两种。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技术----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激光用于合...
关键词:
关键词:激光测距
高重复率激光时间比对激光发射时序精确控制被引量:7
2021年
我国空间站即将首次开展高重复率(~kHz)星地激光时间比对,搭载的星载探测器拟采用固定门控开启模式,对地面激光发射时序的控制提出了高实时、高重复率和高精度等要求。基于卫星激光测距(SLR)的距离门控原理,提出高重复率激光时间比对地面激光点火信号精确产生方法,以使上行激光脉冲能在门控信号之后短时间内到达星载探测器,极大减少噪声干扰。该方法可在单片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实现,具有重复率大于10 kHz、控制精度5 ns以及软件交互简单等优势,结合方法计算精度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纳秒级触发抖动,预计地面激光发射时刻精度最终控制在10 ns以内,满足空间站激光时间比对激光发射时序的控制需求,并可为其他激光时间比对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耿仁方吴志波汤凯李岩孟文东张忠萍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高重复率
基于1.06 μm波长的空间合作目标及碎片高精度激光测距试验被引量:17
2020年
常规卫星激光测距大多数采用532 nm波长激光,但受激光能量和大气透过率低等瓶颈制约,在微弱目标探测如碎片激光测距、月球激光测距中使用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基于1.06μm波长的激光测距技术,分析了1.06μm测距技术在激光能量、大气传输、背景噪声、单光子探测等方面相对于532 nm激光测距的优势,分析了其应用于微弱目标激光测距的前景,提出了针对1.06μm激光测距系统的改造方案,在上海天文台532 nm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改造,国内首次利用1.06μm增强的In Ga As探测器实现对合作目标的高精度厘米级激光测距,证明了1.06μm波长激光测距技术在系统噪声和测量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实现了该波长对1500 km空间碎片目标的高精度激光测距,为未来远距离微弱目标高精度近红外波段激光测距提供了紧凑、低成本、易操作的测量技术方案.
孟文东张海峰邓华荣汤凯吴志波王煜蓉吴光张忠萍陈欣扬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近红外单光子探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