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伟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8篇静脉
  • 6篇手术
  • 6篇外科
  • 5篇血管
  • 5篇外科手术
  • 4篇动静脉
  • 4篇动静脉转流
  • 4篇血栓
  • 4篇主动脉
  • 4篇转流
  • 4篇静脉转流
  • 4篇腹主动脉
  • 3篇血管外科
  • 3篇血管外科手术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主动脉瘤
  • 3篇静脉血

机构

  • 19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勒流医院

作者

  • 19篇吕伟明
  • 12篇林勇杰
  • 9篇王深明
  • 8篇常光其
  • 7篇吴壮宏
  • 5篇李晓曦
  • 4篇黄雪玲
  • 4篇李松奇
  • 4篇陈国锐
  • 2篇胡作军
  • 2篇谭最
  • 2篇詹世光
  • 1篇黄勇慧
  • 1篇叶财盛
  • 1篇李浩
  • 1篇黄灿之
  • 1篇吴庆华
  • 1篇刘仁斌
  • 1篇庄文权
  • 1篇杨建勇

传媒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8篇1998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主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诊断
1998年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诊断腹主动脉瘤76例,肾上型14例,其中7例为胸腹主动脉瘤;肾下型62例,与CT、MRI、DSA或术后诊断对照,证实诊断准确率达到98.6%。总结出其声像图特征和意义。指出CDFI可确定腹主动脉瘤的种类、类型,位置和大小,为设计手术方案和选择适当的人工血管提供依据。由于CDFI对此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无创、安全、经济,并易于追踪和观察以及术后随访,可作为中老年人筛选、普查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黄雪玲陈国锐吕伟明叶有强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彩超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11例的体会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方法对 1995~ 1999年间收治的 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结果经动脉栓塞后再行瘤体切除 ,术中平均出血量 35 0ml,与未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 6 5 0ml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同时栓塞后的瘤体均可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肿瘤切除率。
李松奇叶财盛林勇杰常光其吕伟明王深明吴庆华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动脉造影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主动脉栓塞 (AAE ) 17例 ,急性主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AAT ) 18例。腹主动脉均为完全阻塞 ,均累及双侧髂动脉。全组病例行急诊手术。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管取栓18例 ,腹主动脉切开取栓 11例 ,主 -髂动脉人工血管重建 2例 ,主 -股动脉旁路 2例 ,双侧腋 -股动脉旁路 2例。手术死亡率 2 5 .7% (9/3 5 )。术后出现动脉栓塞再发 3例 ,截肢 3例 ,肾功能衰竭 3例 ,截瘫 4例 ,缺血性结肠炎 5例 ,性功能减退 1例及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1例。结论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是一种具有很高死亡率的急症 ,尽早诊断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
胡作军王深明李松奇吕伟明王燕华
关键词:腹主动脉急性病
一期动静脉转流并水压逆向破坏深静脉瓣的血管造影评价
2000年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期动静脉转流术并水压逆向破坏深静脉瓣后 ,能否使动脉血更有效地沿静脉系统向远端缺血肢体逆行灌注。材料与方法 :先取40条狗后肢进行测定破坏股静脉瓣所需的压力。另用10只狗做一期动静脉转流并水压逆向破坏深静脉的动物模型研究。结果 :狗后肢深静脉瓣抵抗逆向压力为20 23±3 09kPa。在一期动静脉转流基础上 ,加水压逆向破坏深静脉瓣 ,可加速远端深静脉瓣的破坏 ,确保动脉血向更远端逆行灌注。同时可形成更丰富的侧支循环 ,不会增加肢体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在一期动静脉转流基础上 ,加上水压逆向破坏深静脉瓣 ,有利于动脉血沿深静脉系统向远端逆行灌注 ,而且能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 ,对尽快挽救远端缺血肢体起着积极作用。
庄文权吕伟明陈伟杨建勇林勇杰黄勇慧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26例颈动脉体瘤诊治经验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报告26例、28侧颈动脉体瘤。病史、体征、CT、超声彩色多普勒以及DSA动脉造影均有诊断价值。动脉造影不仅有确诊作用,而且可作术前经血管内供肿瘤动脉栓塞、经颅多普勒检查患侧大脑半球侧支循巧代偿情况、改进手术操作步骤均有助于减少肿瘤剥离术中出血,提高肿瘤荆离切除率。对于无法用剥离法剥离切除病例可按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作一期或分期肿瘤、颈总动脉分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术。
林勇杰吕伟明李松奇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栓塞剥离术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三种术式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
2001年
吕伟明李晓曦王深明林勇杰
关键词:外科手术术式适应证手术指征
一期动静脉转流与并加压破坏深静脉瓣对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改进一期动静脉转流术的疗效。方法:10只狗双后肢,随机选择一侧后肢行一期动静脉转流,另一侧行一期动静脉转流加水压破坏深静脉瓣。术后30天通过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后者能更有效地加速远段深静脉瓣的破坏,使动脉血逆行更远,同时形成更为丰富的侧枝循环,而不会增加肢体肿胀和深静脉血栓的机会。结论:一期动静脉转流加水压破坏深静脉瓣可能是治疗严重肢体缺血更为有效的方法。
吕伟明林勇杰吴壮宏陈国锐
关键词:静脉瓣动静脉转流显微外科手术
甲状腺髓样癌20例临床分析
1998年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认识,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1年中20例MTC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女性11例,男性9例.就诊时平均年龄42岁,病程1月至20年,平均2.7年,肿块位于一侧甲状腺者11例,位于双侧者9例,侵犯或压迫气管者6例.有19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5年以上存活率63%(10/16)。结论:MTC发展较缓慢,但易馒犯或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应积极地进行彻底性手术治疗。
吴壮宏王深明李晓曦吕伟明刘仁斌黄雪玲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科治疗几种术式疗效评价被引量:24
1998年
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包括腰交感神经节切除120例,大网膜移植10例,静脉动脉化28例,其中12例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Ⅰ、Ⅱ期TAO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效果良好,Ⅲ期TAO作大网膜移植或静脉动脉化,近期疗效满意。
林勇杰吕伟明谭最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网膜移植静脉动脉化
血运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总结对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重建患肢血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重建肢体血液循环的 49例 5 6侧肢体进行回顾性分析。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髂动脉 ,股动脉或股 -月国动脉。手术指征是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和趾端坏疽。手术方式是股动静脉转流术 12例 14侧肢体 ,人造血管旁路搭桥术 2 8例 33侧肢体 ,动脉内膜切除及股深动脉补片成形术 5例 5侧肢体 ,一期截肢 4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38个月。在重建血运的 5 2侧肢体中 ,4侧出现患肢坏疽而截肢 ;共截肢 8侧 ,累计截肢率为 14.3%。人造血管旁路搭桥术、动脉内膜切除及股深动脉补片成形状的肢体血流通畅率为 6 8.4%(2 6 / 38侧肢体 ) ,保肢率为 94.7% (36 / 38侧肢体 ) ;股动静脉转流术的保肢率为 85 .7% (12 / 14侧肢体 )。结论 血运重建是救治下肢动脉闭塞患肢的有效方法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动脉旁路搭桥、动脉内膜切除及股深动脉补片成形或股动静脉转流术。
李晓曦吕伟明常光其吴壮宏林勇杰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人工血管血运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