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旭东

作品数:43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基因
  • 15篇蛋白
  • 13篇细胞
  • 10篇转录
  • 9篇转录因子
  • 7篇基因表达
  • 6篇CTCF
  • 5篇锌指
  • 5篇克隆
  • 5篇HELA细胞
  • 4篇抑素
  • 4篇受体
  • 4篇特异
  • 4篇肿瘤
  • 4篇基因表达调控
  • 4篇分子
  • 4篇RNA干扰
  • 4篇病毒
  • 4篇病毒载体
  • 3篇荧光

机构

  • 42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43篇朱旭东
  • 31篇黄培堂
  • 9篇党颖
  • 5篇周晓巍
  • 5篇马清钧
  • 5篇李涛
  • 5篇冯怡
  • 5篇冯玉梅
  • 5篇何莉
  • 4篇赵兴卉
  • 4篇郭威威
  • 4篇沈晶晶
  • 4篇王荣
  • 3篇刘娟
  • 3篇王应雄
  • 3篇王孟薇
  • 3篇武瑞琴
  • 3篇吴本俨
  • 3篇尤纬缔
  • 3篇黄海力

传媒

  • 17篇生物技术通讯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层黏连蛋白受体稳定抑制细胞株的建立
2014年
目的:构建靶向层黏连蛋白受体(LR)基因的小发卡RNA(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鉴定其对LR的抑制效果,并筛选LR稳定抑制的He La细胞株。方法:设计针对LR的sh RNA序列,将此序列和H1启动子克隆入含有EGFP报告基因的p Lenti6/v5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病毒包装、细胞感染、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筛选得到的稳定细胞株中LR的表达水平。结果和结论:构建了含有LR靶向sh 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病毒后感染He La细胞,经抗生素筛选后获得了稳定抑制LR的细胞株;筛选后的细胞均可观察到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经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LR-sh6和LR-sh7均可显著抑制He La细胞株中LR的表达。
武瑞琴朱旭东周晓巍黄培堂
关键词:层黏连蛋白受体慢病毒载体RNA干扰HELA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HBx基因的人工转录因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能够特异结合乙型肝炎病毒HBx基因转录调控区的C2H2型三锌指蛋白和六锌指蛋白,以及融合了能够抑制基因转录的效应功能域的人工转录因子,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转录调节因子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陈薇赵兴卉黄培堂朱旭东周晓巍徐俊杰付玲
文献传递
特异识别HIV-1序列的锌指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在Biacore CM-5芯片上的固定
2007年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Biacore 3000研究锌指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将特异性识别HIV-15′端一段保守序列的三锌指蛋白固定在CM-5芯片上。方法:将特异性识别HIV-15′端一段保守序列5′-CTGTGTTTG-3′的三锌指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三锌指蛋白,超声碎菌进行SDS-PAGE分析;包涵体形式的表达产物用盐酸胍溶解后,经一步凝胶柱复性并纯化;随后摸索适宜固定的pH值并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固定。结果: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超声沉淀中,纯化及柱复性后的蛋白纯度为98.8%,并在CM-5芯片上成功固定。结论:本研究为利用Biacore实时定量研究锌指蛋白与其识别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尝试。
刘娟赵兴卉蒋世卫朱旭东黄培堂
关键词:锌指HIV-1包涵体BIACORE
人工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人工转录因子是通过模拟天然转录因子的结构,由人为设计的DNA结合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组成。人工转录因子的构建包括DNA结合结构域和功能结构域的构建,通过体外设计筛选或模建,然后进入体内与特异DNA序列结合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目前有关人工转录因子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疾病的治疗,药物发现和生产,农业生物技术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方面。
李世崇朱旭东陈昭烈黄培堂
关键词:人工转录因子DNA结合结构域功能结构域
Dc-Chol/DOPE介导siRNA对HeLa细胞的高效转染被引量:2
2005年
如何把小干涉RNA有效地递送到体内特异的靶细胞是RNA干涉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障碍。阳离子脂质体DC-Chol/DOPE已经成功地用于DNA药物的体内递送。研究表明DC-Chol/DOPE介导siRNA对HeLa细胞的转染与商品化的转染试剂L ipofectam ine 2000一样高效,而对细胞的毒性则要小得多。
党颖王应雄朱旭东郭威威王宇新黄培堂
关键词:脂质体转染小干涉RNA
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结构域的转录活性研究
2006年
目的:CTCF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多功能转录因子。利用细胞瞬时表达实验在HeLa细胞系中研究CTCF各结构域的转录活性。方法:借用CheckMate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的2个质粒pBIND和pG5LUC,将CTCF的N、M、C段及全长编码序列克隆至pBIND质粒的GAL4DNA结合结构域编码序列后的多克隆位点,将表达GAL4DNA结合结构域-CTCF融合蛋白的pBIND重组质粒与由腺病毒晚期主要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质粒pG5LUC共转染HeLa细胞系,检测CTCF各结构域对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转染含CTCFN段的质粒可使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增长至3.5倍以上;转染含CTCF其他片段的质粒对报告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在HeLa细胞中,对启动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的主要是CTCF的N段,而M段和C段几乎没有转录激活活性。
何莉朱旭东黄培堂
关键词:CTCF转录因子转录激活
利用RNA干扰抑制人肝癌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核因子-κB(NF-κB)p65基因在人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p65的cDNA序列中挑选3个RNA干扰靶位点,用体外转录法制备siRNA,以萤光素酶基因的siRNA为对照,分别转染Hep3B和SMMC-7721细胞,用逆转录半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siRNA对p65基因表达的抑制效率。结果:3条siRNA对p65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其中2条siRN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最高抑制效率约为70%。结论:制备的p65-siRNA可用于研究NF-κB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季锡清王荣胡志前黄培堂朱旭东
关键词:核因子-ΚBP65基因肝细胞癌细胞RNA干扰
S100A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100A4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QRT-PCR检测20例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100A4 mRNA的转录。构建胃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00A4蛋白在208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0例胃癌中,55%(11/20)S100A4转录水平升高,平均升高倍数为2.31倍,S100A4表达升高者多为有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08例胃癌患者中,S100A4在正常胃黏膜、癌灶、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9.4%、28.1%、32.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灶中S100A4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浸润至肌层以下者表达阳性率高于浸润至黏膜和黏膜下层者(P<0.05);进展期胃癌中S100A4表达升高比例(29.3%)高于早期胃癌(9.4%,P<0.05);癌灶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100A4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100A4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结论在胃癌的进展过程中存在S100A4的异常表达,该现象是一个散发的晚期事件;对转移淋巴结中S100A4蛋白表达的分析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黄海力吴本俨朱旭东尤纬缔王卫华王孟薇
关键词:胃肿瘤S100A4基因生物学行为
一种CTCF蛋白的新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CF蛋白的新用途。本发明提供了抗CTCF的抗体在制备辅助检测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肿瘤细胞为宫颈癌细胞、肝癌细胞或乳腺癌细胞。所述宫颈癌细胞为HeLa细胞,所述肝癌细胞为HepG2细胞...
朱旭东沈晶晶王荣何莉郭威威黄培堂
文献传递
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果 重组人内皮抑素 10μg/mL时可抑制bFGF刺激下HUVEC的增殖,抑制率达到 42 1% (P<0 05); 100μg/mL的内皮抑素可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 7d时新生血管长度较未治疗组减少 30 9%(P<0 01),新生血管化面积减少了 13 7% (P<0 01)。 结论 内皮抑素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相关眼科疾患的药物。
冯怡冯玉梅朱旭东马清钧
关键词:内皮抑素角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