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伟

作品数:23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缺损
  • 10篇间隔缺损
  • 10篇封堵
  • 9篇心动图
  • 9篇封堵术
  • 9篇超声
  • 7篇心动图引导
  • 7篇房间隔
  • 7篇房间隔缺损
  • 6篇心动描记术
  • 6篇球囊
  • 6篇描记
  • 6篇描记术
  • 6篇超声心动描记
  • 6篇超声心动描记...
  • 5篇球囊成形
  • 5篇球囊成形术
  • 5篇介入
  • 5篇超声心动图

机构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3篇张大伟
  • 22篇张凤文
  • 21篇潘湘斌
  • 20篇欧阳文斌
  • 16篇逄坤静
  • 13篇李守军
  • 13篇郭改丽
  • 12篇刘垚
  • 10篇胡盛寿
  • 5篇王首正
  • 2篇舒畅
  • 2篇赵星
  • 2篇逢坤静
  • 2篇孟红
  • 2篇葛怡
  • 1篇马坚
  • 1篇方坤
  • 1篇张澍
  • 1篇葛怡
  • 1篇张燕搏

传媒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心脏大会...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1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0至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105例婴幼儿PD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将患儿分为大口径组(动脉导管内径≥4 mm,n=64)和中小口径组(2 mm≤动脉导管内径<4 mm,n=41)。两组患儿术中均在胸骨上窝超声引导下经左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进行动脉导管封堵,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5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口径组与中小口径组相比,患儿PDA直径[(5.7±1.4)mm vs(2.7±0.6)mm,P<0.001]及封堵器直径[(10.6±1.8)mm vs(7.2±1.3)mm,P<0.001]较大;术后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9%(7/64)vs0(0/41),P=0.028]及术后即刻残余分流率[15.6%(10/64)vs 2.4%(1/41),P=0.031]较高。大口径组1例患儿术后2天因出血致心包压塞,急诊行心包引流术后痊愈。术后随访(11.6±7.8)个月,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1/64)vs 0(0/41),P=0.421],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两组患儿在随访期间均无封堵器脱落、溶血、心包积液及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大口径PDA患儿,需注意术后残余分流及血小板减少的观察和随访。
欧阳文斌胡盛寿王珊逄坤静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郭改丽李守军潘湘斌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手术封堵婴幼儿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逄坤静李守军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3年2至8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术的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TE组(30例)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组(35例).TTE组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仅在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EE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下,仅在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TTE组的28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其余2例患者因TTE图像显示不清,改为在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EE组比较,TTE组的手术时间较短[(52.77±9.00) min比(60.11±9.15)min,P<0.05],呼吸机通气时间较短[(0.25 ±0.95)h比(3.17±0.69)h,P<0.05],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较短[(1.50±1.96)h比(16.43±6.99)h,P<0.05],丙泊酚使用量较少[(2.41±2.97) mg/kg比(9.43±3.70)mg/kg,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和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在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可行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潘湘斌李守军胡盛寿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田鹏声张燕搏逄坤静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
潘湘斌逢坤静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郭改丽刘垚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引导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治疗术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超声检查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40例,房间隔缺损大小(11.37±3.61)mm。单纯采用经胸超声引导,于局麻或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复查封堵效果。结果37例患儿在普通经胸二维超声监测引导下封堵器置入成功,操作过程简易、安全。3例患儿因经胸超声图像显示不清,于术中行气管插管后,改为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封堵成功。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引导可以完成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而且避免了经食管检查的痛苦及风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逄坤静王浩孟红赵星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刘垚潘湘斌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0例,年龄(7.9±3.O)岁,体重(26.7±7.6)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62.9±11.9)mmHg,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4.5±1.5)mm。患儿均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在经食管超声及经胸超声混合引导下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直径1.2~1.5倍。球囊扩张后,通过导管测压并进行超声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球囊直径(19.9±2.3)mm,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直径比为1.37±0.06,术后即刻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5.5±4.3)mmHg。2例患儿出现肺动脉瓣少量反流。所有患儿存活,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5±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6.3±4.7)mmHg。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刘垚郭改丽逄坤静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超声心动图
单纯超声引导经颈静脉封堵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被引量:10
2019年
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2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A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大伟潘湘斌李萍欧阳文斌张凤文刘垚王首正赵广智鲁雯馨逄坤静舒畅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幼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幼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20例,年龄(4.2±1.2)岁,体质量(18.2±4.2)kg,房间隔缺损直径(13.4±3.3)mm。患者均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器置入后,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即刻手术效果。 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器直径14~26 mm。患者均未发生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呼吸机通气时间为(2.9±0.8)h,住院时间为(3.2±0.7)d。 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幼儿不仅能避免X线损伤,而且有效、安全。
潘湘斌逄坤静胡盛寿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郭改丽葛怡李守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以复合技术理念改进经皮介入技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
目的 在复合技术理念的指导下,复合团队在外科手术室采用超声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郭改丽逄坤静李守军
提高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鞘管在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健康雄性小猪,自1月龄开始每日口服富含胆固醇(0.5%)的食物及维生素D2(100000IU/d),2个月后通过经胸超声测量主动脉瓣压差。选取16只主动脉瓣压差〉30mmHg(1mmHg=0.133kPa)的小猪,按中心随机方法随机分为A、B2组,每组8只,A组采用新型动脉鞘管,B组采用传统动脉鞘管。2组小猪经胸骨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插入动脉鞘管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结果2组小猪均成功实施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术前A组主动脉瓣压差为(41.3±3.9)mmHg,B组为(40.6±3.5)mmH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4)。术后2组小猪主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2.5±1.6)mmHg和(12.8±1.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23.79,P均〈0.001)。A组导丝通过主动脉瓣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2.6)min比(27.4±4.6)min,t=5.88,P〈0.001]。A组误人冠状动脉的次数(1比10)及发生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损伤的例数(0比5)明显少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2.219,P=0.029、0.027)。结论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应用新型动脉鞘管行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较传统动脉鞘管更安全。
张凤文欧阳文斌张大伟郭改丽刘垚逢坤静李守军潘湘斌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