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昌震

作品数:45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骨折
  • 11篇脊柱
  • 11篇骨质
  • 11篇骨质疏松
  • 10篇椎体
  • 9篇腰椎
  • 9篇颈椎
  • 8篇疏松性
  • 8篇骨质疏松性
  • 7篇椎间盘
  • 6篇椎体成形
  • 6篇椎体成形术
  • 6篇疗效
  • 5篇胸椎
  • 5篇手术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椎骨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椎体成形术治...

机构

  • 3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西安市红十字...
  • 4篇延安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汉中职业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9篇昌震
  • 22篇郝定均
  • 22篇贺宝荣
  • 15篇郭华
  • 14篇许正伟
  • 11篇闫亮
  • 9篇杨小彬
  • 8篇惠华
  • 5篇赵志刚
  • 4篇王晓东
  • 4篇赵勤鹏
  • 4篇郑博隆
  • 4篇高林
  • 4篇刘团江
  • 3篇昌征
  • 3篇王晓东
  • 3篇王栋琪
  • 3篇张正平
  • 3篇陈明霞
  • 2篇吴起宁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骨科
  • 2篇第七届西部骨...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的超微结构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的超微结构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取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观察。评价退变程度与病程,发病年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JOA改善的关系。结果:(1)胶原...
贺宝荣郝定均许正伟郭华王晓东昌震陈明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超微结构临床症状
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不稳定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
2015年
背景:老年人较易发生不稳定性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临床对其进行修复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案,以往大多实施内固定治疗。但目前关于老年股骨不稳定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方法的具体选择,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观察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不稳定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3例老年股骨不稳定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实施常规内固定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和术中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股骨不稳定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并发症少,且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张正平昌震赵勤鹏
关键词:人工假体不稳定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钉道强化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退变的发展,引起小关节增生内聚,造成中央管和神经根管的狭窄。患者病程长,症状重,常并发椎间失稳和侧后凸畸形,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需外科干预。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强度降低,螺钉把持力下降,术后容易出现内固定的松动,移位,影响手术疗效。
昌震李浩鹏许正伟郭华王彪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
单侧双通道全内镜辅助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双通道全内镜辅助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U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接受ULIF治疗的2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收集随访资料包括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时评定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评分,以评估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79.15±42.0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2.67±41.92)mL,平均卧床时间为(1.51±0.42)d,平均住院时间为(4.82±1.13)d。术后1周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001),且在后续随访中进一步降低。术后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满意率达86.4%,术后6个月满意率为95.4%。术后1周及术后6月时临床疗效显著的比例分别为18.2%和63.6%。结论ULIF手术具有短期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及中期临床疗效佳等特点,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供脊柱外科医师选择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高林高翔成刘继军昌震王晓东郝定均都金鹏赵志刚闫亮杨小斌惠华贺宝荣黄云飞
关键词: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植骨融合
MicroRNA-9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015年
目的:MicroRNA(miRNA)是一类对基因表达起着转录后调控的小分子RNA,在正常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其中,miR-9是一个序列高度保守的成员,在神经发育中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多种行为,包括分化、迁移等。但是,目前研究发现的miR-9的功能还存在一些相互矛盾和不清楚的地方,因此,我们拟构建miR-9的过表达载体,以便于对miR-9进一步的仔细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分子克隆的常用方法,以pcDNA6.2-GW/miR为基础,构建出pcDNA6.2-GW/miR-9的表达质粒,分别用PCR、酶切和测序的方法验证质粒构建的正确性,并在Hela细胞和NIH3T3细胞中验证该质粒是否可以过表达miR-9小分子。结果:我们成功构建出正确的pc DNA6.2-GW/miR-9表达质粒,并且该质粒无论在人源的Hela细胞还是在小鼠源性的NIH3T3细胞中都可以过表达miR-9小分子。结论:构建了一个在不同种属间通用的miR-9过载体,为我们进一步研究miR-9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正平赵勤鹏黄琳红王栋琪许正伟郭华昌震刘团江
关键词:MICRORNAMIPC
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与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可弯曲椎体成形器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0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1例,女79例;年龄55~88岁,平均70.3岁,骨折椎体分布为T5~T1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患者(67例)接受可弯曲椎体成形器治疗,B组患者(73例)接受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对侧分布率和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1 d、术后1、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26.7个月。A、B患者的手术时间[(28.1±4.2)、(26.3±3.2)min]和骨水泥渗漏率[34.3%(23/67)、17.8%(13/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的骨水泥注入量[(5.6±1.2) mL]和骨水泥对侧分布率(71.5%±11.3%)均高于B组[(4.9±1.1) mL和65.7%±12.9%],术后1、2年A组的VAS评分[(2.8±0.7)、(3.0±0.9)分]和后凸cobb角(25.2°±5.2°、26.8°±5.5°)低于B组[(3.1±0.8)、(3.4±0.8)分和27.7°±4.9°、29.1°±1.6°],术后1、2年A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39.2%±8.1%、37.1%±7.2%)高于B组(35.4%±7.8%、33.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相比于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能获得更好的骨水泥椎体对侧分布,有效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同时能达到更好的远期止痛效果。
