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动脉
  • 4篇肋骨
  • 4篇肋骨骨折
  • 3篇手术
  • 3篇创伤
  • 2篇动物
  • 2篇多发肋骨
  • 2篇血管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主动脉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2篇创伤性
  • 1篇单侧
  • 1篇动力性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搭桥术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赵永红
  • 5篇杨异
  • 4篇吴伟铭
  • 4篇高宗礼
  • 4篇苏肇伉
  • 4篇赵天成
  • 3篇张海波
  • 3篇何伟伟
  • 2篇吕志前
  • 2篇成少飞
  • 2篇蒋祖明
  • 2篇张柽
  • 2篇林海平
  • 2篇邹文艳
  • 1篇俞晓青
  • 1篇王顺民
  • 1篇徐志伟
  • 1篇陈海泉
  • 1篇李谦平
  • 1篇刘锦纷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连枷胸肋骨骨折手术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估非连枷胸肋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9例非连枷胸肋骨骨折病例(骨折数≥3根),测定并比较患者入院即刻(IN)、术前1天(PRE)以及术后第1、2和7天(D1、D2、D7)的相应疼痛指数(PAIN)、肺功能指标,即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的差异。结果109例非连枷胸肋骨骨折患者中男性85例(78.0%),女性24例(22.0%);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2岁);合并多发伤75例(68.8%),单纯胸外伤34例(31.2%);平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21分;平均肋骨骨折数5.79(3~16)根;平均入院至手术时间4.36(1~16)d。术后所有患者获得治愈,术后切口感染2例(1.8%),切口周围麻木5例(4.6%)。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后第7天即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肺功能指标(VC、FEV_1和P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数≥3根的非连枷胸肋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早期即可明显缓解疼痛,快速恢复肺功能,手术简单安全。
李扬何伟伟杨异吴伟铭高宗礼赵永红郭翔赵天成
关键词:手术治疗肺功能疼痛指数
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内皮抑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2,VEGFR2)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血清VEGFR2和ES水平进行ELISA法检测,分析其变化、临床特征及意义。结果:手术前后ES水平分别为9.82(9.51,10.13)ng/mL和9.47(9.08,9.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前后VEGFR2水平分别为8.78(8.28,9.28)ng/mL和8.93(8.41,9.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手术前ES水平与VEGFR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手术后ES水平与VEGFR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1,P=0.031)。手术前后ES表达水平变化值除了与患者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029,P<0.05)外,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VEGFR2水平变化值与患者的吸烟指数、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可导致NSCLC患者ES水平下降,VEGFR2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术后发生早期转移的原因之一,提示有必要在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抑制剂ES。
杨异高宗礼赵天成吴伟铭赵永红何伟伟林海平
关键词:内皮抑素类
Dehydromonocrotaline诱导建立犬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
2006年
我们通过静脉注射Dehydromonoerotaline(DMCT)成功地建立了大动物犬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赵永红苏肇伉张海波陈会文蒋祖明邹文艳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模型DE静脉注射大动物
肋骨骨折延迟愈合合并迟发性肺疝1例被引量:3
2019年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钝性胸部创伤越来越常见,表现为血胸、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连枷胸及肺疝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局部胸壁软化和反常呼吸是典型的连枷胸表现,手术指征明确。本研究报道1例手术治疗多根肋骨单处骨折3个月后仍伴胸壁软化,反常呼吸,且合并迟发性肺疝。
高二击李扬郭翔赵永红杨异
关键词:肋骨骨折延迟愈合
左心房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1例
2009年
病人 男,63岁。咳嗽、气促半年,并有晕厥史;1年前曾因右肾肿瘤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透明细胞癌,曾化疗。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示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化验为漏出液,并找到腺癌细胞(图1)。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椭圆形均匀一致的反射光团,随心动周期摆动,舒张期移向二尖瓣口,收缩期退回左房,房间隔完整,无卵圆孔未闭,诊为左房黏液瘤。
赵永红吕志前吴伟铭张柽
关键词:左心房左房黏液瘤舒张期杂音术后病理检查双侧胸腔积液房间隔完整
小婴儿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的Ⅰ期手术治疗
2006年
目的总结小婴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Ⅰ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9月~2004年8月,手术治疗小婴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手术年龄18d^7个月,平均年龄(3.37±2.45)个月,平均体重(5.33±1.72)kg。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病例分型A型7例,B型3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主动脉弓中断和心内畸形。结果全组病例均存活,随访3个月~3年,恢复良好。结论小婴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术野暴露清楚,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由于该病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宜尽早手术。
赵永红苏肇伉徐志伟刘锦纷曹鼎方丁文祥
关键词:主动脉弓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分析创伤性膈肌破裂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
赵天成赵永红杨异高宗礼
左肺反向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反向肺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正常犬作为实验对象,利用牛颈静脉作为连接血管材料,建立左肺反向循环模型。于反向循环术前、术后2h、2周时测定血流动力参数和动脉血气,用超声流量仪测定左肺动脉流量。动物饲养到2周时行心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反向循环肺灌注情况,动物处死后取部分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犬行左肺反向循环术后2h、术后2周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并能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反向循环后左肺动脉流量无减少,心导管造影右侧肺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清晰,左侧牛颈静脉及肺静脉系统亦显影清晰,吻合口通畅。大体观察左、右肺无差别,组织病理学检查左、右肺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左肺反向循环具有可行性,可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肺的正常结构和通气交换功能。
赵永红苏肇伉王顺民张海波陈恩
关键词:肺循环动物
多发肋骨骨折导致乳糜胸2例分析
2011年
我科近期收治2例多发肋骨骨折伴乳糜性胸腔积液患者,其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均同传统意义上的乳糜胸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8岁。因交通事故致左侧胸背部疼痛1 d入院,诊断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少量液气胸,
林海平成少飞赵永红吕志前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手术时机和合并伤联合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及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行同期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794例行单纯肋骨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分为<3 d组(221例)、3~7 d组(337例)和>7 d组(236例),比较3组患者骨折断端平均固定时间、术后皮下负压引流时间和并发症情况。选择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41例,分为同期联合手术组(同期手术组,316例)和分期手术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麻醉费用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机的研究中,3~7 d组的患者骨折断端平均固定时间显著短于<3 d组和>7 d组,<3 d组显著短于>7 d组(P值均<0.05)。<3 d组患者的术后皮下负压引流时间显著短于3~7 d组和>7 d组,3~7 d组显著短于>7 d组(P值均<0.05)。3~7 d组患者的术后切口不良事件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3 d组和>7 d组(P值均<0.05),<3 d组与>7 d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合并伤联合手术的研究中,分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静脉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同期手术组(P值均<0.05),麻醉费用显著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肋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的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影响。伤后3~7 d是肋骨骨折手术的最佳时间。对于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同期联合手术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多次麻醉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并降低治疗费用,是经济、有效且安全的。
何伟伟杨异吴伟铭高二击李扬高宗礼赵永红赵天成郭翔
关键词:肋骨骨折胸部创伤手术联合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