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建民

作品数:16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地震
  • 6篇震源
  • 4篇信号
  • 3篇地壳
  • 3篇气枪震源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探测
  • 2篇信号检测
  • 2篇震波
  • 2篇水库
  • 2篇特性分析
  • 2篇人工震源
  • 2篇互相关
  • 1篇低速带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脉动
  • 1篇地震波传播
  • 1篇地震波衰减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图

机构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北京民族大学

作者

  • 16篇林建民
  • 11篇葛洪魁
  • 10篇王宝善
  • 6篇陈颙
  • 4篇杨微
  • 4篇陈顒
  • 2篇宋丽莉
  • 2篇陈蒙
  • 2篇徐平
  • 2篇王伟涛
  • 1篇唐杰
  • 1篇张先康
  • 1篇倪四道
  • 1篇罗桂纯
  • 1篇陈棋福
  • 1篇戴旭初
  • 1篇吴仁豪
  • 1篇吕俊强
  • 1篇姚琳
  • 1篇张尉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工震源的长偏移距地震信号检测和探测研究
地震波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迄今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过程和状态等知识几乎全部都来自地震波。地震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在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全球尺度的结构(如地球的分层结构,板块俯冲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天然...
林建民
关键词:人工震源地震信号信号检测地震学数据处理
基于互信息量的地震信号检测和初至提取方法被引量:27
2007年
本文将现代信息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信息论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互信息量检测地震信号并进行初至提取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互信息量随滑动窗口移动的变化情况可以明确标示出待测地震信号的存在,通过提取互信息量的突变点或峰值点,能够有效拾取地震波的初至时刻.这种方法还可以特别针对非传统的地震信号,如连续随机信号、随机脉冲序列等进行处理.在这些信号条件下,往往信噪比很低,波形随传播距离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效果不佳,而这种以随机信号检测为基础的互信息量探测方法具有很好的性能,很有发展前景.
李辉戴旭初葛洪魁王宝善林建民陈颙
关键词:互信息量
编码原理在地震探测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
目前地震探测主要还处于“第一代雷达”采用单个脉冲波的阶段。现代雷达中提高信噪比,增强目标探测能力的技术很值得借鉴。雷达信号利用编码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分辨率和很强的抗千扰能力,借鉴该技术,进行新型的地震探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
林建民王宝善陈顒葛洪魁
关键词:地震探测编码技术雷达信号
文献传递
宁夏及其邻区背景噪声能量来源方位及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由背景噪声互相关重建格林函数的技术已在地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背景噪声能量的空间分布、强度的季节变化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噪声互相关函数对格林函数的收敛性.文中利用宁夏及其周边地区33个宽频带台站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垂直分量的连续记录,计算了两两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并对该地区5~ 10s及10~20s的背景噪声能量的优势方位及强度随季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10s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中国东部的海岸线,其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0~20s的噪声能量不仅强度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其优势方向也随季节具有明显变化,受到多个大洋的交替影响.研究表明,宁夏及其邻区的背景噪声场具有较为复杂的特征,在进行后续研究时要予以充分考虑.
谢晓峰杨微李俊林建民王伟涛姚琳吕俊强
关键词:背景噪声
大容量气枪震源子波激发特性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大容量气枪水库激发作为陆地震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成功验证.为进一步提高气枪震源激发效果,本文通过水库气枪激发试验对单枪容量为2000 in^3的气枪震源激发子波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依据近场水听器和远场短周期地震仪记录数据,分析气枪震源沉放深度、工作压力等不同激发条件对压力脉冲和气泡脉冲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根据不同尺度地下结构探测对震源激发信号的要求,调整气枪激发参数和激发环境,获得最佳激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沉放深度对压力脉冲波形影响较小,其优势频率不随沉放深度而改变;(2)随着沉放深度从5 m增加到11 m,气泡脉冲的优势频率由5 Hz增加至7 Hz,其最大振幅亦近线性递增;(3)工作压力越大,激发压力脉冲能量越强,而对气泡脉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频降低.适合远距离深穿透地下结构探测的低频信号主要来自大容量气枪所激发气泡的反复振荡,由于气枪振荡过程非常复杂,本文通过较为简洁的数学和物理模型进行了解释.
林建民王宝善葛洪魁徐平陈颙
关键词:水库
偏振分析在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给出了一种3分量地震数据偏振分析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人工地震勘探信号的提取中。该技术基于时域算法,通过对协方差矩阵的本征分析,在滑动时间窗内计算偏振特性,由偏振椭圆导出表征质点运动的各种属性,并利用质点运动的特征构建偏振滤波器。本文对3分量合成地震记录和野外探测实验的实际3分量记录进行偏振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偏振滤波,有效地提高了信噪比。
林建民杨微陈蒙吴仁豪葛洪魁
关键词:偏振分析
大容量气枪震源特征及地震波传播的震相分析被引量:82
2008年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陆上水库进行地震波激发试验,研究陆上水库环境下激发气枪震源所产生的地震波特征及传播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大容量气枪震源是具有丰富的10Hz以下低频信号的低频震源,其激发的地震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穿透深度深的特点.在185km长的测线上均记录到了气枪信号,成功检测到Pg,Pc,P2,PmP和Pn等多组震相,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深地壳结构进行了一维速度结构正演,讨论了该区域壳幔过渡带的低速结构.气枪震源还具有一般炸药震源不具有的特征,如长期定点重复激发和有效转换S波的优点,是陆上进行长炮检距深穿透地下结构研究的一种优良人工震源.
林建民王宝善葛洪魁唐杰张先康陈顒
关键词:气枪震源水库震相分析
气枪探测资料对华北地区地壳低速带的约束被引量:6
2011年
地壳低速带是岩石圈中的力学软弱带,对地震的孕育有重要作用。人工探测和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均表明,华北地区在不同深度上均存在低速带。为进一步对华北地区地壳低速带的特性进行约束,我们分析了在唐山地区进行大容量气枪震源探测所获得的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中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记录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①直达波Pg视速度为6km/s,可以追踪到约70km;②Moho面反射波PmP从50km开始就以强势震相出现;③PmP震相在150km处比Pg震相约滞后2s。本文利用合成地震图,通过波形正演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合成地震图不仅可以解释各种震相的走时,同时也能较好地反映PmP和Pg的相对振幅。模型结果显示:①该地区平均地壳厚度为33km;②在该地区上下地壳各存在一个低速层。通过分析热流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认为该地区上/下低速层可能分别是流体和热作用的结果。
陈剑雄王宝善葛洪魁林建民陈顒
关键词:气枪震源理论地震图低速带
浅水环境下气枪震源的激发特性分析
利用在河北省遵化市上关湖水库进行的水库气枪激发实验,探索浅水环境下气枪震源的激发特性,对单枪容量为2000in3的气枪震源所产生的地震波特征以及不同激发条件(沉放深度、工作压力等)对气枪震源激发子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林建民葛洪魁王宝善
关键词:气枪震源信号处理
重复地震及其在人工探测中的潜在应用被引量:21
2006年
本文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家在重复地震(Doublet)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天然重复地震数量少,区域分布有限,观测被动等问题,本文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人工震源信号的可重复性。由于人工震源位置已知,可随时主动激发,提出以此构建精确的人工重复地震,对于提高重复地震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利用人工重复地震进行大尺度的地震探测奠定了基础。
林建民王宝善葛洪魁陈棋福陈颙
关键词:重复地震DOUBLE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