郑博隆郝定均闫亮许正伟杨小彬昌震贺宝荣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椎骨折可弯曲
复位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治疗伴内侧髌股韧带及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采用可吸收棒复位固定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修复治疗伴有MPFL及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81例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52例;年龄为16~33岁(平均17.7岁)。采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固定联合MPFL修复治疗的65例纳入固定修复组,采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清理联合MPFL修复治疗的16例纳入清理修复组。收集两组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再脱位的发生率及膝关节疼痛情况等,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 81例病人平均随访28.6个月。固定修复组出现2例(2/65,3.08%)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例(3/65,4.62%)再脱位;清理修复组有1例(1/16,6.25%)再脱位,4例(4/16,25.00%)膝前疼痛。固定修复组的IKDC评分由术前的(43.1±13.2)分提高到术后的(83.8±6.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8.3±6.2)分提高到术后的(87.1±9.8)分;清理修复组的IKDC得分由术前的(42.3±9.8)分提高到术后的(80.2±3.2)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9.5±5.4)分提高到术后的(81.3±5.4)分。两组手术前后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的IKDC、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可吸收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联合MPFL修复是治疗伴有MPFL及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昌震郑江张明宇康鑫张宪张亮
关键词:髌骨脱位骨软骨骨折内侧髌股韧带可吸收棒
脊髓病体征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意义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脊髓病体征在需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M)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颈椎病主诉患者152例,根据是否有脊髓损伤症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组(CM组)78例,对照组74例,对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特征、脊髓病体征及术后JOA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CM组7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脊髓病体征更普遍(79%与57%;P=0.05)。脊髓病体征对于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敏感性不高,22%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任何的脊髓病体征。有脊髓信号改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脊髓病体征。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大多出现脊髓损害的体征,对于缺乏体征的患者,应结合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治疗方案。
昌震高文杰郭华王彪
关键词:脊髓损伤
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Denis 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Denis 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骶骨骨折患者87例,其中Denis 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8~51岁,平均32.7岁。致伤原因:坠落伤8例,车祸伤5例,挤压伤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骶神经根损伤症状,依据Gibbons标准:3型6例,4型9例。均行后路手术复位、骶管减压、探查松解神经、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植骨愈合情况,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0min;术中出血量780~1200ml,平均840ml。术中无相关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创面浅表感染,给予及时清创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残留骨盆畸形及假关节形成。无骨折再移位、深部感染等并发症。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明显改善,但遗留足下垂及下肢感觉减退;1例略有改善,除遗留下肢功能障碍外,尚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Gibbon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0±0.78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49±0.81分。1例术后9个月内固定断裂,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复查X线片和三维CT提示植骨融合,取出内固定;1例术后1年复查X线片提示S1椎体螺钉松动,患者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结论:后路手术复位、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以恢复腰骶复合体的解剖关系,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是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的有效方法。
许正伟郝定均郭华贺宝荣昌震刘洋
关键词:DENIS疗效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SOVCF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8例Ⅳ型CS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46例;年龄61~82岁[(71.2±12.3)岁]。骨折节段:T_(11)~T_(12)37例,L_(1)~L_(2)31例。32例行机器人辅助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机器人组),36例行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暴露剂量、术中导针调整次数、单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上关节突关节损伤、术中导针置入偏差和脑脊液漏及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18.2±5.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单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为(502.5±58.3)ml,明显少于徒手组的(690.2±45.9)ml;术中辐射暴露剂量为(32.6±10.8)μSv,明显低于徒手组的(48.6±15.2)μSv;术中导针调整次数为(2.1±0.3)次,明显少于徒手组的(20.7±5.8)次;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9.7%,明显高于徒手组的91.8%(P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SVA、TK、LL明显恢复(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内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SVA、TK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内末次随访时LL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SVA、TK、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明显降低(P均<0.05);与�
尹新华郝定均刘仲凯惠华闫亮杨小彬孔令擘昌震贺宝荣
关键词:脊柱后凸机器人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